“死而不亡者壽”是這樣解釋的嗎?
1,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老子〉四章》第三章有這一句,課下注釋是這樣的: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長存,這就是壽。”
這個注釋通不通?不通。
第一,“意思是”,然而前後意思并不完全是一回事。第二,“不朽”“有道”更是扯,這一則裡沒有這個。
2,原文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前面講自知自勝,比較好解釋。
不好解釋的是最後一句。
那麼就胡亂解釋一下,或者把什麼地方的胡亂解釋複制粘貼過來?
這是萬萬不可的——我的意思是,于教材是萬萬不可的。
實在不會可以空着,不注釋。
不要把孩子們帶偏了。
3,“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這一句,你别亂注釋,很多孩子是能看懂的。
這句是個互文關系,意思是,什麼是“久”、“壽”?——“不失其所”、“死而不亡”就是“久”、“壽”。
“所”就是所在、地方,“不失其所”,就是不失去自己的地方。
怎樣“不失其所”?——自知、自勝嘛,前面說得明明白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能把握住自己,就會“不失其所”。這上下文是連着的。
而“死而不亡”呢?
——這個“亡”,意思是失去、丢失。
“不亡”什麼?——看上半句啊,“不失其所者久”,就是那個“所”。
“不亡”即“不失”,賓語省略,承上半句而省,不失去自己的所在。
自知自勝,死得是地方,死得其所,就叫“久”、“壽”。否則就不叫“久”、“壽”。
這一則,講的就是自知自勝的道理。
老子沒有東拉西扯——我指的是那位古人。
看不懂也罷,不要胡亂解釋。
4,一個注釋其實無所謂,但是反映出什麼問題?——不會結合語境,參照上下文來理解文意。
這是個最基本的閱讀方法。
沒學會這個方法,還是不要編寫教材為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