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按處理方法的性質
物理法:沉澱法、過濾、隔油、氣浮、離心分離、磁力分離
化學法:混凝沉澱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化學沉澱法
物理化學法:吸附法、離子交換法、萃取法、吹脫、汽提
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工藝、生物脫氮除磷工藝
按照水質狀況及處理後水的去向分
一級處理:機械處理(預處理階段)
粗格栅及細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氣浮池、調節池
二級處理:主體工藝為生化處理(主體)
活性污泥法、CASS工藝、A2/O工藝、A/O工藝、SBR、氧化溝、水解酸化池。
三級處理:控制富營養化和重新回用
高級催化氧化、曝氣生物濾池、纖維濾池、活性砂過濾、反滲透、膜處理
中水回用一般都有消毒池:紫外線臭氧消毒池、 二氧化氯消毒池
污水處理基本工藝流程
一級處理:機械處理(預處理階段)
調節池、粗格栅及細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氣浮池、水解酸化池
調節池
調節池的作用
1.為了保證後續處理構築物或設備的正常運行,需對污水的水量和水質進行調節。
2.酸性污水和堿性污水在調節池内進行混合,可達到中和的目的。
3.短期排出的高溫污水也可用調節的辦法來平衡水溫。
格栅
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栅條制成的金屬框架,斜置在廢水流經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進口處,用以截阻大塊的呈懸浮或漂浮狀态的固體污染物,以免堵塞水泵和沉澱池的排泥管。截留效果取決于縫隙寬度和水的性質。
按規格分為:
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細格栅(3~10mm)
沉砂池
1.作用:從污水中分離密度較大的無機顆粒,保護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損,縮小污泥處理構築物容積,提高污泥有機組分的含率,提高污泥作為肥料的價值。
2.沉砂池類型:曝氣式沉砂池、平流式沉砂池
曝氣式沉沙池:
曝氣沉砂池是在長方形水池的一側通入空氣,使污水旋流運動,流速從周邊到中心逐漸減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與水分離,污水中的有機物和從砂粒上沖刷下來的污泥仍呈懸浮狀态,随着水流進人後面的處理構築物。
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實際上是一個比人流渠道和出流渠道寬而深的渠道,當污水流過時,由于過水斷面增大,水流速度下降,廢水中夾帶的無機顆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從而達到分離水中無機顆粒的目的。
平流式沉澱池與曝氣式沉澱池優缺點:
普通沉砂池的最大缺點就是在其截留的沉砂中夾雜有一些有機物,這些有機物的存在,使沉砂易于腐敗發臭,夏季氣溫較高時尤甚,這樣對沉砂的處理和周圍環境産生不利影響。普通沉砂池的另一缺點是對有機物包裹的砂粒截留效果較差。
曝氣沉砂池的優點是除砂效率穩定,受進水流量變化的影響較小。水力旋轉作用使砂粒與有機物分離效果較好,從曝氣沉砂池排出的沉砂中,有機物隻占5%左右,長期擱置也不會腐敗發臭。曝氣沉砂過程的同時,還能起到氣浮油并吹脫揮發性有機物的作用和預曝氣充氧并氧化部分有機物的作用
沉澱池
1.沉澱池工作原理:利用水流中懸浮雜質顆粒向下沉澱速度大于水流向下流動速度、或向下沉澱時間小于水流流出沉澱池的時間時能與水流分離的原理實現水的淨化。
2.沉澱池結構:進水區和出水區:使水流均勻地流過沉澱池,避免短流和減少紊流對沉澱産生的不利影響,同時減少死水區、提高沉澱池的容積利用率。
沉澱區:沉澱顆粒與廢水分離的區域。
污泥區:是污泥貯存、濃縮和排出的區域。
緩沖區:是分隔沉澱區和污泥區的水層區域,保證已經沉澱的顆粒不因水流攪動而再行浮起。
3.沉澱池與沉砂池之間的區别:沉砂池一般是設在污水處理廠生化構築物之前的泥水分離的設施。分離的沉澱物質多為顆粒較大的砂子,沉澱物質比重較大,無機成分高,含水量低。污水在遷移、流動和彙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預先沉降分離去除,則會影響後續處理設備的運行。最主要的是磨損機泵、堵塞管網,幹擾甚至破壞生化處理工藝過程。
沉澱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後泥水分離的構築物,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稱為初沉池,沉澱的污泥無機稱為較多,污泥含水率相對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後的沉澱池一般稱為二沉池,多為有機污泥,污泥含水率較高。
4.沉澱池類型:平流式沉澱池、豎流式沉澱池、幅流式沉澱池、斜流式沉澱池
a. 平流式沉澱池:構造簡單,沉澱效果較好,但占地面積較大,排泥存在的問題較多,目前大、中、小型污水處理廠均有采用。
b. 豎流式沉澱池:占地面積小,排泥較方便,且便于管理,然而池深過大,施工困難,造價高,因此一般僅适用于中小型污水處理廠使用。
c. 幅流式沉澱池:最适宜于大型水處理廠采用,有定型的排泥機械,運行效果較好,但要求較高的施工質量和管理水平。
d. 斜流式沉澱池:主要适用于初沉池,在給水處理中應用較廣,沉澱效率高,停留時間短,占地少,缺點是容易滋生藻類等,排泥困難、易堵塞,維護不便。
氣浮池
氣浮法:在污水中通入空氣,産生微小氣泡作為載體,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懸浮物等污染物黏附在氣泡上。利用氣泡的浮升作用上浮到水面,通過收集水面上的泡沫或浮渣達到分離雜質、淨化污水的目的。
水解酸化池
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廢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機物轉變為溶解性有機物,特别是工業廢水,主要将其中難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轉變為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後續的好氧處理。
污水的二級處理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對有機物的降解主要在曝氣階段進行,可分為兩個階段,吸附階段和穩定階段。在吸附階段,主要是污水中的有機物轉移到活性污泥上去,這是由于活性污泥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而表面上含有多糖類的粘性物質所緻。在穩定階段,主要是轉移道活性污泥上的有機物為微生物所利用。當污水中有機物處于懸浮狀态和膠态時,吸附階段很短,一般在15-45min左右,而穩定階段較長。
SBR法
SBR法:稱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連續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種改型,它的反應機制以及污染物質的去除機制和傳統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僅運行操作不一樣。
經典的SBR反應器缺點:
1.對于單一SBR反應器的應用需要較大的調節池;
2.對于多個SBR反應器進水和排水的閥門自動切換頻繁;
3.無法解決大型污水處理項目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處理要求;
4.設備的閑置率較高;
5.污水提升水頭損失較大。
CASS工藝
CASS工藝稱為循環活性污泥工藝。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池長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其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整個工藝的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統;同時可連續進水,間斷排水。
工藝流程:
1.曝氣階段:由曝氣裝置向反應池内充氧,此時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時污水中的NH3-N通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轉化為NO3--N。
2.沉澱階段:此時停止曝氣,微生物利用水中剩餘的DO進行氧化分解。反應池逐漸由好氧狀态向缺氧狀态轉化,開始進行反硝化反應。活性污泥逐漸沉到池底,上層水變清。
3.滗水階段:沉澱結束後,置于反應池末端的滗水器開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漸排出上清液。此時反應池逐漸過渡到厭氧狀态繼續反硝化。
4.閑置階段:閑置階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階段。
CASS工藝優點:
1.工藝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小、投資較低、運轉費用低
2.生化反應推動力大
3.沉澱效果好
4.運行靈活,抗沖擊能力強
5.不易發生污泥膨脹
6.适用範圍廣,适合分期建設
7.污泥産量低,污泥性質穩定
CASS工藝缺點:
1.微生物種群之間的複雜關系有待研究
2.生物脫氮效率難以提高
3.除磷效率難以提高
4.控制方式較為單一
AO工藝
A/O工藝 :使污水經過厭氧、好氧兩個生物處理過程(簡稱A/O)),達到同時去除BOD、氮和磷的目的。
A/O工藝優點:
1.效率高
2.流程簡單,投資省,操作費用低
3.缺氧反硝化過程對污染物具有較高的降解效率
4.容積負荷高
5.缺氧/好氧工藝的耐負荷沖擊能力強
A/O工藝缺點:
1.由于沒有獨立的污泥回流系統,從而不能培養出具有獨特功能的污泥,難降解物質的降解率較低
2.若要提高脫氮效率,必須加大内循環比,因而加大了運行費用
AAO工藝
A2/O污水處理系統:使污水經過厭氧、缺氧及好氧三個生物處理過程(簡稱A2/O)),達到同時去除BOD、氮和磷的目的。
A2/O工藝優點:
1污染物去除效率高,運行穩定,有較好的耐沖擊負荷。
2.污泥沉降性能好。
3.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
4.脫氮效果受混合液回流比大小的影響,除磷效果則受回流污泥中夾帶DO和硝酸态氧的影響,因而脫氮除磷效率不可能很高。
5.在同時脫氧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總的水力停留時間也少于同類其他工藝。
6.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會發生污泥膨脹
7.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
A2/O工藝缺點:
1.反應池容積比A/O脫氮工藝還要大
2.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較高
3.用于中小型污水廠費用偏高
4.沼氣回收利用經濟效益差
5.污泥滲出液需化學除磷
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是一種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環流動,因此被稱為“氧化溝”,又稱‘‘環形曝氣池”。
氧化溝HRT、SRT較長,有機物可得到較徹底的去除,排出的污泥已經高度穩定,整體功率密度較低,節約能源。但易産生污泥膨脹、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積、泡沫、污泥上浮等問題。
AB工藝
污水由排水系統經格栅和沉砂池直接進入A 段,該段為吸附段,負荷較高,泥齡短, 水力停留時間很短, 約為30min, 有利于增殖速度較快的微生物生長繁殖。廢水經過A段處理後,BOD去除40%~70%,可生化性有所提高,有利于B段的工作;A段污泥産率較高,吸附能力強,重金屬、難降解物質以及氮、磷等植物性營養物質等,都可能通過污泥的吸附作用得以去除。
污水從A段流出後進入B段,B段為生物氧化段,屬于傳統活性污泥法,一般在較低負荷下運行,停留時間約為2~6h,泥齡較長,為15~20d。B段發生硝化和部分的反硝化,活性污泥沉澱效能好,出水SS和BOD一般小于10mg/L。
AB法主要有下列特征:未設初沉池,由吸附池和中間沉澱池組成的A段為一級處理系統;B段由曝氣池和二次沉澱池組成;A、B兩段各自擁有獨立的污泥回流系統,兩段完全分開,各自由獨特的微生物群體,有利于功能的穩定。
污水的三級處理
經二級生物處理後,其出水一般含有:BOD30mg/L左右,COD60mg/L左右,NH315-25mg/L,P3-8mg/L,SS30mg/L左右,以及細菌、重金屬等,必須經過處理,否則易導緻水體富營養化,并對魚類,農作物、淡水水質及處理成本等帶來影響。
三級處理的方法包括:砂濾、混凝、微濾、反滲透、電滲析、離子交換、消毒、活性炭吸附、脫氮除磷等。
懸浮物的去除
1.顆粒粒徑:二級出水SS是以1um~1mm的生物絮凝體和未被絮凝的膠體物質。一般通過混凝、砂濾、微濾和反滲透去除。
2.混凝沉澱:通過投加混凝劑,并經快速攪拌混凝,慢速攪拌絮凝,使微小顆粒和膠體物質脫穩而凝聚,成為較大顆粒絮體而沉澱去除。
溶解性有機物去除
1.活性碳吸附:活性碳具有巨大的表面積和細小的孔隙,能吸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
2.O3氧化處理:對二級處理水進行以回用為目的的處理,力求去除污水中存在的有機物、色度和殺菌、消毒。
溶解性性無機鹽的去除
危害:具有腐蝕性,易結垢,SO42-還原産生H2S,造成土地闆結和鹽堿化。因而出水回用和農用前要求脫鹽。
脫鹽技術:反滲透、電滲析、離子交換。
污水的消毒處理
原因:無論什麼工藝,出水細菌均會超标,從而帶來危害。
使用場合:污水農灌、排放水源地上遊、旅遊景區,以及流行病流行季節。
消毒方法:液氯、臭氧、次氯酸鈉和紫外線
幾個典型的市政污水工藝流程
典例一
典例二
典例三
典例四
典例五
典例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