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前輩們所具有的一些獨特經曆和感悟,在農村地區廣為流傳,為我們這些年輕人也帶來了許多人生感觸和啟示。對于那些不孝順的年輕人,農村有這樣一句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方面說明老人在家庭裡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在要求子女們懂得孝敬老人,尊重長輩。
可随着時代的變遷和人們觀念的轉變,卻又出現了另外一種說法:“老人長壽克子孫”。老人的長壽和子孫的幸福本應該是成正比的關系,家裡有長壽老人,這開心都還來不及呢,又何來這樣的謬論?不過在品史君看來,這句話很大程度上也揭露出了人性的弱點。
其實對于這句話,品史君在高中時期就曾聽到過。當時我們村有一位老頭已經85歲了,那一年小兒子正在為他的姐姐辦葬禮。老頭生活到現在,身體還沒有任何不健康的征兆。他一共有9個孩子,7個女兒2個兒子,但如今在世的也隻剩下5個。
村裡的閑言碎語有流傳,說子女的壽命全部都活到他身上了,看來“老人長壽克子孫”的說法一點都不假。品史君當時就在想,這件事情真的和“老人壽命”有關嗎?這樣的說法後來傳到了老人的耳朵裡,老兩口全部喝農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人的生命周期一個人到底能活多少歲?到現在都沒有科學的解釋。在上個世紀末期,美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計算:根據細胞分裂的次數和周期,次數約為50次、周圍平均為2.4年,那人的壽命最長就是120歲。當然,這也隻是在理論的情況下。
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不可逆的因素會讓我們的生命提前結束,比如疾病、意外等等。可不管從哪個角度出發,這和長輩的生命都沒有關系,又何來這樣的說法?從根本上去分析,這似乎是一種真實的生活寫照。
老人是“責怪”的代名詞既然為兩代人,不可避免的就是代溝,特别是思想上。老人認為對的,子女不一定認為對,父母可以包容子女的一切過錯,而子女不一定能接受父母的一次失誤。加上各自的經曆不同,老人可能會認為自己在經驗上略勝一籌,子女們不耐煩,代溝自然也會越來越深。
如何讓這個代溝的傷害減少到最低,成為每個子女都應該思考的話題。可一些年輕人根本沒有耐心,老人不管做什麼事都覺得不對,還喜歡把罪責怪罪到老人的頭上。本該無關的“壽命”長短,老人自然也成了“背鍋俠”。
晚年生活每天講相互尊重,可在大多數人眼中,這是建立在雙方平等的基礎之上。一旦談到對弱勢群體,尊重似乎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每個年輕人在小的時候,都說“我們不能做不孝子,就算傾家蕩産也要養老人”等慷慨激昂的話語,但父母真到了需要照顧的時候,又有幾人可以做到?
不過這很大程度上是許多人的無奈,他們不是不想孝順,而是沒能力孝順。老人在晚年有一些疾病就會“找上門來”,因為抵抗力低下不容易恢複,有可能花費掉畢生的積蓄,最後拖着拖着就把自己這個家拖散了。随着人們觀念的流傳,慢慢也有了“老人長壽克子孫”的說法。
品史君說如果要品史君來說的話,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從上學開始就講“百善孝為先”,老人把孩子撫養成人實屬不易,對待老人,我們當然也要盡心盡力地照顧。如果你真的用心去感受過,你會發現孝敬老人其實是一種永不磨滅的幸福和感動,這是無法表述的。
說到這裡,品史君想到了春節假期觀看的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一個喜劇演員,用電影告訴人們她懷念自己的母親。小的時候沒少讓母親操心,可是在她剛剛懂事,想要好好報答母親的時候,她的母親卻不幸離開人世,離開了她。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句“媽,我好想你”觸動了多少人?不要因為工作的忙碌,忽略了身邊最為重要的兩個人。在品史君看來,“你還未老,我已長大”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最後,希望天下的父母都可以健康常在,希望所有的子女們都不留遺憾。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