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發生地層倒轉的前提下,岩層的形成順序,一般遵循兩個規則:
①下老上新:下面的岩層老,上面的岩層新;
②先形成後侵入:侵入的岩層會切斷原有的岩層,侵入岩的時間更新。
如下圖所示,先沉積①、後形成斷層②、(地層傾斜、侵蝕)、再沉積③、後侵入④、(侵蝕)、再沉積⑤、(地層傾斜、侵蝕)、再沉積⑥,形成現在的地表。
圖1 岩層的形成順序
3、下圖為某區域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甲地層褶皺後,該區域先後發生了( )
A. 沉積作用、侵蝕作用、岩漿侵入
B. 岩漿侵入、侵蝕作用、沉積作用
C. 岩漿侵入、沉積作用、侵蝕作用
D. 侵蝕作用、沉積作用、岩漿侵入
答案:D
精講精析:(1)分析圖中岩層的位置。圖中甲岩層位于下方,為沉積岩Ⅱ;上方為橫條紋的沉積岩Ⅰ,“ ”條紋的花崗岩自下而上,貫穿了兩個岩層。因此初步判斷,下層甲先形成,上方沉積岩Ⅱ後形成,花崗岩的形成最晚(下老上新、先形成、後侵入)。
(2)進一步确認岩層的形成順序。①甲(沉積岩Ⅱ)在下方,岩層彎曲,但在甲與上方沉積岩Ⅰ的交界處,彎曲的岩層變得比較平直(交界處比較平直),因此有可能是先受到了侵蝕作用;②甲受到侵蝕作用後,上方沉積岩Ⅰ再進行沉積(即地層順序正常,沒有發生地形倒轉),然後花崗岩自下而上侵入,形成了圖示地形。因此選項D正确。
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小,解題思路為:①首先看岩層的位置,大緻判斷岩層的形成順序(下老上新、先形成、後侵入;②再岩層看交界處,進一步确定沒有“地層倒轉”,确認岩層的形成順序。
地球上的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為三類:岩漿岩(侵入岩、噴出岩)、變質岩、沉積岩。各類岩石的形成過程分别為:
①岩漿岩:地幔的岩漿在内壓力的作用下,侵入地殼的上部,冷卻凝結形成了侵入岩(例如花崗岩);如果岩漿繼續向上前進,噴出地表,則冷卻凝結形成噴出岩(例如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紋岩)。
②變質岩:岩石受地殼運動和岩漿活動的影響(高溫、高壓),岩石原來的成分和結構發生了變化,形成了新的岩石(例如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③沉積岩:地表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風化、侵蝕),被破壞成碎屑物質,并被搬運到地勢較低處沉積、固結,最終形成岩石(例如石灰岩、砂岩、頁岩)。
圖2 三大岩石示意圖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