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
天也悲憫,令萬物去故而從新
陽春時節的色香味
藏着一份綠嫩清和雅閑
這其中能代表春意之美的
當然少不了春茶新芽
“其細如針,斯為上品。”
清明連谷雨,正是采茶時
茶,好似擁有推移節令的神功
納進歲時生活的巧心布局
我們的祖先認為
一件事物的味道代表着它的品格屬性
品一品清明茶
有呼朋喚友,在落英缤紛下歡聚的舒暢
有寄情遠方,在一芽一葉中思念的綿長
蘇轼有詞《望江南·超然台作》
↓↓↓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将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在《古韻新聲—清明》節目中
我們得以看到宋代的四雅之一“點茶”
點茶所用之茶以新為貴
每年清明節前後
新茶初成,用于點茶頗佳
點茶要先将餅茶碾碎
置于盞中待用
用釜燒開水後
向盞中注入少量沸水
将茶調成糊狀
然後再注入沸水,同時用茶筅攪動
沫饽漸生,形成粥面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有精妙論述,其中記載點茶有七湯,湯瓶注水,茶筅擊拂,茶湯逐漸形成“疏星皎月”“珠玑磊落”“粟文蟹眼”“輕雲漸生”“浚霭凝雪”“乳點勃然”,最後“乳霧洶湧,溢盞而起”,形成美麗的沫饽,盡顯茶湯之美,自然而然卻又美輪美奂,後人稱之為“七湯”點茶法。
茶,原本是餐食之餘的雅閑之飲
慢慢地,喝茶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和東方文化的一種符号
它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中
也在琴棋書畫詩酒茶中
唐代茶學家陸羽
躬身實踐,笃行不倦
取得茶葉生産和制作的第一手資料後
又遍稽群籍,廣采博收茶家采制經驗
進而著有《茶經》
因為《茶經》的廣泛影響
自唐代後期開始,陸羽就被奉為“茶神”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
賣茶人會把瓷質的陸羽像供在茶竈上
而當時的商家賣茶具
顧客隻要買夠一定數量
就會贈送一尊陸羽像
陸羽淡泊名利,喜歡遊曆四方
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
《全唐詩》載有陸羽的《六羨歌》
體現了他的品質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春季的晴雨,啼笑無常
《蘭亭集序》中
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豔陽天
《寒食帖》感歎陽春三月的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春天天氣變化的節奏很快
農事也在頻繁切換
茶神謙和克己、采茶神馳自然
點茶細緻儒雅、飲茶澄心靜慮
個中感悟
是平常心看待物候
是淡然中修身養性
陽春時節的采茶,采的是飄墜的天香
陽春時節的飲茶,飲的是悠然和撫慰
央視綜合頻道《古韻新聲—清明》
精心複原宋代點茶工藝
一物一曲、一詩一情
4月5日(清明)晚20:00點檔
讓我們共品清明茶
一杯茶的空間裡
和煦的春風滋養美德
一杯茶的時間裡
心靈與物候正在約會
監制/譚義勇 制片人/樸晶
主編/林佳萌
來源: 央視一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