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3 00:09:20

能夠打開并且收聽,是一種緣分。你好,我叫Jon。歡迎您來到《夜半Jon聲》。

不久前,無意看到一篇名為《清華學子的自述—在樹洞裡》的文章,心中大為震撼。

在這個聲色犬馬,隻顧物質享受的現實中,見慣了“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麻痹和冷漠,能夠有一篇正能量滿滿的文章,就如同劃破黑夜長空的明星一般,照亮了前行的我們,多麼讓人振奮!

更值得欣慰的是,還有許多像我一樣的讀者,似隐匿在黑暗裡的螢火一般心懷着美好和對未來的希望踴躍而出,就更叫人暢快了!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1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2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3

《在樹洞裡》的作者是一個出身于貧困家庭的清華學子,家裡供他考上大學已經很不容易了,大學裡的所有開支他隻能自己承擔:

坐火車隻坐硬座白皮火車,沒有座位就搬個小馬紮,席地而坐,看一宿書。

他有助學金、獎學金,加起來一年一共13000元,除去兩個學期的學費、必備的電腦、電子設備,8個月就隻有3200元的生活費,平均一個月隻有400元。

他每個月的餐費控制在300元以内,因為還要交話費、洗澡、理發、買書、買日用品等,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他還能存下一筆巨款——100多元,供自己應急使用。

早飯:4毛的豆漿 2個2毛5的小包子 1個雞蛋,或者1個4毛的油條 1個雞蛋。

午飯:4兩的米飯9毛,打半份3.5元的肉菜。

晚飯:4兩的米飯9毛,5毛-1元錢的素菜。

清華、北大,作為全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我們多數時候隻看到它的榮耀,隻看到那些進入其中的學子們頂着羨煞旁人的光環,但是,有多少人會關注到,他們也與我們一樣,同樣有着不為人知的心酸。

2017年龐衆望在“家徒四壁”“命運悲慘”的環境下靠着邊拾破爛邊學習收獲了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4

2018年收到北大錄取通知書的崔慶濤還正在工地上與父母一起和着水泥;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5

2018年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的楊盛彪喜悅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通知書下地去拔草;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6

2019年林萬東與母親在工地上搬磚背沙,清華大學的一紙捷報,輾轉2300多公裡才送到他的手中;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7

貧困的生活,拮據的經濟,莘莘學子們就如同我們許多人一樣,不得不直面這人生的一大苦難。

人生的道路上,沒有誰是一路舒适的,每個人都會經曆許多的苦難,而出身,隻是這衆多苦難裡的開頭,但它,卻永遠不是終點。

生老病死、天災人禍、家庭不幸、事業受挫、不公遭遇......

你看到過或者聽說過:拖着殘破身體還在拼命工作的重病患者、蝸居在北上廣地下室的漂泊異客、坐在地鐵上吃着早餐卻遏制不住放聲痛哭的上班族、蜷縮在角落裡吃着饅頭和泡面的艱苦創業者,還有那背負着巨額債務整日提心吊膽的失敗者.......

每個人都一樣,自己的苦隻有自己才知道,沒有人願意說,也說不出口。說出來并不見得能夠改變什麼,卻又讓自己顯得懦弱與悲觀。

《在樹洞裡》的清華學子隐瞞了自己的姓名,就像每個經曆苦難的人隐匿自己的言語一樣,不是為了賣慘去獲得别人的同情和幫助,

而是希望通過訴說這一段經曆讓更多的人看到——你并非孤獨的失意者,并非落寞的苦難者,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你一樣,正堅強地行走在人生的黑暗之中;

更是希望通過觸動這一份共鳴讓你内心最柔軟地方得到慰藉——同病相憐的勉勵也好,迎難而上的鼓舞也罷,都是為了讓我們始終不放棄對美好的追求!

“安貧樂道”,不再是藏匿山中的隐士清心寡欲的生活,而是在艱苦的日子裡依然能夠踏實、頑強地生活下去。

苦難,也許會動搖我們對未來的信念,但更可能會讓我們堅定地去對抗命運,堅定地去相信希望,這,何其不是一種執著而不屈的态度呢?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8

艱辛的生活一定會讓人過得很累、很苦,我們偶爾也會頹廢沮喪,偶爾也會怨天尤人,但這位《在樹洞裡》的清華學子卻沒有在文章裡抱怨過這些,因為這些痛苦都已經過去,大學四年,真正令他耿耿于懷的,隻有一次遺憾:

我有一個至今都耿耿于懷的遺憾:我們班級在第一次組織大家出去玩的時候,我提前問了一下花銷,大約人均150元。

我那時候真的沒有這些錢,我花不起,就撒謊說自己有事,沒有去。所以,我們班級的紀念冊裡,第一次出遊的照片沒有我,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遺憾。

他在文章裡頗富感慨:“多複習一天,多看一天書,和失去一段回憶比起來,簡直一文不值”。

是呀,在某些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我們迫不得已地給自己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我常常說,沒有誰的人生是完美的,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深刻的回味。

但這種回味的遺憾,隻是當時的迫不得已、無可奈何或者是失之交臂,而并非像現在的很多人,明明是有這個條件能夠去與家人、朋友多一些相處,卻隻顧花天酒地、遊戲人間,完全忽視了周邊真正的友誼和溫情。

當某一天驟然失去一些什麼,豈不是抱憾終身?悲哉、痛哉!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9

《在樹洞裡》,這位清華學子并沒有講述他是如何考上大學的,但我們依舊可以想象,一個貧困的家庭裡沒有“教學質量”的借口,也沒有“學習環境”的托詞,有的,隻是一種刻苦勤奮的努力!

《在樹洞裡》的清華學子正是靠着自己一次次的努力才登頂了最高學府,解決了生活的需求,提高了生活的質量。

從大三開始我吃飯可以要兩個菜了,香鍋也可以和同學一起AA。

大三的這一年,我陸陸續續地更新了所有裝備。

班級裡的各項活動我也都積極參加。

真好,努力有所回報,最是讓人欣喜!從他的努力中,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在苦難面前,我們從來不是低頭,而是努力地行走。

其實,學生時代的學習或許算是一種最單純的努力了,不像步入社會後,許多的努力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

但是,即便是這份單純的努力,有多少學生能夠真正去做呢?

很多時候,他們并非真的學不好,而是沒有去努力!

的确,努力有時也并不見得能有所成效,讀書也是需要天賦的。然而,“盡吾力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更為重要的是,從小的時候,從孩童時期通過刻苦學習所培養出來的“努力精神”才是我們終身受用的最大收獲啊!

就像這位《在樹洞裡》的清華學子,即使已經上了大學,即使已經改善自己的生活,但他依舊踐行着努力的真正意義——不斷進取!苦難中不屈,順境中不懈,永無止盡!

我第一份家教在森林公園附近,6公裡的路,從出發到回來要4、5小時。

為了省點路費,我是絕對不舍得打車的。每次我都是騎自行車過去,中間還有一座橋,上坡下坡有專門自行車的路,現在回想還真是挺難騎呢。

家教除了第一家,我還接了一家,本科畢業還有實習工資。研究生時我還做助教,我的導師也會叫我們寫一些東西,給一些補助。

2019年研究生的生活開始了,我仿佛有回到了14年的夏天,第一次踏進園子,看到新生們軍訓,仿佛又回到了買不起西瓜的日子。我嘗試了一下,看看還能不能堅持住當年的狀态,還好,我發現,當年的技能包還沒有丢。

憑着這份努力的精神,他越來越好!我相信,并且祝願:

将來,他定會靠着自己的努力擺脫苦力謀生的方式;

将來,他定會靠着自己的努力填補上出身所帶來的溝壑;

将來,他定會靠着自己的努力幫助家庭減輕生活的重負;

将來,他定會靠着自己的努力脫離貧困走向幸福的人生;

将來,他也定會靠着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人生一個又一個的跨越!

而我們也一樣,也要不斷地努力。努力的方向有很多,讀書并不是唯一的途徑。

有的人起早貪黑,為了工作加班加點,這不算努力嗎?

有的人身兼數職,忙得黑白颠倒,這不算努力嗎?

有的人不畏嚴寒酷暑,風裡來雨裡去,這不算努力嗎?

有的人日複一日,為了自己的理想奮鬥,這不算努力嗎?

隻是可能,我們的努力程度還不夠;隻是可能,我們的努力沒有找對方向;甚至可能,我們的努力完全是白費的。

但,那又怎麼樣?!隻要努力的人都值得被肯定,值得被尊重,無論他身處什麼崗位,無論他的身份是什麼。

因為,努力才能真正诠釋什麼叫做逆境中的堅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因為,努力才能真正彰顯出一個大寫的“人”的高貴精神——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因為,努力才能真正書寫出不屈服于命運的豪情壯志——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10

人這一生中,若隻憑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處境,其實并不容易,所以我才會說,讀書時的學習或許是最單純的一種努力。

《在樹洞裡》的清華學子除了自身的努力,他也獲得了很多幫助,正是這些幫助,他才能夠更好地從黑暗中走出,更好地去迎接未來的光明:

入學那年,學校給了我二等獎學金5000元;企業給了獎學金3000元,還有基金會給了5000元助學金。

在我剛入學的時候,收到了企業家送給我的一輛愛心自行車,還有一部ZTE的手機。

為了獎學金,我寫了很長的文字說明,加上家裡的失業證明,一起交給了系裡的張老師。張老師了解我的情況,幫我開了綠燈,很順利地拿到了補助。

上天是眷顧我的,在我的求學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好的朋友,他們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

我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過:(我一直認為《感恩,最土的話題》寫得很好,奈何沒什麼人看,喜歡的朋友請多幫忙轉發喲(#^.^#))

“一份真正的幫助并不是無心插柳,不是無意而為,不是機緣巧合,更不是歪打正着。

許多時候,一份真誠的幫助,是來自内心的善良,是對世間疾苦的慈悲,是因為看到了自己曾經經曆困難的影子,僅此而已。”

你看,四川地震、武漢疫情、河南水災、希望學校、水滴籌還有那些默默無名的資助......這些數不盡的慈善義舉,不都展現着人性偉大的光輝嗎?!

也許,我們沒能那麼幸運遇到這些人,但是,隻要知道他們的存在,生活,就充滿了希望!

這位清華學子是幸運的,無論是政府、學校、企業還是個人,他遇到了很多熱心又善良的人。

但他同時也清楚,别人的幫助都是有限的,自助,才應該是我們面對生活最基本的态度。

他在文章中談到一位女企業家在回信中寫道無法提供更多的助學金的話讓我感受頗多:

“她不希望我去做家教,她希望給我更多的錢。但是,學校有學校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能因為我寫信,就給我更多的助學金,這不公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愧是清華大學,多麼洞悉人性呀!這冰冷無情的規則看似給學子們設置了困苦,但何嘗,又不是一種保護呢?

幫助,應該是雪中送炭,旨在讓人度過難關或者是成就理想。

倘若過度,會讓年輕的學子們因為來錢容易,而形成依賴,反倒會消磨一個人的毅力與志氣,軟化一個人的氣節與風骨,甚至會導緻一個人貪慕虛榮、貪圖享樂,養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

那麼,明明一種善良的舉動,不就成了禍害人的利刃了嗎?!

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明星資助貧困生”的糾紛事件,倘若真有其事,不就是最好的說明嗎?

年輕的學子們尚未經曆過社會上的世态炎涼,也就很難真正去體會“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倘若把别人的資助當成一種理所應當的索取,那,才是對“幫助”最大的誤解!

要知道,任何一個幫助,都不是一紙冰冷的合同,那,是一份溫暖的善意!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11

獲得别人的幫助,就要有感恩之心,這是我們多數人覺得自己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了,但其實,并不然!很多時候,我們也僅僅是把它當成了一個好聽的“義正嚴詞”罷了!

《在樹洞裡》的清華學子在文章中委婉地點出了這個問題,但我們依然能從字裡行間中感受到他的義憤填膺,痛心疾首:

學弟學妹們,當你們拿到錢的時候,你是否想過有很多貧困的人,他們連飯都吃不起,清華給我們這麼多機會,這麼多資助,也許相比于你們的家庭收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你們是否應該發自肺腑地感謝這一切偏愛呢?

我看到了一些領國家助學金的同學大手大腳,也看到了一些同學好像并不困難,我更看到了許多拿了學校的獎勵,可是連感謝信都不願意寫,覺得很麻煩的同學。

哎,自認為聰慧的我們,是否真的明白什麼叫做感恩呢?

真正的感恩,是對别人的幫助有正确的思想認識,是一種發自我們内心的真誠,而非像“謝謝”,隻是一種禮貌性的口頭禅轉頭就忘,我們更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感謝!

《在樹洞裡》的這位清華學子給了我們很好的表率:

第一家家教确實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了我,所以我一直沒有漲錢;

每年教師節,我都會給張老師發微信,感謝她為我做的一切;

我每年還要寫兩封信,一封是給提供獎學金的企業,一封是給提供助學金的基金會,有時候我們還會拍個小視頻,發給企業家們,祝他們生日快樂。

每一年的這些信,我都是純手寫,洋洋灑灑地寫3000-5000字,總結一下這一年的情況,說一說未來的計劃。

在我的求學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師,好的同學,好的朋友,他們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在我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緻謝裡,我回憶了這一切,也将他們和我的論文一起永遠錄入到數據庫中。

其實,真正将這些感謝銘記于心之後,你會發現,那些給予幫助的人并沒有施恩圖報,他們更希望讓這一種善良的行為延續下去或者蔓延開來!

《在樹洞裡》的清華學子,收獲的不止是幫助,也是高尚的德行,更是愛的真谛!

讀研時,他做了兩個決定:

從客觀上說,我依然屬于園子裡困難的那批人,我依然可以去争取助學金。但是,我和自己比,我發現我可以養活自己,我可以自力更生了。這是我的第一個決定——把它們留給更需要的人。

從研一開始,我每個學期拿出了3200塊錢,資助4個孩子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等。這是我的第二個決定——把愛延續下去。

“把愛延續下去”,人生,不就應該如此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一個清華學子的自白書(獻給每一個前行者)12

茫茫人生中,有無數星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他們傳遞希望、傳遞善良、傳遞愛,指引我們走向光明!

就如這位清華學子所說,“我也想成為像那些給予我幫助的人一樣,照亮哪怕其它一個人也好。”

這,也正是我寫作的初衷,也正是,我所希望!

謹以此文,緻敬《清華學子的自述—在樹洞裡》,也獻給每一個不是“清華學子”的前行者!加油!

最後,一首勵志歌曲,《星》送給您,希望您會喜歡!

閉起雙眼睛心中感覺清靜,再張開眼睛怕觀望前程夜冷風更清這一片荒野地,沿途是岐路我方向未能明啊...不見朗月導我迷途隻有星,啊...荒野路伴我獨行是流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