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過年味兒更濃#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是今年上元節,十五的月亮十七才圓。是什麼原因讓今年的上元節(2月15日)裡的滿月姗姗來遲?
滿月不走尋常路,從十五“改天”十七見:今年上元節2月15日。上元又叫元宵,在古代是男 女花前月下談情說愛觀花賞月翹首以盼的日子。于是,在十五賞月便成了習俗。
但是遺憾的是,今年上元節沒有滿月可賞。據紫金山天文台2月11日發布的末來一周天氣消息可知,今年本應在2月15日出現的滿月不走尋常路,要在2月17日零時56分才會出現。這是天文台根據今年“朔望月”測算的結果。
圖片:滿月示意圖
不過,從近幾天的天氣狀況來看,估計上元節也得不到滿月的欣賞。因為在清江鶴寄居地,未來一周特别是在2月17日這天,天氣狀況為多雲轉晴(局部地區為多雲),氣溫在5℃~14℃間,偏東風2~3級。
滿月“姗姗來遲”與黃經角度差有關:古人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反映的軌道稱為黃道。将各類天體在黃道上的經度坐标稱為黃經。現行的農業24節氣,就是根據黃經度劃分的。亦即将太陽黃經360度,以春分為起點(黃經度人為設定為0度),按每15度為一個節氣,全年劃分為24個節氣。
每月的初一(朔日朔月),太陽與月亮的黃經角度相同,所以月亮随太陽同降同升,故在晚上看不見月亮。到了每月十五日,太陽與月亮的黃經角度差為180度。這時站在地球上的人可以看到月亮的全部。即為滿月。古人稱為望月亦即滿月。
與此相對應的每月初七(或初八),月亮與太陽的黃經角度差為90度,人望見月亮是東邊暗西邊亮,月亮在上半夜偏西面出來。人們就把這種形狀的月亮稱為上弦月。
圖片:凸月示意圖
而過了十五到了每月的二十二(或二十三),人們發現月亮在上半夜是不露臉的,到了下半夜才從東邊出來,而且看到的也是月亮的東邊半圓。
滿月“姗姗來遲”與“朔望月”的時間長度有關:首先我們要弄懂農村經常提到的朔日與望日是什麼意思?與朔月與望月有何聯系?
我們知道在天體之中,月亮是圍繞地球轉,地球帶着月亮圍繞太陽在自轉的同時,斜着身子公轉。公轉一周為一年。自轉一圈為一天。
月亮圍繞地球轉動一周為一個月,亦即為一個朔望月。時間長度為29天12時44分2.8秒。由于初一的月亮與太陽黃經角度相同,因此在每月的初一時看不見月亮,初一為朔日所對應的月亮稱為朔月。
圖片:峨眉月示意圖
而到了每月十五,月亮與太陽的黃經角度為180度,人們可以看到月亮的全部(實際上太陽與月亮在地球的兩側)。月亮最圓的這天為望日,對應的月亮稱望月,又叫滿月。
由于月亮繞地球繞行軌道是一個橢圓形,在天體中受多種因素的幹擾,導緻月亮繞地球繞行的速度并不是一緻或勻速的,而是有快有慢,這樣每個月“望”的時間就出現“誤差”。
滿月出現的時間可就在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這4天時間之中的任一天。根據天文統計,以出現在十五十六這兩天的時間概率最高。所以,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說法。“十五的月亮十七圓”更多的隻是個“意外”。
滿月“姗姗來遲”與太陽照射地球和月亮角度相關: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它的光亮來源主要是太陽。亦即月亮把照射在它身上的太陽光一部分反射出來。
圖片:城市無月的夜晚
由于月亮,地球和太陽間在自轉與公轉過程中的位置在不斷的變化,月亮正對着地球的半個球面與被太陽照亮的半個球面,有時重合有時不重合,有時小部分重合大部分不重合,有時大部分重合小部分不重合,就出現了月亮的陰晴圓缺。
故在朔日人們望見的月亮是背面(陰面),看不見月亮。在望日望見的是月亮全部從太陽上反射的光(正對着面),故為滿月。
結語:人們通過觀察月亮的陰晴圓缺制定了太陰曆,把月亮相繼2次出現具有相同月相所經曆的時間界定為“會合月”,确定了一個月的時間長度。把農業24個節氣所曆經的黃經角度360定為一年。這對于農業的四季應時生産很有指導意義。圖片:朔望月與太陽光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