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河南姓孟的是孟子後代嗎

河南姓孟的是孟子後代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2:25:13

雖然已很難說清是何年何月何日,但春秋時期一定有這麼一天,一位清瘦的魯國老人,從家鄉山東鄒城出發,一路跋山涉水,風塵仆仆地來到衛國所在地濮陽,然後停留在濮陽的一個村落講學,後來,老人講學的村落就他的名字命名。這位老人,就是被後人稱為“亞聖”的孟子(孟轲);這個村落,就是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孟轲村。時至今日,孟轲村依然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孟子名字命名的村莊,其歸屬地孟轲鄉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孟子名字命名的鄉鎮。

甲骨文中即有記載的古村落

在濮陽,想找到孟轲村并不難,下濮鶴高速後一路往東,行至106國道附近,然後一打聽就到了。嚴格意義上說,雖然是個村莊,但因位于市郊,孟轲村早已和濮陽市聯為一體。

今年64的田聚常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孟轲村人,對濮陽市的民俗、地名均頗有研究,曾參與了華龍區首屆地名普查工作,并著有《濮陽民俗志》《東周列國會盟戚城》《東北莊》雜技等書。他介紹了孟轲村的悠久曆史。

河南姓孟的是孟子後代嗎(孟晉以孟子名字命名的濮陽村莊)1

典籍中的孟轲

田聚常說,在商代,孟轲被稱為“幹國”,這在甲骨蔔辭中,多處可見。例如:丁酉蔔:王令捍祟方;壬午蔔:見弗獲?征捍;壬午貞:捍弗災悖;庚戌蔔,王貞:弓弓其獲?征捍,在東。一月;貞:勿乎冓見捍?甲骨蔔辭中對“捍”字的考釋,學者們一緻認為:“捍”字就是商王朝時幹國“幹”字的異體。它有兩種涵義:一為邦國、氏族名稱,即“幹國”、“幹族”;二是指一個具體的地名,即後世文獻提到的“幹邑”“幹城”。

對于“幹邑” ,《詩經》中也有記載。《詩經·邶風·泉水》中有“出宿于幹,飲餞于言”之句。據張孟祥先生在《曆代名家詠濮陽》一書中考證: “幹:衛國邑名,即幹城,今濮陽華龍區孟轲集。”

東漢時期,孟轲村也更名為“古幹城”。據《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當時的幹城仍為東郡十五大名城之一。北魏時期,郦道元在《水經·漯水》“河水東經鐵丘南”條下注曰:“河之西岸有幹城,《郡國志》曰:衛縣有幹城者也”,可見當時幹城仍為有名的沿河城邑。

孟子追随孔子足迹來濮陽

講“亞聖”孟子的濮陽故事,先得說“至聖”孔子和濮陽的緣分。衆所周知,孔子一生周遊列國14年,有10年時間都在衛國,也即今天的濮陽。

距孟轲村三公裡旁的魏寨村有一家孔廟,說起這裡的孔廟,當地人都會講一個關于孔子的典故:孔子在濮陽講學,身邊有子路、子貢、顔回等一衆弟子跟随。有一次,孔子和子路、顔回等人路過魏寨村,一農夫想嘲弄一下孔子。他挑了一挑爛泥巴擋在了路中間,子路請他讓讓路。農夫說:“我出一個對聯,如能對出下聯,就讓你們過去,如果對不出來,你們自己将兩筐爛泥巴給搬走。”農夫張口來一句上聯:“一擔仲尼(重泥)擋子路”,幾個人一時着急應對不上來,顔回隻好上前搬泥巴,結果弄了一身泥,衆人見此都大笑起來。想不到,孔子見到一身泥巴的顔回,突然來了靈感,對了一句下聯:“兩個夫子(孔夫子和農夫)笑顔回”。農夫一聽,對孔子佩服有加,趕緊讓路。

孔子來到濮陽後就不願離開,他在濮陽逗留10年,甚至老婆去世時都沒回魯。濮陽本地的文化學者張滿飙在《帝丘文明》一書中認為,這是因為孔子對衛靈公比較欣賞,同時“衛國多君子”、環境好和國民素質高。但田聚常更願意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分析,他認為孔子來衛國主要是為周禮而來。孔子在濮陽的10年,大緻在59歲到70歲之間,正是他思想的成熟期。

和孔子一樣,孟子也是在大約60歲時來到衛國。他是緣何來濮陽呢?田聚常分析說,孟子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孔子思想的忠實追随者。他和孔子一樣,一生颠沛流離,主張的學說卻得不到當權者的重視,老年時轉向講學。孟子在60歲時,從老家山東鄒城出發,走的是孔子當年的講學足迹。也就是在此期間,他來到了濮陽。

孟子緣何選擇在孟轲村講學

孟子選擇孟轲村,有些偶然。

河南姓孟的是孟子後代嗎(孟晉以孟子名字命名的濮陽村莊)2

孟轲村傳統建築:王家大院

孟子為啥要将講學地點選在孟轲村?當地人大緻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孟子本來要到魏國的都城汴梁講學,路過濮陽時正好下大雨,就在孟轲停留了一段時間,并就勢在那裡講學。另一說是孟子本是到汴梁講學的,到濮陽時卻生病了,當時孟轲村有一個田員外,幫孟子治好了病,又請求孟子幫忙教育自己的第四個兒子。就這樣,孟子就在孟轲辦起了學堂講學。田聚常說,這兩種說法,他更傾向于後一種。

孟子在濮陽講學時都講了什麼?他在濮陽待了多長時間?今天已經無從考證。相傳,孟子來濮陽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312年,當時,60歲的孟子對政治已心灰意冷,将人生重點轉向講學的他,在孟轲一帶一邊開館收徒,一邊和他的學生萬章等人整理遊曆筆記,作《孟子》七篇,使儒家文化得到發揚光大。同時,孟子在孟轲村總結了一生經驗與教訓,完成了和孔子早期儒家思想的對接,完善了儒文化。“可以說,孟子在孟轲村成就了孔孟文化,而孟轲村因孟子在此而成了聞名于世的文明聖地。”田聚常說。

村名幾經變遷最終還是孟轲

孟子死後,弟子們在他講學著書處為他修建了廟宇。可惜的是,據說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孟轲村孟子的廟宇被人給毀掉了。不過,1953年出生的田聚常說,自己從小就聽村裡的老人說當時有孟子廟,但從來沒有看到過。

孟子生前,其治國方略未被各國諸侯采納,一生未受到重用,但他的學說卻得到後世文人墨客和統治者的青睐。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在“五經”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後,幹城的村民為紀念孟子,将孟子廟改為“先師廟”,将幹城村改為孟轲村。

後來,随着時局對孔孟的褒貶變化,孟轲村的名字又幾經易更。清代,尊孔孟之風盛行。嘉慶六年(1801年),開州知州張極重修“先師廟”,并認為孟子是聖人,不應該以拿他的名字作為村名,将村名易為“大賢店”。1919年“五四”運動時,複名孟轲。1974年“批林批孔”時,又将孟轲更名為古幹城。1981年,再次複名孟轲至今。

但無論如何改變,孟轲村千百年來一直較為完整;無論如何改變,都改變不了村裡人對孟子的尊敬;無論如何改變,由此延續的孟子文化,一直是孟轲村人最獨特的氣質。

孟子文化研究漸次展開

孟子在濮陽講學多年,濮陽許多地方都打上了濃厚的“孟氏符号”。除了孟轲之外,濮陽台前縣有孟樓村,開發區有孟村,濮陽縣有孟居村。尤其是濮陽縣孟居村,那裡也是孟子當年居住和講學的重要場所。

河南姓孟的是孟子後代嗎(孟晉以孟子名字命名的濮陽村莊)3

孟轲小學裡孟子雕像

遺憾的是,雖然時至今日,孟轲村都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孟子名字命名的村莊,孟轲鄉也是全國唯一個孟子名字命名的鄉鎮。但是,行走在孟轲鄉、孟轲村,村裡幾乎已經找不到與孟子有關的東西。作為孟姓的起源地,濮陽孟氏宗親會于2014年4月專門成立了濮陽市孟子文化研究會。會長孟令先介紹,孟子文化研究會曾組織人力、物力對孟子廟進行了挖掘,挖出殘碑一塊和石碑龍頭一個,下一步,濮陽市孟子文化研究會還計劃和河南省孟子文化研究會一起,在濮陽市建設孟子文化産業園,重修“先師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幾千年的曆史滄桑,孟轲村從商代至今已曆經3700多年的風風雨雨,綿延到現在仍為一完整體系,居地文明始終是一脈相承,這在全國村落演變史上亦屬罕見。

作者簡介

河南姓孟的是孟子後代嗎(孟晉以孟子名字命名的濮陽村莊)4

孟晉,濮陽日報社社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