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14:26:50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

六月節。《說文》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

小暑·三候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4

初候,溫風至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5

二候,蟋蟀居壁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6

三候,鷹始鸷

  • 初候,溫風至

至,極也,不是“到”的意思。溫熱之風至此時已極矣。

  • 二候,蟋蟀居壁

蟋蟀生土中,此時羽翼稍成,從土裡鑽出,居于壁穴。蟋蟀是種好鬥的蟲,夏末,秋氣初生,六月蟋蟀搬家,七月蟋蟀遠飛野外而鬥,皆因感到初起微弱的秋天肅殺之氣之故。

  • 三候,鷹始鸷

一說“鷹乃學習”,“習”的本意就是小鳥揮動翅膀練習飛翔。為迎肅殺的秋氣,幼鷹已經開始跟随着老鷹學習飛行捕獵。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

小暑·起居

避暑氣,避濁氣

小暑溫風至,不僅悶熱,就是有風,風中的熱氣也達到極緻。中午盡量不要外出,以免中暑。

傷暑有時未必立馬發作,也可能暑邪内伏,暫時無事,至秋涼氣收,邪正相搏,發為寒熱交作的瘧證。《内經》雲:“夏傷于暑,秋必痎瘧”。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8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9

臨水的亭榭,深山的寺廟,是古人避暑的首選。但就算有風送荷香來,終究是“荷花入暮猶愁熱”(楊萬裡《暑熱遊荷花池》),縱然“蘭若靜複靜,茅茨深又深”,猶不敵“炎蒸乃如許”(曾幾《大暑》)。即便環境幽靜,無人煩擾,欲靜心涼身也是大需功夫的。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禅師不出房。非是禅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白居易

另外,不僅是炎熱,暑多挾濕,在濕熱的氣候下,濁物産生濁氣,彌漫在空氣中。我們要盡量遠離垃圾桶、下水道口等污濁場所。我們也可以通過熏香抵禦這種濕熱濁氣。

夏天睡着的時候防禦最弱

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便,睡着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裡,其患最深。

——《瑣碎錄》

夏勿露卧,令人皮膚成癬,或作面風。

——《遵生八箋》

夏天再熱,也不宜裸睡,尤其不能露天裸睡。

夏日入眠之際,是人體抵禦外邪最弱的時候。一是天熱毛孔打開,二是寐時衛陽入裡,等于城門大開,守門的士兵也回家了,真真是“空城計”了。

有的人覺得開空調不好,但又熱得睡不好,就開着電扇直吹,風邪直侵,以至于第二天起床會有頭暈、流涕、腹瀉等症狀,甚者發皮膚病或臉腫,氣血非常虛弱的人還可能會因此中風。

因此小編認為,睡覺時風扇直吹的危害,遠甚于用空調降溫。熱得睡不着,甯可開空調,但室溫不能太低,至少要蓋條毯子,當然更不能讓冷氣直吹自己。

空調的利弊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0

無慧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1

心靜自然涼。你竟然為空調說好話!

平兒

哈哈,你不要對我這樣的下士講上法。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2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3

空調不僅可以降溫,還能排濕,簡直就是悶熱潮濕的暑氣的克星。畢竟大多數人沒有禅師那樣的心境,不開空調,躁熱心煩,工作、學習、睡覺都不踏實。

但是,我們必須避免過度和錯誤地使用空調:

  • 避免在大汗後馬上入空調房,最好先把汗擦幹,換上幹的衣服。
  • 忌處空調出風口下。
  • 空調室溫不宜過低,尤其是睡覺時,一般不低于27度,且最好再蓋條薄被。
  • 公共場所的空調室溫如果太低,該加衣還是得加。
  • 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夏季每天都要适量出汗。

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

——張景嶽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4

空調的罪過源于人的濫用。到醫院一看,大夏天傷于寒的人比傷于暑的人還多,空調病泛濫。空調病在中醫看來屬于中陰暑。夏天腠理是打開的(故易出汗),若外受寒邪,則腠理驟閉,暑濕(或寒邪)内困而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肢體酸痛等症狀。

我們平時說的中暑是中陽暑。陽暑易避,陰暑難防,因為陰暑都是爽出來的嘛。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

小暑·飲食

酸梅湯 · 生脈飲

是月可食烏梅醬止渴。方用烏梅搗爛,加蜜适中,調湯微煮飲之。水瀉渴者,以梅加砂糖、姜米飲之,不渴。

——《千金月令》

夏季解暑飲品衆多,而酸梅湯永遠是它們的王。

炎炎夏日,人心浮躁,最宜喝一杯酸梅湯。它不僅能生津止渴,還能收斂心神,使人平靜。

烏梅、甘草、山楂是酸梅湯的三味必不可少的原料(因含山楂,故孕婦慎飲)。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6

網傳有個宮廷版酸梅湯,用料不多,但非常考究精到。除了上面三味,它裡面還加了烏棗(熏制的大棗)和紅豆蔻這兩味溫性食材,兼顧了脾胃,烏棗補脾胃之津液,但不似大棗般滋膩而偏靈動。而加紅豆蔻,則功同《千金》中的烏梅醬加生姜,辛溫化濕,可解水濕内停而緻的口渴。

雖然酸梅湯冰鎮的飲法古已有之,但脾胃偏弱的人還是建議暖飲或常溫的。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7

三伏時用門冬、五味子、人參泡湯代茶,謂之參麥散。消渴生津。

——《遵生八箋》

夏天不能不出汗,但出汗過多,氣随津脫,就容易造成氣陰兩虛之證,人感覺很倦怠無力、氣短懶言、口渴心煩。

善于補氣生津、收攝津氣的生脈飲,或許可以讓你“脈動”回來。生脈飲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其中人參強心氣,麥冬清心火,五味斂心陰。心主血脈,血脈得養,津斂神安,煩渴自除。

生脈飲雖好,亦有避忌,若痰飲多,以及感冒期間,都不宜飲生脈飲。

祛濕,更要調順氣機

一方面生津,一方面還要祛濕。兩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祛濕和養陰相配合,是防治暑邪的關鍵。津是人體能用的體液,而濕屬邪,不能為人體所用,反而會造成傷害。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8

常見可用荷葉、扁豆、薏米、西瓜皮、冬瓜這些芳香化濕滲淡利濕的食材煲湯或煮粥,甜鹹皆宜。如冬瓜薏米老鴨湯、扁豆荷葉粥等,都是消暑祛濕的經典食方。

廣東的氣候條件是比較濕熱的,我們可以參考粵式煲湯中常用的雞骨草、五指毛桃、土茯苓這些常食材。這些食材的好處還在于它們觸及了一個根本問題:

喝下去的東西要成為有用的,是需要來化的,若氣機郁滞那就易生水濕痰飲,痰濕本身又會反過來郁阻氣機。

像雞骨草不僅清熱利濕,還能疏肝解郁;五指毛桃解郁行氣,同時又能補氣,補而不滞;土茯苓祛濕熱是一把好手,但需要注意的是土茯苓忌茶

若是因過食生冷、脾陽虛弱而導緻的寒濕困脾,則宜用生姜、豆蔻之類的辛溫之品來化寒濕。

西瓜的利弊

甘寒。清肺胃,解暑熱,除煩止渴,醒酒涼營,療喉痹口瘡。治火毒時證,雖霍亂瀉痢,但因暑火為病者,并可絞汁灌之。以極甜而作梨花香者勝。一名“天生白虎湯”。

——《随息居飲食譜》

西瓜甘寒,能清肺胃之熱,熱擾心神則煩,故熱清而煩除。亦能生津,夏季多汗,汗多則津傷,津不足則渴,故津生而渴止。

西瓜汁有“天然白虎湯”之譽,解暑熱之邪,盛夏外出勞作而中暑的人,可以用西瓜汁救急。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19

除了解暑外,西瓜還有個很大的功能——利水。瓜吃多了,尿也多,利水本身也不是什麼壞事,夏天也确實需要祛濕的嘛。但是,過度利水則會傷陰,所以有時候西瓜越吃越渴,甚至反而上火了,其實就是傷陰了,陰虛上火,是虛火,就不能吃瓜清火了。而适度吃瓜是生津養陰的。

西瓜作為寒涼水果的代表,吃多了損陽氣,自不必多言。體寒、大便溏瀉、病後産後陽氣虛弱者都要少吃或不吃。

所以,吃瓜的姿勢錯誤,既傷陽,又傷陰。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

小暑·導引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1

▲ 謝青雲先生行功圖,轉載自《家庭中醫藥》雜志

  • 最佳練習時間:

每天早晨1點到5點(今人用于保健,可不必拘于練習時間)。

  • 功法:

1. 兩手分開在身後按住地面,一腳彎曲,腳背着地,使大腿壓在小腿上,另一腿前伸。

2. 吸氣挺胸,挺腰,收縮會陰,伸直的一隻腳以大腳趾帶動整個腳面向前伸,略停片刻後,呼氣放松,伸直的腳面收回。

3. 左右各做15次,然後行叩齒、吐納、咽津液法。

  • 功效:

此式以拉伸脾經,擴充鍛煉心肺功能為主,從而調理相關經絡病症或濕邪引起的相關症狀。如腿、膝、腰部位聚集的風濕邪氣,及脾不運化導緻的體内濕氣過重,肺部脹滿,體内濕氣重導緻的津液不能上承所引起的咽喉幹,喘咳等。

另外對缺盆(鎖骨上窩)部位疼痛,肚臍部位嘈雜,右小腹脹引起的腹痛,手不能屈伸,身體沉重,半身肢體或肌肉的運動障礙、麻木,健忘,哮喘,肛門脫出,手腕無力,情緒不穩、喜怒無常等都有調理效果。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2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

小暑·音樂

《漁樵問答》曲意深長,神情灑脫,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現于指下。迨至問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琴學初津》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4

為什麼小暑推薦這曲《漁樵問答》呢?漁在水,樵在山,山水皆為避暑之地。從内在精神和人文來講,山水是避熙攘名利,處炎嚣之外,自得清涼自在的地方。

“漁樵”是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意象。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5

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

——《杏莊太音續譜》

劉大紳有兩句非常棒的詩句:“青山青史誰千古,輸與漁樵話未休”。無論是作為自然的青山,管你兵卒或将帥,終歸是“同體托山阿”,抑或是作為文明的青史,碧血丹心,又誰解“左列鐘銘右謗書”的無奈。無情而永恒的大自然是時間的勝者?有情卻無常的人類史是定義的勝者?

而這青山青史的千古膠着,到了漁樵那裡,他們就像青山的化身,與世無争,卻又不離青史之談,有哭有笑,有樂有愁。這種膠着就這樣被如此簡單地消解了,獲得了自由。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6

有一天,漁樵會出仕當将軍,将軍會歸隐為漁樵。他們也可能是青山中的一粒,青史中的一筆,無論毀譽如何,埋骨何方,他們的心裡都藏着青山青史,藏着天地衆生。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

小暑·說暑

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而這個“三伏”的“伏”字,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以今年(2018年)為例,夏至後第三個庚日,即頭伏在7月17日(庚戌日)。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8

然後再過十天是7月27日(庚申日),為中伏開始。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29

因為立秋後的首個庚日,即末伏開始在8月16日(庚辰日),使得中伏占了兩個庚日,有二十天。故而今年的三伏時間共有四十天。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0

暑證分陰陽

夏令主火,而季夏之月又名長夏,以濕土寄旺于四季之末月(一說每季後18天)。故長夏之月,火濕合化,暑氣彌漫。

人在濕熱蒸迫的環境下,若正氣有隙,暑邪從口鼻吸入而首先傷肺,也傷了上焦氣分,氣機不利,則人飲食所化的水谷精微反而變成濕邪,所以暑證必夾濕。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1

熱為陽邪,濕為陰邪,故暑證分陰陽。若熱勝于濕,則為陽暑;若濕勝于熱,則為陰暑。

烈日下勞動大汗者,津氣有虧,暑邪得侵,由肺入心,以緻發熱多汗,大渴引飲,頭痛心煩,即所謂中暑也,是為陽暑,治須益氣清熱,保肺清心。

陰暑多由風寒所閉,水濕所襲,而汗不洩,經絡多壅,以緻頭痛身重,身熱無汗。

暑月靜養,政令亦然

是月也,樹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斬伐。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合諸侯,不可以起兵動衆,毋舉大事以搖養氣。毋發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也。水潦盛昌,神農将持功,舉大事則有天殃。

——《禮記·月令》

暑月的養生原則大緻可以說是一個“靜”字。而這個原則不局限于養生,在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也是一以貫之的。

依《周禮》,季夏之月不可砍伐樹木,不可興起土方工程,不可興兵打仗。總之,夏主長,不宜發起什麼大事來動搖正在“養長”的天地之氣。

二十四節氣大暑的介紹(廿四節氣小暑)32

在農事方面,這個月土地潮濕,天氣蒸熱,時下大雨。農民面對這些惡劣的氣候,要做好除草、防蟲、肥田等工作,所以朝廷不宜發起徭役之令而影響稼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