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7 09:27:29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原文: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介紹)1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釋翻譯與賞析

原文: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收藏下載複制完善

譯文:

半輪明月高高懸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隻能依依不舍順江去向渝州。

注釋: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源出四川蘆山,流經樂山彙入岷江。

夜:今夜。

發:出發。

清溪:指清溪驿,屬四川犍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今在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遊。

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下:順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縣,今重慶一帶。

賞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詞作品,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李白年輕時的作品。此詩是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于開元十三年(725年)以前。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創作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間吐出的半輪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總是随江流。夜裡船從清溪驿出發,要向三峽駛去,船轉入渝州以後,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見了。全詩用了五個地名,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構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緻自然天成,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遊的時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韻關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隻“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月亮走,我也走”,隻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驿出發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青年,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隻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裡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别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詩中連用了五個地名,構思精巧,不着痕迹,詩人依次經過的地點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渝州,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裡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以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裡相随,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詠月處,皆抒發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連用五個地名,精巧地點出行程,既有“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也有思鄉的情懷,語言流轉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被視為絕唱,其原因在于:詩境中無處不滲透着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着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于變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虛用;“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