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典範,有其特殊的曆史地位和使命。
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宣告成立。為了使經濟特區的政策得到具體落實,1986年2月22日廣東省六屆人大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與内地之間人員往來管理規定》,同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深圳經濟特區與内地之間人員往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範特區管理線的日常管理工作。1986年全面實施對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依法管理。
1月15日,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至此,這條東起深圳鹽田區梅沙背仔角西至寶安區南頭安樂,被稱為“二線”的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在設立30餘年後将成為曆史。
那麼當初為什麼要設“二線”呢?這是由于管理的需要。據媒體報道,這條将深圳分成關内、關外的“二線”建立之初全長84.6公裡,沿線路面用花崗岩石闆鋪成,路北側用高達3米的鐵絲網隔離。國家決定對特區進口貨物、物品給予特殊的關稅優惠,設立管理線可以防止走私。此外,設立管理線還有減輕特區内治安壓力和一線管理壓力的諸多考慮。
管理線使用後,内地居民來深圳特區,隻要是工作或日常需要,辦理一定手續即可。而香港居民進入深圳特區,手續得以簡化,外商投資企業原材料、生産設備和生活日用品可獲得減免進口稅。在當時,特區管理線的啟用,在促進深圳經濟特區持續、快速、穩定發展,保持特區内良好的社會治安,保證改革開放政策在特區内的順利實施,減輕邊境一線的壓力,甚至在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以說,特區管理線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風雲曆史,而作為一個時代和特定條件下的産物,伴随着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它的命運和使命也随之變化,“二線”的存在已經名存實亡。
從深圳自身發展看,“二線”阻斷了城市中心與衛星城的有機聯系,不利于深圳關内和關外的整體規劃和協調發展。深圳土地存量有限,下一步建設重心隻能向關外轉移,必然會有更多的物流和人流來往于關内和關外,“二線關”的存在将帶來大量社會資源的浪費。
早在15年前,深圳媒體在呼籲撤掉“二關線”的報道中曾提到,“二線”的維護費用每年可達幾千萬元,而因為取消進入特區汽車的收費,深圳市每年要補貼1500萬元。有人還做過這樣一個統計,如果按人、車平均滞留時間至少在3分鐘以上,2.5億人次的過關率,等于浪費1.25億小時,以8小時一個工作日計算,浪費了1562500個工作日;以平均每個工作日工資80元一天計算,共浪費1.25億元;再加上1.07億輛汽車535萬小時的滞留損失8.025億元(僅以每小時144元計算),加上“二線關”的管理人員、設施開支,深圳特區每年因“二線關”而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2億元以上,至于間接損失,比如因人車滞留錯過商機,就更不可計量了。
“二線關”的存在對深圳人來言,不僅是一些物理上的阻隔,還是心理的隔閡。一些專家認為在人們的心裡,關内、關外表現的是兩種不同的價值标準,“關内”、“關外”也成了對人們身份的一種特殊的識别方式。
慢慢的撤銷“二線”呼聲日隆,特區一體化也因“二線”的存在如鲠在喉。在此次的國務院批複文件中也指出,要促進深圳經濟特區一體化發展,同時結合特區建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使命新任務。深圳也一直在行動。
早在2017年的深圳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就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一體化建設攻堅計劃(2017-2020年)》,指出深圳計劃到2020年基本實現特區一體化。作為實施此階段攻堅計劃的抓手和載體,深圳還提出了包括城市交通、公共服務、資源環境、城市安全等領域的268個配套重點項目,總投資預計超過1萬億元。
在中國改革開放迎來40周年之時,“二線”的撤銷更像是深圳經濟特區開啟新征程的“代表作”。釋放周邊土地提高利用效率,加強沿線的空間發展,以更有力的臂彎擁抱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的香港。這,都是深圳經濟特區的明天。
翹首以盼,深圳的未來将會更加美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