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孩子沒有成年之前,對父母的依賴感往往是處于最活躍的狀态,尤其是新生兒、幼兒和兒童這三個階段,基本上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和教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這些表象就應該清楚地明白:父母對孩子的重要性。
可是孩子到底為什麼會依賴父母?換句話來說,當孩子需要依賴父母時,又最希望在家長的身上得到什麼呢?
有人說,孩子最希望從父母身上得到的安慰,其實孩子是需要的,畢竟遇到困難的時候内心最需要得到安慰
也有人說,孩子最希望在父母身上得到的是言語鼓勵,這句話說得也沒有錯,在自信中成長是勇敢前進的必要精神
其實在我看來,孩子遇到困難時最希望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安慰或者鼓勵,這些說得都不夠本質,所謂的本質就是孩子最希望在父母身上得到的是“确定性”。
什麼是“确定性”?先給大家說一個親身經曆的案例:
有位朋友,由于工作、和孩子都要上學的原因,他一直和老婆孩子分居兩地,前段時間放暑假的時候,他把自己9歲的兒子接到身邊照顧,一個大男人,白天要上班工作根本照顧不到孩子,平時還要管孩子的吃喝,簡直是分身乏術,還好工作的單位有食堂,所以隻能讓孩子白天在食堂裡呆着,等到下班後才盡量抽時間出去轉一轉、看一看。
有一天,下班經過宿舍門口的時候看到食堂門是開着,遠遠地就聽到有個孩子在哭,沒走幾步就看到同事的兒子光着腳跑了出來,就那樣直直地站在我的對面,看到男孩眼神裡充滿渴望的目光,我本能地蹲下身子問了問情況。
男孩告訴我,本來爸爸是中午上班前答應晚上6點鐘回家,可是等到晚上7點了還不見人影,給爸爸打電話沒人接,給老家上班的媽媽打電話也沒人接,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來,公司不久前通知最近幾天會有一次開會計劃,隻不過沒有想到剛好趕到那一天了,肯定是臨時通知開會,而走得太急又忘記了把手機拿上。
随即,我給男孩解釋了原因後就帶着他先回到宿舍,為了不讓男孩繼續憤怒傷心,我特意轉移了話題還聊了很多感興趣的事情,直到男孩爸爸回來後才離開宿舍,在這件事情裡,我真切地體會到了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給予的“确定性”。
那麼,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确定性”,一般都是處于怎樣的環境呢?大緻會分為兩種:
1、心理害怕期
我常常在想,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最想在父母那裡獲得的是什麼呢?好像是安慰、也好像是鼓勵,但又似乎兩個都不是,如果我們多觀察孩子身上的一些蛛絲馬迹,其實不難發現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
一個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安全感,也是無形中的潛移默化影響,父母的陪伴、語言交流乃至一個動作,都可以産生踏踏實實、心領神會的安全感,我們給孩子的安全感,不是創建一個過着躺平生活的溫床,而是在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鼓勵孩子擁有勇往直前的積極拼勁。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最需要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确定性”,比較明顯的一種環境,就是孩子處于心理害怕期,他們渴望在父母身上獲取安全感,這份安全感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堅強、勇敢…
充滿自信的孩子,他們可以不勇敢,也會常常感受到遲疑、害怕或退縮,但這些并不會成為阻止孩子前進的絆腳石,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不會因此而畏懼,内心有足夠的安全感,也是從父母那裡吸取的。
就拿同事來說,臨時的突然性加班,讓他無奈之下失約了對兒子的承諾,當一個孩子站在門口苦苦等候1小時,那種傷心、難過、憤怒、害怕、無助…,都充滿了對父母“确定性”的需求,特殊的意外情況不可避免,但爽約之後,一定要記住,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讓他們不會在自信心的丢失下漸漸失去前進動力。
在這件事情上,作為父母一定要主動拿下高高舉起的家長身份,我們做錯了事情、對孩子承諾的事情沒有做到,那就要及時承認自己的錯誤,多注重親子溝通、多了解孩子的成長需求,當孩子擁有這種安全感的“确定性”後,他們的成長之路盡管不會一帆風順,但也充滿了堅強和積極力量。
2、青春叛逆期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叛逆、越大就越不需要父母了呢?由于新生兒時期,孩子的情緒概念不是很明顯,但他們知道隻要爸爸媽媽在身邊就能吃得好、睡得好,到了幼兒時期和兒童時期也是一樣的,父母的陪伴給孩子帶來了确定性,所以從内心當中才會産生依賴和需求。
可是,到了青少年階段就會發生不一樣的變化了,孩子這個時候會産生明顯的獨立性,渴望獨立的孩子更需要獨立空間來實現自我,可是沒有人能夠輕松地就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群中的優秀,但我們希望孩子優秀的時候卻忘記了他們一路成長的不易。
我想說的是:同樣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如果把這副牌交到我們的手裡,或許結果比孩子的還差!
這個時候,青春叛逆期孩子最希望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确定性,就是來自于人生轉折點的支持給予,在孩子遇到困難或失敗的時候大聲告訴他們:“你還可以做得更好”,用家長自己的方式去慢慢關心孩子,隻是以關心為主的純粹,讓孩子在關心中感受到“原來我是幸福的”, 漸漸地孩子的内心就會注入強大的力量。
---------------------
我是蘭媽,專注于育兒領域解析作者,以親身事例、各種家庭教育實例,來記錄育兒感觸的瞬間,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蘭媽談育兒一起學習共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