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青 青島報道
在用戶名為“國華即墨花邊”的抖音直播間裡,一位女主播正熱情詳細地向網友介紹即墨花邊的曆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标簽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自2021年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開通抖音賬号以來,日常更新即墨花邊教程、每日定時進行直播銷售,已累積近10萬粉絲、直播間日銷售額均超萬元,扭轉了以往花邊産品隻銷往國外的單一局面,迅速打開國内市場,在疫情之下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起源:傳承幾百年的“小扣鎖”與“繡花”技藝
據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任華介紹,即墨花邊是一種在青島即墨地區傳承了幾百年的單線織繡技藝,又稱即墨鑲邊大套,主要原料是優質亞麻布和特制絲光線,色澤以米黃、漂白為主。
其基礎技藝源于魯繡,與即墨西北地區的“小扣鎖”結合,又吸收了歐洲在紙上繡花、抽紗等工藝特點,集鎖、編、織、纏、拉、露、鑲等20多種工藝,一針網、二針網、三趟布、四角花、纏柱代鎖、擱邊、代邊等80多種針法為一體,是花邊編織與手工繡花兩種工藝的完美融合,素有“抽紗瑰珍”的美譽。
早在乾隆年間,即墨西北地區便已廣泛流傳着“繡花”和“小扣鎖”的技藝,當時,廣大農村婦女繡織的鞋面、枕頭、嫁衣、戲裝等做工精巧,花樣繁多。在布面上的刺繡稱為“繡花”,繡品清隽淡雅、質感逼真、風格粗犷中見精微。這部分繡完後,在布的反面按照圖案把布镂空,再用針線把镂空的部位連接起來,這一工藝稱為“鎖繡”,又叫“小扣鎖”“捏繡”。
之所以又叫“捏繡”,是因為婦女用針把一塊帶着圖案的布别在褲子上,不管是在田間地頭,還是廳堂院落,一隻手捏着,另一隻手随時就可以繡,非常方便。“繡花”和“小扣鎖”技藝結合,形成了即墨花邊的雛形。
發展:中西合璧改良花邊的工藝和圖案
19世紀初,即墨手工藝人引進意大利花邊在當地生産,并結合民間編織、刺繡的特點,從工藝、圖案方面不斷改良即墨花邊。
以往在布面上刺繡完成後再镂空,需要在布的背面用剪刀掉多餘布料,比較費時費力。即墨人學習借鑒了歐洲在紙上繡的技法,與在布面上繡相比,隻需按照圖案刺繡,将紙抽去,就形成了“鎖繡”的部分,省去了用剪刀镂空的工序,再與布面上的刺繡拼接,就形成了完整的作品。
傳統刺繡的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人物、鴛鴦、蝴蝶和花卉等為主,即墨花邊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豐富圖案式樣,融入幾何圖形,形成了上百種圖案樣式,呈現出幾何圖形之美、對立統一之美、中西合璧之美。
與此同時,即墨花邊手工藝人盧忠溪、于德和等人先後到英國傳教士在煙台創辦的仁德洋行當花邊工人,集當時煙台、威海各類花邊工藝之大成,回到家鄉創辦了私營花莊,進行花邊經營和織繡技藝傳播。1956年起,公私合營,多個私營花莊合并創立了青島即墨花邊廠,此後,即墨花邊的發展蒸蒸日上。1972年,即墨花邊獲得名牌免驗出口的美譽;1978年,即墨花邊被山東省第二輕工業局評為名牌産品;1979年,即墨花邊被省經委命名為全省優質産品。
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王軍是土生土長的即墨人,他出生在一個花邊世家,其外公是上世紀20年代學成歸來創辦私營花莊的第一代傳承人。王軍幼時跟外公生活在一起,随處可見即墨花邊的身影——台布、沙發套、床套、門簾、蚊帳上都有花邊的裝飾,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對即墨花邊有特殊的喜愛之情。高中畢業後,1982年,美術專業的王軍考入即墨花邊廠設計科,成為一名花邊設計師。
榮耀: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獎
伴随着花邊工藝的成熟,即墨花邊也走步入了巅峰時期,即墨地區有50餘家花邊小型企業、十幾萬人從事花邊産業,研發出台布、餐套、床罩、沙發套、衣領、傘面、鋼琴罩等十幾個品種、2300多種花色和規格。
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獎的作品“平安如意”(台布),是即墨花邊巅峰時期的代表作,形象地展現出即墨花邊中西合璧的特色和設計者創作的巧思。該作品由花邊手工藝人于德和創意設計,尺寸是140×140厘米,以花瓶為主要創作題材,圖案分内外層對花瓶進行布局。花瓶寓意為“平平安安”,外層8個花瓶寓意為“發”,内層4個花瓶寓意為“四季平安”,整體寓意為“四平八穩”“四通八達”,花瓶外間雜點綴的向日葵寓意為“欣欣向榮”,反映了人們對平安生活的美好追求。
據了解,這件作品由即墨的四位織繡工匠用時5個多月協作完成,運用了抽紗、刺繡、花邊等織繡工藝,擱邊、代邊、織密布、絞柱等10餘種編織技法和插花、行梗、鎖邊等刺繡針法,僅一個不算複雜的魚鱗扣就要繡上五六十針。工人不僅需要掌握多種技法,還要熟練運用,做出的花邊才能均勻、美觀。
令人稱奇的是,整個作品看起來仿佛出自一人之手、一根線從頭貫穿到尾,花邊各部分拼接的地方看不到任何接頭。任華介紹,即墨花邊的巧妙之處就在于此,一個作品通常由多人完成,卻看不出接縫。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就在花邊各部位拼接之處留有餘地,專門的工人将花邊和刺繡連綴成套,使兩種不同的針法虛實照應,呈現出渾然一體的效果。
遠遠望去,整個作品上的向日葵富有層次感,宛如浮雕。這便是“擱邊”工藝在即墨花邊中的應用,“擱邊”技藝堪稱即墨花邊最核心的技藝,在整個花邊作品拼接完成後,需要由專門的工人在想凸顯出來的圖案上進行二次編織,讓這部分看起來像浮雕一樣富有立體感。
據王軍介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沒有自留地,也養不了雞鴨等家禽,但是婦女可以做花邊補貼家用。當時即墨的工資水平約12元/月,做花邊一天能掙1.5元。當時流傳着這樣的俗語“不用油,不用電、一天能賺一塊半”“男人再能幹,不如娶個瘸老婆在家做花邊”,都反映了花邊對于當時即墨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當時的花邊廠是即墨經濟的支點,養育了好幾代人。”
尋路:即墨花邊廠破産後花邊企業夾縫求生
改革開放後,在市場經濟大潮的下,機繡生産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即墨花邊手工制作技藝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即墨花邊的從業人員、生産企業銳減。因産業整合度低、後備人才匮乏,加之推介宣傳不足、市場開拓乏力,即墨花邊一度陷入困境。1998年,青島即墨花邊廠因生産難以為繼而破産。
即墨花邊廠破産後,即墨花邊面臨工藝失傳、傳承斷代、瀕臨衰亡的困境。王軍深知花邊行業重在設計,他懷着對傳統工藝的熱愛之情,重新尋找即墨花邊的出路,于2000年創辦了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
設計師出身的王軍始終在傳承和創新之間探尋變革的路徑。他打造了“即花”品牌,但傳統的圖案樣式難以滿足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他将花邊創新融入時尚元素,如熊貓、魚等,目前已形成上千種圖案式樣,還開發出帶有即墨花邊的裝飾畫、十二生肖團扇、書簽、香囊、改良漢服等文創産品,滿足更多群體的消費需求。
以往即墨花邊布面上刺繡的部分多用純棉、純麻的布料,不太容易打理。經改良後的仿棉、仿麻布料在保證質量和美觀的前提下,直接放入洗衣機水洗晾幹即可。
即墨花邊制作費時費力,産量難以保證,王軍提出“化整為零”,在設計時将大幅的作品分割成更小的尺寸,由多位工人合作完成,縮短了近一半工期,以往3個月完成的作品,現在僅需一個半月就能完成。
改良後的即墨花邊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設計、刺版、排版、整料、藍印、裁剪、花邊加工、鑲邊、摳邊、漂洗、整燙、包裝等,最核心的花邊加工環節仍全部由手工制作完成。企業先後在即墨、萊西、萊陽等地建立起25處鎮(村)花邊加工站,将即墨花邊初級手工産品的生産、加工全部下放到鎮(村)花邊站,從事花邊手工編織的農村婦女達1000多人。
即墨區溫泉街道宮家村是25處鎮(村)花邊加工站之一,據該站點的負責人王佩霞介紹,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把花邊訂單和圖樣分派到村裡,最多的時候每批訂單有幾百件。村裡的花邊手藝人根據圖樣進行制作,按件掙取加工費。除了常規的台布、床上用品,目前還有福字等創新産品,一個手藝純熟的手工藝人一天能制作兩個福字,完成首批樣品每天能收入五六十元。多年來,王培霞幫助周邊15個村莊近百餘人再就業,一年制作花邊數千餘件。
憑着精湛的花邊制作技藝和穩定的産量,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的花邊産品也出口到歐美及中東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業内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年産值超3000萬元。
複興:入選非遺名錄 乘電商東風開辟國内市場
2009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申報工作啟動後,王軍為申報即墨花邊傳統手工藝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對民間花邊老藝人及口述資料進行系統記錄和整理,對花邊技法、針法進行搶救性保護等。據王軍介紹,六針網這種針法在花邊發展的過程中瀕臨失傳,但他了解到即墨區溫泉街道的大海南村還有村民會這種針法,他就多次到村民那裡去學習,讓六針網的針法成功“複活”。在政府支持下,王軍有針對性培訓新一代花邊編織傳承人,擴大花邊從業人員隊伍,目前即墨花邊已經有了第四代傳承人。
2011、2012、2016年,即墨花邊手工編織工藝分别入選即墨區級、青島市級、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21年6月,作為魯繡的一種,即墨花邊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為宣傳推介即墨花邊,企業為即墨花邊傳承發展搭建多功能平台。企業将原先5200多平方米的舊廠區改造升級為青島國華文化創意産業園,分為即墨花邊專業博物館、即墨花邊技能培訓中心、即墨花邊研發中心、即墨花邊智能化生産流水線四大闆塊。園區與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青島大學、青島城陽職教中心等建立了研學、研訓基地,免費面向社會開放,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40餘個團隊、遊客超2萬餘人(次)。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外貿訂單幾乎全部取消,給企業造成了重創。王軍積極求變,乘着“抖音”的東風,借助平台的新用戶、新場景,開啟了網上銷售。他于2021年開通了抖音賬号“國華即墨花邊”,不定時更新即墨花邊制作教程的視頻,通過直播推介即墨花邊。一年多來,賬号已累積近10萬粉絲、直播間日銷售額均超萬元,扭轉了以往花邊産品隻能銷往國外的單一局面,迅速打開國内市場,在疫情之下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在直播過程中,王軍發現國内市場對床品的需求量大,他會根據銷售情況開發床單、被套、枕巾、抱枕等床上用品;另一方面,近年來随着國潮風興起,彰顯傳統文化的漢服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漢服 蕾絲雲肩”的穿搭從“小衆”到“破圈”,漢服産業顯現出傳統文化商業性轉化的蓬勃生機。下一步,王軍将與成都、長沙等地的企業合作,将即墨花邊融入漢服和旗袍中,融入新産業鍊當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