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澳百事通 ,隻做學習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鳴謝,如有侵權,立即删除)
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蚝烙(潮州話為o lok,潮汕話屬閩南語系,o對應的字是"蚵",所以潮汕也沿用了這個字),是廣東省潮汕漢族特色小食,台灣島稱為蚵仔煎,在汕頭南澳島雲澳(雲蓋寺)的地方,鄉裡人也叫蚵仔煎。
原來,明朝時,因雲蓋寺遐迩聞名,故也成為寺下數村地域總稱,後才簡稱為“雲澳”至今。明、清時期雲澳歸屬福建漳州府诏安縣管轄(注:1914年才劃歸廣東),由于地方風俗、語言文化和飲食習慣等相近于台灣及福建閩南一帶,現今生活在雲澳鎮的男女老小把“蚝烙”都叫“蚵仔煎”。
【蚝】
蚝,又名牡蛎,别名蛎黃、海蛎子。在動物分類中屬于瓣鰓綱,牡蛎科,中國已發現的有20種。在江浙以北至渤海一帶的沿海地區,人們一般都稱之為:牡蛎或海蛎子;在福建沿海及台灣地區的人們稱之為:蚵仔;而在兩廣及海南等南海水域的人們都稱之蚝。
潮汕沿海養殖的品種有近江牡蛎、長牡蛎、褶等三種。牡蛎生長在海灘石頭或人工投放在淺海灘的可附着物上。體形呈扁圓狀,貝殼厚,肉味鮮美,其殼可入藥,又可煅成貝灰,用于建築房屋或粉牆。
潮汕傳統的蚝種,主要是褶牡蛎和近江牡蛎。褶牡蛎潮人稱為"蚝仔",附生于海邊岩礁或碼頭之上,當地的婦女兒童常于潮退海灘露出之時用尖嘴的鑿錘和蚝刀敲撬采取。故民謠《刀疊刀》這樣唱:"刀疊刀,爬上刀堆叫賣蚝。勿嫌阮個蚝仔細,蚝仔細細正有膏"。潮汕人食蚝偏愛小而肥,吃起來更鮮嫩,這也是蚝烙的最佳選擇。
潮汕曆史上出名産蚝的地方很多,潮陽的和平在南宋之前稱為"蚝坪",因為文天祥抗元時率兵經過才改為"和平裡"。明代之後,揭陽榕江口的錢崗蚝、澄海的"鹽竈大蚝"和饒平的"汫洲蚝"都很出名。這些地方自古都以插竹或投石的方式養蚝,所産多是稱為"珠蚝"的近江牡蛎。
【蚝烙的制作】
蚝烙主要是用薯粉加蚝仔和雞蛋烙制而成。新鮮的蚝仔洗淨濾幹,加入番薯粉,蔥花和調料,攪拌均勻;待平底鍋燒紅,加入豬油等其沸騰就可以開始烙制蚝烙,期間把雞蛋打碎拌勻淋上,等兩面煎至變成金黃色,放上點蕪荽,金黃青翠的蚝烙便可上桌。
食用時再配上一碟沙茶和魚露,鮮美的蚝香味,口感酥而不硬,脆而不軟。
【蚝烙的制作技巧】
1、傳統的潮汕蚝烙是不加辣椒的,随着現代人的口味越來越多樣化,蚝烙在煎制上的調料配料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掌握和調整;
2、雞蛋不要放太多,這個量吃起來不膩口,當然你如果很喜歡吃雞蛋鴨蛋的,也可以;
3、盡量要選用番薯粉,好的薯粉煎出來的蚝烙口感更有彈性;
4、沒有豬油就用花生油,玉米油代替,但用豬油煎出來的蚝烙更香口;
5;有些朋友接受不了香菜的味道,可省略,能接受的盡量要搭配上。
【魚露】
魚露的用途很廣,炒煎烹煮,做沙律,做伴碟,隻要增鮮提味解膩之事,都少不了它。潮汕人吃蚝仔烙要蘸魚露更是标配。記住!吃蚝烙一定要配魚露!
【蚝烙VS蚵仔煎】
蚵仔煎也是台灣最有名的小吃之一,台灣夜市的必點菜,它和大潮汕的蚝烙所選用的材料一樣,做法也一樣,但是蚵仔煎比較軟糯,而蚝烙的口感則酥脆一點。
兩個地方飲食習慣不同,口味自然也不同,所以蚵仔煎蘸的是甜辣醬,蚝烙蘸的是魚露,也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特色,且各有千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