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0 01:04:51

在隋末唐初的時候,曾經有這麼一位李家王爺,非常有意思。

這位李家王爺,自身指揮打仗的能力算是上乘,但并不算是真正的頂級名将。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卻幾乎幫李淵打下了整個南方,軍功極盛。

在唐朝開國的過程當中,北方的仗,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統兵打下來的。而南方的仗,基本全都是這位李家王爺打下來的。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1

這位王爺,名叫李孝恭,後來的淩煙閣第二人。

1.李孝恭的出身

如果按輩分來算,李孝恭應該喊李淵一聲堂叔,喊李世民一聲堂弟。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2

說起來,李孝恭和李淵家的這個關系,還真不算遠。大家都知道,李淵的爺爺李虎,是著名的西魏八柱國之一。李家後來能夠得天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李虎奠定的基礎。而且,後來唐朝開國之後,李虎被追封為唐太祖。這也是為什麼其他朝代,開國君主都是太祖,唯有唐朝是高祖的原因。

李虎一共有八個兒子。這其中,長子和次子都早逝,老三李昞,就是李淵的父親,後來繼承了李虎的爵位。而李虎的七兒子李蔚,就是李孝恭的爺爺。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3

簡單來說,李世民的爺爺是老三,李孝恭的爺爺是老七,他們的太爺爺是一個人。

李孝恭出生于公元591年。這一年,距離隋朝開國已經過去了十年,距離隋朝南下滅陳統一天下則剛過去兩年。

李孝恭的父親,名叫李安,和今天某位大導演重名。這個隋朝時候的李安,受祖蔭入仕,已經做到了行軍總管的級别,深受隋文帝楊堅的信任。

出身在這樣的家庭當中,李孝恭的童年,自然也就不用多說了。

不過,李孝恭的父親李安,并沒有活到李淵起兵的時候,而是在隋文帝在位期間,就已經去世了。公元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的時候,李孝恭正和家人身在長安。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4

這一年,李孝恭26歲,李世民19歲。

等到李淵拿下了長安之後,李孝恭和其他李家人,終于到了李淵麾下。對于自己這個侄子,李淵還是很信任的,直接授予山南道招慰大使的職務,領兵出巡巴蜀。

2.縱橫天下

不得不說,李家人當中,人才真的是不少。李孝恭雖然不是那種最頂級的名将,但也隻是相對于後來他的某個搭檔而言。李孝恭的真實水平,還是比較厲害的。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5

在奉命出巡巴蜀之後,李孝恭的第一戰,就打得十分漂亮。當時巴蜀之地,基本還是隋朝舊部駐守,沒有出現太大規模的割據勢力。當時李淵還沒有自己稱帝,而是尊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李孝恭出使巴蜀之後,打着楊侑的旗号,很快就拿下了三十餘州,為唐朝後來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出使巴蜀之後,李孝恭又奉命和朱粲戰鬥,同樣取得了很大的戰果。

就這樣,到了武德二年,李孝恭被封為信州總管,而且李淵給了他權宜授官的權力。這個權力,就非同小可了、畢竟人事權這個東西,曆來都是最重要的。李淵敢放手,足以見李淵對這個侄子信任到什麼程度。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6

武德三年,當時已經平定關中和隴西的李淵,開始考慮對付洛陽的王世充。按照李淵原本的計劃,是先統一關中,然後再統一北方,最後由北南下,徹底平定中原。而等到李淵統一關中之後,這時候,王世充就是李淵必須要對付的敵人了。

3.平定蕭銑

要對付王世充,李淵并不頭疼。畢竟當時從雙方的實力來看,王世充根本就不是李淵的對手。

但李淵頭疼的問題在于,害怕在和王世充死磕的時候,南邊的蕭銑,或者東邊的窦建德,趁機過來摘果子。如果等他把王世充打垮,自己也傷亡慘重的時候,這時他們兩家忽然跳出來摘果子,李淵是真的吃不消。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7

對此,李淵一方面做好準備,派出自己最能打的二兒子李世民,去對付王世充。結果,李淵算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東邊的窦建德,真的趁機來偷襲。但可惜的是,李世民打垮了王世充以後,順道把窦建德也給一戰打垮了。

而南邊,當時李淵采取的方法,是派出數支大軍,前去騷擾蕭銑。不求滅掉蕭銑,隻求能夠拖住蕭銑即可。當時李淵派出了三股大軍,分别由廬江王李瑗、黔州刺史田世康、信州總管李孝恭分别率領。前兩路大軍,基本沒給蕭銑造成什麼壓力,就無功而返了。

唯有李孝恭這一邊例外。

以李孝恭本人的能力來說,面對這種級别的戰事,其實并不足以徹底打敗蕭銑,最多也就是能拖住蕭銑而已,這也是當時李淵的原本打算。

但是,大家當時都算漏了一點,那就是當時和李孝恭一起統兵的人。

這個人,就是堪稱唐代第一名将的李靖!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8

對于李靖,熟悉唐朝曆史的朋友應該比較清楚,這裡就不用再多說什麼。李靖一生當中,有好幾場極其誇張的戰績。攻滅蕭銑這一戰,就是其中之一。

李孝恭剛剛統兵之時,還不太信任李靖。所以在面對蕭銑麾下大将文士弘的時候,還吃了一場敗仗。不過,在此之後,李孝恭就基本上全都聽李靖的計策了。再之後,李靖率兵一路突襲,一口氣打到了蕭銑的都城江陵,蕭銑也就此投降。

這一戰,對于唐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之喜。如果這一戰隻是拖延住蕭銑的話,李淵或許也能統一天下。但這個統一的時間,恐怕就至少要延後數年了。

4.滅輔公祏

平定蕭銑,雖然大部分計策都是李靖出的。但作為這支大軍真正的主帥,李孝恭還是得到了他應有的獎賞,被拜為荊州大總管,負責統轄荊州地區。後來,李孝恭又招降了嶺南的馮家,讓李家的統轄範圍擴張到了南海之濱。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9

到了這時,李淵差不多已經統一天下了。

不過,值得一說的是,在隋末這場逐鹿天下的戰事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北強南弱。隋末最強的幾個割據勢力,如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淵等勢力,幾乎都在北方。而南方,除了蕭銑之外,其他勢力基本都比較弱。至少,相對北方的那幾個,是很弱的。在江浙一帶,當時有個叫杜伏威的割據勢力,在武德三年初就歸降了李淵。然後,在李淵的支持下,這個人很快掃平了江浙一帶,所以江浙一帶也算不戰而降。等到李淵打垮了窦建德的舊部劉黑闼以後,地盤徹底和杜伏威相接。這個時候,杜伏威并沒有什麼别的意思,而是直接去了長安,安心做一個太平王爺。

但問題是,杜伏威願意降,他麾下的勢力可不一定願意。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10

就在杜伏威抵達長安之後,他麾下一個很重要的大将,直接擁兵自重,再次叛出李唐。因為當時杜伏威的勢力,已經基本拿下了整個江浙地區,所以輔公祏這一反,整個江浙地區瞬間就丢了。

到了這時,李淵不得不派出李孝恭為帥,前去征讨輔公祏。

順便說一下,當時的李淵,其實也沒有别的更好的選擇。他的次子李世民雖然更加能打,但是,先後掃平整個北方的李世民,聲威已經太大了,嚴重威脅到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所以,自從李世民打垮了劉黑闼之後,李淵基本上就不讓李世民再碰兵權了。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11

當然,雖然換上了李孝恭,結果還是一樣的。當時唐朝已經占據了大半個天下,李孝恭麾下,又有李靖、李績等頂級名将。這要是還能輸了,李孝恭幹脆撞豆腐死了算了。

李孝恭出兵之後,僅花了不到半年時間,就滅了輔公祏。至此,唐朝徹底統一天下。

從整個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我們也可能看出。北方的幾場硬仗,全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而南方,則大多是由李孝恭打下來的。雖說前者難度肯定更大,但從戰功來看,其實相差不多。

但是李孝恭和李世民相差的,或許也就是李淵兒子這個身份而已。

5.李孝恭的晚年生活

掃平了整個南方的李孝恭,這時非但沒有任何得意,反倒開始有些害怕了。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12

因為他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

當時作為李淵兒子的李世民,都尚且受到限制,何況是他這個侄子?至于像李世民那樣去争取皇位,李孝恭很清楚自己的斤兩,幹脆就沒這個打算。

等到輔公祏被平定之後,這時的李孝恭,已經有了樹大招風的迹象。畢竟在當時,大半個南方幾乎都受他轄制。就在這個時候,有人開始誣告李孝恭謀反。對于這項指控,李淵選擇了堅決徹查,将李孝恭召回了長安。當然,經過一番審查之後,發現李孝恭并沒有任何謀反的迹象,所以就把他放了,然後封為宗正卿,實封一千兩百戶。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13

後人推測,當時誣告李孝恭謀反這件事,極有可能是李淵在背後指使的。因為當時李孝恭的權力,實在是已經有點大的吓人了。大到李淵不得不節制自己這個侄子。而通過這場子虛烏有的謀反案,先将李孝恭調回來,然後再徹底除去他的兵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當然,若是李孝恭真的有意要造反,那自然更好,可以提前查出來。可以防範于未然。

就這樣,自武德七年以後,李孝恭開始身居長安,做了一個安穩王爺。

身居高位、功勞極大,卻又沒有實權的李孝恭,其實最是安全。在後來的玄武門之變當中,滿朝文武基本上都需要站隊的時候,李孝恭卻可以把自己摘出來,兩不相幫。就算李世民即位以後,也不得不因為李孝恭的功勞,對其多加敬重。貞觀初年,李孝恭遷任禮部尚書,改封為河間郡王。

李世民評價唐初武将(唐初功勞最大的王爺)14

貞觀十四年,李孝恭因病暴亡,享年五十歲。追贈司空、揚州都督,陪葬獻陵,谥曰元,配享高祖廟庭。

尾聲

回顧李孝恭的一生,他能成功,能成為當時唐朝除李世民之外最大的一個功臣,主要靠三個優點:一是家世出身好:二是隊友太牛;三是自己相對謙虛,能聽得進李靖的勸誡。

而後來拿下了整個南方,完全可以說是功高蓋主的李孝恭,竟然還能平穩落地,安享晚年。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知進退,不貪戀權力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