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泰國最早的認知,目前能找到的文字材料,指向了西漢時期。那個時期人們(可能就是少數幾個人)已經知道在湄南河流域有個“金鄰國”。秦漢時在南方設桂林郡、南海郡,加強了對地方的管轄,可能也更容易獲取周邊的消息。
但此事記載于很晚之後的三國時期《扶南異物志》(朱應著)、《吳時外國傳》(康泰)裡,這兩本書是三國吳國官員出訪東南亞後所著的,裡面才第一次提到了金鄰國。金鄰國在今泰國佛統府一帶,泰國灣古代叫金鄰灣,就是因為金鄰國的緣故。
金鄰國在泰國中部,東漢以後,泰國中部還出現了堕羅缽底國;而泰國南部地區,出現過盤盤國、赤土國等國家。這些國家建立時間先後不一,但或多或少都跟中國有過交往。比如盤盤國在5世紀、6世紀派出使節訪問劉宋政權和蕭梁政權,帶來了象牙、檀香、香料、還有舍利子。
中國第一次正式派出使臣到訪泰國地區,是在隋朝大業三年(607年)。當時在今泰國地區有個國家叫“赤土國”,赤土國王對隋朝使臣禮遇有加,最後還派自己兒子跟着船隊回訪隋朝。
唐太宗時期,泰國中部的堕羅缽底國派使臣到訪長安,交換了君王書信和禮物。堕羅缽底國使臣送來的的是火珠、象牙;唐朝回贈的是馬匹、銅鐘,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些都是堕羅缽底國使臣點名求賞賜的禮品。
宋代曆史文獻裡就找不到“堕羅缽底國”了,但出現了羅斛國,它是一個在湄南河下遊以華富裡為中心興起的國家。羅斛國跟宋朝的經濟文化交流比較頻繁,福建地區經常有羅斛商船來往,于是開始有華僑走上商船,在泰國地區經商、定居,他們是第一批泰國華僑。1155年羅斛國送了一頭大象過來,這可能是中國第一次引進國外大象。
宋代末年有個宰相陳宜中為了躲避元朝追兵,一路逃到了羅斛國,并且在那裡終老。
元朝時期,更多數量的華僑去了泰國,帶去了陶器燒制技術。此時,泰國北部出現了“素可泰”國,是雲南同湄公河流域國家陸路交通的驿站。
明朝朱元璋專門派使臣去了趟“阿瑜陀耶”國,賜了一封“暹羅國王之印”,阿瑜陀耶王國于是正式名稱就變成了暹羅國。朱元璋兒子明成祖命令禮部給暹羅國送了一百本《烈女傳》,讓暹羅女子效仿烈女典範,從今天來看,應該是沒學好。
整個明朝270多年的曆史中,暹羅國派使臣來了112次。每次朝貢,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皇室賞賜,還可以攜帶大量貨物來中國售賣。
明朝使臣訪問暹羅國差不多有20次,最有名的當屬鄭和下西洋。當時中國造船技術先進,航海知識豐富,鄭和又了解西洋各國的曆史地理、宗教習俗,受到隆重歡迎。《明史》說鄭和在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的時候到了暹羅。暹羅國王騎着白象開路迎接,大臣們光着腳跟随。暹羅人向鄭和船隊學習了伐木、曬鹽、鑿井、開墾梯田等技術。後來暹羅人雕了一座10米長的鄭和卧佛來紀念鄭和。不過這和曼谷的鄭王廟沒有關系哈。
終日遊蕩在曼谷街頭,氣候炎熱但内心清涼,所學所感頗多,想沉澱心緒,為自己找一個文字出口,今日立下“宏願”,開一個頭條号,筆耕不辍,向諸君介紹泰國文化曆史。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