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啦,你的歌聲陪我度過上班下班路上所有時間,你純淨的靈魂,真摯的表達,超高的演繹,讓每首歌都那麼入心,讓我忘記了人海浮沉的辛勞無奈,讓我體味到了城市喧嚣不可多得的甯靜,讓我感受到了初冬乍寒的一絲溫暖。你讓我明白了比天賦更重要的是努力和堅持,比能力更可貴的是真誠與熱愛。你已經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你已經燦爛綻放,你已經是許多人夜空中最亮的星。祝福你,願你再堅守再堅持,最終成為沙萊布蘭蔓,席琳,惠特尼,卡朋特一樣永遠的音樂天使,而不是僅僅止步于流行天後。單依純為什麼受到大衆的喜愛?她的聲音也許沒有突出的辨識度,她的聲樂技巧也許還有瑕疵,她的現場表演能力也許并不最完美,那究竟她的聲音魔力在哪裡呢?單依純共情力,感染力,引人入境的能力是超一流的,她的歌聲能引發莫名的感傷與無奈,能感受到溫暖的愛和激情,能讓人安靜,讓人感懷,讓人從破碎的夢中醒來,含着淚去笑看塵世浮雲,這是許多流行歌手甚至明星所欠缺的。實際上單依純的低音的平穩,轉音的婉約,中音的渾厚,高音的激昂,超高音的清亮,長拖音的悠揚,都是可圈可點,别具一格的,難能可貴的是,她又能将這些亮點切換自如,信手拈來,恰如其分地放在應有的地方,如同一個聲音的魔術師,音樂的小精靈。比如《永不失聯的愛》中的“一直都在”,《像風一樣》的“沒愛過一樣”“溫柔流淌”,《foreveryoung》的“對嗎”“我願意這樣”“foreveryoung”,《如此》中的“水”……她的每首歌都有特别優美,獨具特色的“歌眼”,多不勝數。更為可貴的是,雖然單依純在演唱時能夠娴熟地切換音色,運用技巧,卻又不顯刻意不露痕迹,讓你忘記欣賞她的聲音之美,而是被她帶入歌境,這一定是因為她在一分天賦之上,加之三分的刻苦反複練習揣摩,還有六分就是她用真心真情去理解歌,把自己完全放入到了歌中,也把聽衆帶入到了歌中,真正是“身外身”做一場“夢中夢”。詩詠志,歌傳情,自古以來這是音樂藝術最根本的功能和存在的意義。演唱不是用來表演完美的技巧,不是用來展示優秀的聲線,也不是用來宣洩獨特個性的,正如“五花馬,千金裘”,李白并不用工整的文字表達曠世激情,正如“安得廣廈千萬間”,杜甫傳遞千古的也并非他無可挑剔的格律,而是博大的情懷。單依純的歌聲正是超越了技術,引起了大衆情感共鳴(十數億播放量就是最好的證明)。“單依純”現象從某種程度讓“中國好聲音”從純商業娛樂回歸到藝術的社會責任中,感謝節目組,感謝在武漢的巅峰之夜,感謝那晚從“燦爛的你”“好久不見”到“星sailing”,讓多少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有了慰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