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恐怖的是醫院。新生命誕生帶來的不止有希望,還有巨大的壓力,高昂的房價和彩禮将促使家庭持續奮鬥。衰老生命離開帶來的不止是悲傷,還有脫離苦海的釋然,生活的壓力都将化成煙雲。結合實際看,新生是沉重且壓抑,離世是解脫和釋然。雖是這樣,但人們态度大都是喜生畏死,困在牢籠不能解脫。
衰老其實一點都不可怕,隻不過是顔值變得蒼老,身體行動變得笨拙,真正可怕的是衰老時一無所有。本文講的俗語:“人老有三物,兒孫不孝也享福”将結合實際生活告訴大家衰老時沒有三件東西時的無奈和沮喪,同時将引導大家建立起正确的養老觀念,規避老無所養、老無所依問題的出現。
财富是人生最重要的資本,沒有财富的人是卑微的。我國有句老話是: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識,沒有财富的人生連基本話語權都沒有,要受到世間的白眼和不公待遇。影視劇《我不是藥神中》有句老人的經典台詞: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這位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人老無财,吃正版藥的錢都沒有,隻能忍受病痛折磨。
雞湯文中常看到:要努力奮鬥,但從沒人關心你是否健康,是否快樂;要善解人意,但從沒人關心你處境,是否安逸。不管到任何時候,手裡都要有财,雞湯能讓你精神振奮,卻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和病痛。因此,年輕時就要悄悄攢錢,真正有需要時錢财就是你的救命稻草。
房産是人生的兜底資本。即使真遇到重大疾病,也能賣掉房産,換苟活在人世間的機會。不過現實是老人大都沒有房産兜底,年老體衰時要和依靠兒孫生活,有的老人還可能遭到被驅趕的風險。曾在某新聞上看到:年近八旬的老人賣掉縣裡房屋幫孩子在城裡買了房,投奔孩子時卻被兒媳婦說三道四。大年三十晚上,萬家團圓時,老人獨自在燈火輝煌的街頭流浪,身後空無一人。
兒孫孝順時有無房産不重要,但遇到不孝順的兒孫,房産就是重要資本。對的老人來說,最愚蠢的就是以老養小,用養老房屋換兒孫幸福。民間老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幹預出的幸福不是幸福,反而有可能陷入困境。
房子和錢财都是物質層面,德行是精神層面。網絡上曾有句很著名流行語: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壞人變老諷刺的就是沒有道德價值觀的老人。現實生活常能看到,老人跌到無人扶的消息,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國内有些老人的道德素質有問題,破壞着人與人間的信任體系。抛開社會影響不談,站在家庭角度來看,沒有良好道德,就不能引導家庭良性發展,不可避免要出現家庭矛盾。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家庭問題的出現和老人有密切關系,而無德老人是問題出現的根源。年輕家庭中,老人的定位應該是調和劑,不是主導地位,錯誤的定位将使家庭失去平衡。這裡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婆媳矛盾,因婆媳矛盾導緻家庭分崩離析的案例數不勝數。
年輕時有人告訴你要積累經驗,别把财富當成衡量事物價值的标準。但當你真正風燭殘年,你就将發現沒有财富的人生将舉步維艱,遇到重大疾病沒錢治療是最無助的。根據筆者的經驗,年輕要做三點:一注意身體,别等到三四十身體垮了才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二積累财富,注意身體的同時,積累大量隐形财富,别把錢财都用到家庭中;三購置不動産,不動産永遠是硬實力,是年老時的保障。
人生不過區區幾十載,年輕時在拼搏,年老體衰時連基本保障都沒有就是最大的悲哀。雖然說房子、錢财和道德不能給予精神上的享受,但能讓你無憂無慮生活,不用擔心風吹日曬,不用擔心出現重大疾病時沒錢救治。
最後想說:人生最可怕的不是變老,而是老無所依,老無所養。某種程度,人生就是循環,孤兒和孤老對應。養老這件事上别把希望寄托到子女身上,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鑄就屬于自己的養老保障體系,有錢财、有房産、有道德的老人最讨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