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除了漢字書寫本意之外,還是一種藝術形式,言外之意書法是一種藝術,既然是藝術就可以植入書寫者的情感,尤其是草書裡的狂草。
在遵循一種草法(草書的寫法)的同時可以盡情發揮,因此草書在書寫時已突破寫字的範疇,是一種情感的傾瀉。
孫過庭在《書譜》說:
“圖真不悟,習草将迷。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
書寫草書時使轉就成了草書的形質,而點畫的頓挫、跳躍,遒潤、遲澀等,就成了草書的情性。由此看沒有情性的草書就如同沒有靈魂與生命,而沒有使轉的的草書則因不具備草書的形質而不能成草字!綜合起來看草書就是一種運動,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書法理論家、書法家邱振中認為,草書的關鍵是運動,寫草書是一種空間運動。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書法理論家、書法家邱振中
邱振中專著《書法》
李白 在《草書歌行》寫懷素寫草書的情形:
“飄風驟雨驚飒飒,落花飛雪何茫茫。
……
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隻見龍蛇走。
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
可見,書法家在書寫草書時幾近瘋狂,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大家張旭、懷素被稱為“颠張醉素”因此就不難理解關于草書“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的說法。
點點,并不是單純值得漢字部首的點,還有點畫之意。在書寫草書時有些點畫以“點”來替代,以達到簡易筆畫的運用,充分體現草書章法的的疏密、揖讓等空間關系,如“口”“上”“下”字,在草書中均可用點來書寫。在形容草書書寫特點時,有一種說法“滿紙點畫”。
唐張旭草書《古詩四帖》中“下”字
張旭《古詩四帖》是書法史上屈指可數的狂草經典傑作之一。在書寫時沒有任何猶豫,體現了書寫狂草時的感覺與狀态。
連草書對書寫的連貫性要求很高,字與字之間連接是基本特色,即使在非連筆處,也要保持運動上的連貫性,即筆斷意連,每一個字都有承上啟下的關系。同時還有單體字連接處字體空間,與整篇的空間融為一體,草書的章法布局表現在 “連”上。
懷素《自述帖》
交代草書有草法,符合法度不可亂來,不管橫、豎、點、撇、捺,都要交代清楚,草書中有些點畫極其相似,很小的變化就是不同的字,若交到不清楚就是錯字。再,草書雖然随意書寫,但起筆收筆都要交代清楚,筆筆到位收的住,不然就顯得油滑。
墨墨色是草書一大特色。墨分五色,濃淡幹濕墨各有千秋,有枯有潤,潤含春雨幹裂秋風,有時如潺潺流水,有時如滾滾江海,順則柔美,澀勁則有逆風雄強,這都是書寫草書表現手法。
緊草書做到收放自如,方謂上品。草書寫起來容易放,一味地狂放則形散,形散則神散。所以,如何達及收放自如,又飛揚又煉達凝重,才是草書所追求的高度。
唐張旭《肚痛貼》連帶、飛白
飛白"飛白"是指在書法創作中,筆畫中間夾雜着絲絲點點的白痕,且能給人以飛動的感覺。書法藝術有計白當黑理念,書法創作黑墨白宣,寫書法就如陰陽布白,黑白對壘,适當寫出的飛白,對比更加強烈,氣勢更加恢宏,從而達到作品的生機勃勃,富有意境。
關于《書法》
其實學好書法沒什麼難的,就兩點:一是讀書,一本書就把書法那點事搞明白,另一點就是苦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書法理論家、書法家邱振中在他的專著《書法》一書中,把書法那點事說的非常明白,建議學書法的同道讀讀這本書,一定收獲滿滿!
點擊“了解更多”惠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