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壇,高手如雲,粉絲們也都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這其實也就意味着再有才的文人,也會有人不喜歡。但有一個人,卻很少有人不喜歡,他就是:蘇轼。有人愛他的才華,有人愛他的幽默,甚至有吃貨們特别愛吃他發明的東坡肉,但他最讓筆者佩服的是那一眼識人、斷人的慧眼。
當年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其實都沒什麼名氣,出身也不算很好,但蘇轼卻慧眼識英才,發現了他們的優點,一手捧紅了4人。事實證明,蘇轼确實是有眼光的,他們4人後來成了北宋文壇頂梁柱式的人物。
可能有人會說,這4位都出身于書香門第,蘇轼看中他們也沒什麼奇怪的,那懂得欣賞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個和尚,就可見蘇轼的不一般了。
此人僧名仲殊,是北宋有名的詩僧。仲殊未出家時,曾進士不第,後來又因家庭不合,差點兒被妻子害了。心灰意冷之下,年紀輕輕的他便棄家為僧,先後居于承天寺和寶月寺。仲殊能詩善詞,《全宋詞》收錄了他的幾十首作品。但這樣一個挺有才的詩僧,卻有一個不小的"黑點",他喜歡寫一些很直白的情詞,語句之绮麗不輸在坊間寫詞的柳永。我們來看一首他在寒食節寫的詞作,就明白了:
《訴衷情·寒食》
湧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
睛日暖,淡煙浮,恣嬉遊。三千粉黛,十二闌幹,一片雲頭。
寒食節是初春的一個節日,一般在清明節的前幾天。在這一天裡,大家雖隻吃冷食,也有不少忌諱,但市井卻往往十分熱鬧,百姓們經常在這一天踏青、遊園、鬥雞、玩秋千、蹴鞠等。仲殊作為一個和尚,在這一天寫了這麼一首小詞。
其實從詞的意思來看,寫得無非就是寒食節西湖的熱鬧之景,但細細品來,卻又有些讓人不知說什麼好,因為他的視角重點似乎有點兒與衆不同。
詞的上片,開篇就稱西湖是"小瀛洲",這是說西湖美如仙境,就像瀛洲神山一樣令人向往。次句"寒食更風流",其實按字面意思寫的是西湖美景,隻是用"風流"這樣的字眼來寫景的情況并不多見,那他為何要這麼用?因為湖上的人很适合這兩個字,看下一句大家就懂了。
"紅船滿湖歌吹"中的紅船并不是一般的船隻,而是載着歌伶的船,很多古詩詞裡都是這樣用的。這些船穿梭于西湖上,伶人們唱着各種曲調,招攬着文人雅士們上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種紅船傳曲的場面,确實有些不太雅緻。
詞的下阕,開始就用了3個排比,寫得是很有水平的。暖晴、煙淡,遊人們玩得也很盡興。最後的落筆,更是妙不可言。一連三個數量詞,三千、十二、一片,将西湖的熱鬧寫得淋漓盡緻。三千粉黛指的仍是紅船上的女子,她們在船上的倚在闌幹上,在與天上的雲彩相襯之下,美得很!
詞确實是一首好詞,寥寥幾句就把西湖寒食節的美寫得淋漓盡緻。但因為這首詞,仲殊沒少被人指手劃腳,不少人在背後嚼舌根,大家的意思很簡單:"一個和尚怎麼能寫這樣的詞!"确實,寫西湖美景的詩詞作品很多,一般大家都是寫寫湖光山色,偶爾會提到湖上的人。但就算寫遊人,也很少有人會像仲殊一樣,花大量筆墨寫紅船女子。作為一位詩僧,這樣的詞确實是不該寫的。
這詞也自然傳到了蘇轼手上,據《東坡後集》記載,蘇轼聽說好友被人指手劃腳,很是為他打抱不平,便站出來力挺他。他用一句話評價仲殊,說仲殊:"胸中無一毫發事"。作為北宋文壇泰鬥,蘇轼的話是很有影響力的。不得不說,蘇轼确實很有眼光的。西湖美景當前,一眼望去,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紅船,畢竟歌伶們還在唱着曲呢?仲殊之所以敢這樣寫,正是因為他心中坦蕩蕩,所以不需要避諱,隻如實描寫,這正是蘇轼所說的"無一毫發事"。
能得到蘇轼這樣的知己,仲殊是幸運的。而通過這件事,我們也能看出蘇轼和其他文人不一樣的地方,他豁達而又不拘小節,對事物總是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或許這正是他能登上宋詞之巅的原因。仲殊這首詞,大家覺得寫得怎麼樣?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