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電氣設備都需要能源,這是因為它們輸出能量。燈泡産生光來照亮房間,微波爐産生微波輻射來加熱飯菜,汽車産生動能來加速自身和乘客。基本上,每個電氣設備都有一個能量輸入,然後輸出一部分有用的能量,而另一部分能量被耗散在摩擦、振動和熱之類的東西上。
但計算機處理器不同,它的功能不是點亮、加熱某物或四處移動。當我們要求它計算123乘以456時,我們并不期望得到任何有用的能量。我們想要的隻是讓它操縱信息,翻轉一組0和1并給我們答案。那麼這是否意味着處理器使用的能量都是耗散的能量呢?如果我們有一個能消除這些能量損失的辦法,那麼計算機處理器可以完全不用能量運行嗎?
事實證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信息本身也有其自身的能源成本,這個成本是由一個稱為蘭道爾極限的原則設定的。該原則規定翻轉一位信息所需的最小能量等于0.96×10^-23T焦耳,其中T是溫度。在本文,我們将看到這個限制從何而來。
邏輯門首先,我們必須要問,計算機在物理上是如何工作的?這就是邏輯門的用武之地,它是所有計算機的基本構建塊。它的原理非常簡單,接受兩個輸入,每個輸入為1或0,然後生成一個相同形式的輸出,也是1或0。
邏輯門有多種不同的類型,用于不同的目的,每種都有不同的輸入輸出模式。我們可以将不同類型的邏輯門連接在一起,将輸出連接到另一個門的輸入,然後再連接到另一個。如此往複循環,我們就有一個邏輯網絡。網絡越大,它可以回答的問題就越複雜。将它構建得足夠多,最終我們就可以問:什麼是10 億以下的最大素數,甚至什麼是煮飯的最佳方法?
這就是現代計算機所擁有的東西:一個由數億個邏輯門組成的網絡,所有這些都協同工作以處理它給出的複雜信息。
熵增原理那麼這些邏輯門又與能量和信息有什麼關系呢?回到單個的邏輯門,我們需要具體考慮它可以具有的輸入和輸出組合的數量。輸入有兩個位,每個位都可以獨立地為1或0,我們總共得到四種可能性。輸出更簡單,由于門隻輸出一位,因此隻有兩種可能的輸出狀态:1或0。
當我們開始談論狀态時,有個名叫玻爾茲曼的人就會變得非常感興趣。玻爾茲曼是最早使用熵的概念的人之一,他提出了一個系統可以處于的狀态越多,其熵就越高的想法。物理學中一個非常著名的定律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它指出系統的總熵隻能增加或保持不變,它永遠不會下降。在1870年代,玻爾茲曼寫下了熵的方程:S=k_B(lnW),其中k_B是所謂的玻爾茲曼常數,而W是系統的狀态數。讓我們将其應用于我們上面說過的邏輯門。
有四種可能的輸入狀态将其放入公式中,我們得到的熵為k_Bln4;執行操作後有兩種可能的狀态,這給出了k_Bln2的熵。在運算之後,門的熵實際上下降了,為了不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它必須以某種方式産生熵的補償增加,以便總熵不會減少。
蘭道爾極限具體來說,門産生單位熱量等于熵的變化乘以系統的溫度,這種熱量的釋放确保了整個系統的總熵不會變小。因此我們有蘭道爾極限,我們需要消耗在邏輯門上運行一個操作的最小能量。1961年,物理學家蘭道爾在IBM工作時首次提出了這個極限。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必知道邏輯門的實際工作原理,它是否使用晶體管或光子并不重要。我們所知道的是,如果輸出狀态少于輸入狀态,則物理定律保證它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這就是為什麼有時會說蘭道爾極限給出了信息本身的能量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