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用法中,"人盡可夫"無疑是一個貶義詞,來形容不守貞潔的婦女。但是這個成語背後可不是那麼簡單,它甚至牽扯出一類千古難題——"母親和妻子掉進水裡,先救誰?"
《春秋左傳》書影
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桓公十五年》: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将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
司馬遷在寫《鄭世家》的時候,用簡白的話重新描述: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
大概意思是說,春秋時期的鄭國有個叫做祭仲的權臣把握朝政,鄭國君主無可奈何,密謀讓祭仲的女婿雍糾把祭仲殺掉。祭仲的女兒從丈夫雍糾口中得知這個消息,與母親商議——父親和丈夫哪個更親一些。面對這類千古難題,母親告訴她,普天之下,你的親生父親隻有一人,而你随便挑一個人都可以當你的丈夫。于是女兒不再猶豫,把丈夫雍糾密謀之事告訴了父親祭仲,祭仲就把雍糾處死了。
原文是"父一而已,人盡夫也",這是在權衡親情之後無可奈何做的選擇,是有它的語境的。後世在流傳過程中,隻留下了"人盡夫"一句,而将前面的語境省去,這便造成了"惡意剪輯"的效果,把一個深處兩難境地的孝女變成了一個不守貞潔的淫婦。
所謂"成語",一定有其典故,不可隻知表意而不知背後的語境和史實,否則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語義的偏失。如李商隐寫《賈生》(見本号發布文章),由于有意無意遮掩了曆史真相,使得人們對這一段曆史缺乏了解,隻會一味同情賈誼、痛罵漢文帝不能知人善任,而無視賈誼自身的原因。
話說回來,以後遇到"母親和妻子掉進水裡,先救誰?"這類問題,或可反問一句"父親和丈夫喝醉了,先扶誰"進行"反擊"也未嘗不可。呵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