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4 00:15:42

上學時曾讀過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對其中的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仍記憶猶新。

随着時代的發展,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路有凍死骨”的現象一去不返,作者的願望已經基本達成。

而詩中所說“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場所,即是杜甫草堂,為作者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曾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堪稱一大文學聖地。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1

可惜的是,當杜甫離開草堂後,草堂便傾毀不存。直到五代時期,前蜀宰相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處”,使之得以保存。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2

如今的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複而成,包括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等景點,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迹地。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3

值得一提的是,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均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築,其間有流水萦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顯得既莊嚴肅穆、古樸典雅而又幽深靜谧、秀麗清朗。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4

其中,正門是杜甫草堂主體紀念建築群中軸線上的第一重建築,匾額上寫有“草堂”二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所題。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5

大廨是中軸線上的第二重建築,為敞廳式建築,正中間安放着一尊杜甫塑像,出自我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之手。

詩史堂則是中軸線上的第三重建築,亦是主體建築,正中間同樣陳列着一尊杜甫塑像,由我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以寫實的手法刻畫而成。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6

柴門為中軸線上的第四重建築,也是最小、最簡樸的建築,原本是杜甫營建草堂時所造的院門,因為低矮簡陋,故而得名。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7

工部祠是杜甫草堂五重主體建築的最後一重,也是最重要的一重。因杜甫在成都時,曾被唐代大臣嚴武表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人尊稱其為“杜工部”,祠由此得名。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8

作為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唐代文化遺存之一,杜甫草堂既展現了唐代成都地區的社會生活風貌,又印證了杜甫對其居住環境及其生活情景的描寫,為杜甫草堂的曆史沿革提供了實物佐證。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9

衆所周知,杜甫曆經安史之亂,親眼見證大唐由盛轉衰,雖有“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卻始終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離,貧病交加,最終病倒在行往衡陽的舟中。

正因為如此,杜甫才能深入社會底層,體察民間疾苦,深刻地認識到當時社會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弊端,并通過詩歌将這一切揭露出來,如“三吏三别”、《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等都是針砭時弊的不朽名篇。

時過境遷,斯人早已遠去,但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卻永遠地留在了我們的心裡,曆久彌新!

杜甫自述在成都的生活(成都有處文學聖地)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