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記憶中的一碗臘八粥

記憶中的一碗臘八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9:25:20

記憶中的一碗臘八粥(魯先聖文化記憶)1

經典的文化記憶——臘八粥

魯先聖

臘八粥又稱佛粥、五味粥、七寶粥、七寶五味粥等。用粳米、糯米、麥米、玉米、薏仁米等制作而成,全國各地大都流行臘月初八喝粥的風俗。

關于臘八粥的來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朱元璋少時為地主家放牧,過着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還沒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處找東西充饑。突然間,他在田邊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進一個老鼠洞裡,朱元璋走近那個洞口,用樹枝掏了掏,在老鼠洞中發現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糧食,顯然,這是老鼠的冬儲糧。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谷雜糧,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将這些雜糧洗淨,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仍惦記着他少時親自做的“雜糧粥”。他規定在禦膳堂要做這種五谷雜糧粥,并欽定這種粥的名稱為“臘八粥”。禦廚在粥中另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桃仁、小棗等,使這種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這種粥又傳到民間,一直相延到今。

還有一說是古時有一個年輕人,繼承了大量的财産,但因好吃懶做,不善理家,不久就将家産揮霍盡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快過年了,本來要準備各種過年食物,但是他隻有糧倉角落裡為數不多的一些散落的豆子了。做幹糧已經不夠,他想隻能熬稀粥過年了。他就撿拾起來煮粥。想不到,這“臘八粥”美味無比,非常可口。他于是變賣家産買進各種雜糧熬這種粥賣,并把粥命名為“臘八粥”,幾年下來,竟然又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臘八粥”的習俗也逐漸形成了。

據《因果經》、《釋迦譜》等佛典說,佛祖釋迦牟尼出家修行,雲遊四海。有一天,他因饑餓和勞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發現,女童急忙跑回家尋找食物。可她家境貧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種的雜糧都快吃光了,隻剩下很少的幾粒。姑娘向來慷慨大方,樂于助人,她将每個糧袋子底下所剩無幾的糧食搜羅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種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釋迦牟尼吃了香噴噴的粥後,很快蘇醒過來,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樹下靜思,終于在臘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後來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臘八粥又稱佛粥。每到這一天,寺廟裡的僧衆将募化來的齋糧煮成稀飯,來供奉神佛,将佛粥供過之後,再分給窮人食用。後來,臘八粥流傳開來,成為民間的一種習俗。南宋詩人陸遊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臘八粥作為民間的吉祥食品相互贈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豐收以及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每年臘月初八的“齋僧”和“施舍飲食”就演變成喝臘八粥了。在古人的詩文中,對此也多有提及。陸遊有詩:“今朝佛粥更相贈,更覺江村節物新。”清人李福也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溜,藉以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華飾。”

曆史上,每到臘月初八這天,佛教界都要用小米、黃米、紅豆、綠豆,佐以紅棗、松子及蘑菇等煮“佛粥”,用來施舍窮人。而民間百姓,則在臘八這天将花生、栗子、紅棗、核桃仁、杏仁等用微火煮熟炖爛,再添加紅糖,做成八色香粥,稱之為“臘八粥”。臘八粥煮成之後,親朋好友之間要互相贈送,還要拿出一些施舍給窮人。

在今天,“臘八粥”已經沒有了施舍和佛家的任何意味,早已經成為中國美食文化中的一分子,成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了。

記憶中的一碗臘八粥(魯先聖文化記憶)2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