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地區一直被霧霾鎖城,這意味着,近一個月以來,天氣預報中顯示“晴朗”的日子屈指可數。
從“十二五”中期開始,我國就将治霾上升到了國家政策層面,并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縱觀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曆程,從《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再到《打赢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政策的密集出台顯示出我國對于“治霾”的決心和毅力。
但連日的重度霧霾不免讓人産生疑問,為何霧霾越治理越嚴重?
其實,并不是我國的霧霾治理沒有成效,而是對于空氣質量的評估,我們應該放到“全年”這一時間維度上去看,而不是僅看個别月份。
根據生态環境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生态環境質量簡況可知,2020年,“十三五”規劃确定的生态環境9項約束性指标圓滿超額完成。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7.0%,同比上升5.0個百分點。全國202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标,占全部地級及以上城市數的59.9%,同比增加45個。PM2.5年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PM10年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
從數據不難看出,治霾不是沒有效果,而是成績顯著。但今年2月份也确實有些特殊情況。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高級環境研究員張偉豪告訴《能源評論》記者,近期持續的霧霾天氣,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高耗能産業的持續排放、今年春節“就地過年”的特殊情況、氣象條件不利于擴散以及春耕開始後的稭稈焚燒。
首先是高耗能産業因素。
“雖然有春節假期,但像鋼鐵、玻璃、焦炭、耐火材料、石化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生産工序是不可中斷的,在春節期間也會持續生産。以鋼鐵行業為例,2021年2月中旬,粗鋼、生鐵、鋼材的日産量同比分别增加了24.38%、16.99%和25.30%。可見,春節假期期間,這些行業的排放量仍然很大。”張偉豪說,“生态環境部在2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上也提到,今年春節國家提倡就地過年,商業、交通、餐飲也在持續營運,這些大量分散的面源排放也加劇了污染。”
其次,春節期間煙花爆竹的燃放加劇了空氣污染程度。生态環境部2月12日對外通報,2021年春節期間,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我國北方及中部區域部分城市出現空氣重度污染。除夕至初一期間,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47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級别,其中13個城市達到嚴重污染級别。與前一日相比,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級别的城市數量分别增加26個和12個。
再次,就近期霧霾情況來看,我國北方和東部大範圍地區寒潮大風頻次減少,多數地區近地面平均風速減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張偉豪表示,雖然現在很多城市不提倡燃放煙花爆竹,或劃定了禁燃禁放區,但大氣污染物會在區域間傳輸,局部區域的燃放也會加劇空氣污染。
最後是近期春耕開始後,稭稈焚燒進一步擡升了區域内污染排放水平。随着氣溫逐漸回升,各地開始了春耕整地。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環渤海地區3月8日–10日的火點數量比3月4日–6日增加了1倍左右,河北南部、山東中部的火點數上升10倍以上。稭稈焚燒活動的增加進一步擡升了區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
華北平原和東北南部3月8–10日衛星火點監測情況。圖/VIIRS遙感反演數據
如果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是“百米沖刺”式的求變,那麼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标下,未來的大氣污染防治将進入細水長流的“中長跑”階段。不管是調整能源結構,還是在工業領域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或者是加速推動清潔能源取暖等,這些措施都将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助推器,而随着工業側、居民側污染源減排空間的逐漸縮小,接下來的大氣污染防治難度也将加大,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上還有一段并不平坦的路要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