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腎不僅僅是一個有行的髒器,而是腎髒及與其相關一系列功能活動的總稱,如人的精神、骨骼、頭發、牙齒等的病理變化都可能與腎有密切關系。腎的精氣從作用來說可分為腎陰、腎陽兩方面,腎陰與腎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護人體的動态平衡。當這一平衡遭到破壞後,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臨床上,腎陰虛和腎陽虛是較為常見的。那麼,面對這兩種症狀時該如何調理呢?
一、腎陽虛
腎陽虛臨床表現為面色白、形肢寒冷、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自汗、陽痿等症狀,調理的話就以溫補腎陽為主進行調理,故可用方藥:地黃、薯蓣、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方中幹地黃滋補背陰,山藥、山茱萸滋補肝脾,輔助滋補腎中之陰;并以少量桂枝、附子溫補腎中之陽,意在微微生長少火以生腎氣。方中丹皮傾瀉肝火、茯苓、澤瀉、利水滲濕,與溫補腎陽藥相合,補中寓瀉,使補而不膩。
二、腎陰虛
腎陰虛臨床表現為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小便發黃便幹,遺米青等症狀,調理的話就以滋補腎陰為主進行調理,故可用方藥:生地,山藥,山萸肉,澤瀉,雲苓,丹皮,知母,龜闆等。方中生地、丹皮可清熱涼血;山藥可補脾益腎、益氣養陰;山萸肉、龜闆可補益肝腎、收斂固色;澤瀉、雲苓可利水滲濕;知母可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腎虛之人除了用藥外,日常保養也是關鍵。
1. 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強,不放縱。
2. 經常進行腰部活動,這些運動可以健運命門,補腎納氣。
3. 飲食方面:無力疲乏時多吃含鐵、蛋白質的食物,如木耳、大棗、烏雞等;消化不良者多喝酸奶,吃山楂;平日護腎要多吃韭菜、海參、人參等。
4. 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早起早睡,避免熬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