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世界上的國家比喻成校園裡一個班的學生,那麼美國這個轉來不久的插班生,如何一步步走向班長角色的呢?擠幹水分讓我們看看他的布局步驟
第一步:自1796年建國伊始,不卷入歐洲國家間的紛争。美國建國的背景是歐洲正處于類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狀态,法、俄、荷蘭、西班牙這些國家紛紛挑戰英國的霸權,才讓美國的獨立勢力有機可乘。歐洲各列強間紛擾不斷,如果美國那時候選邊站的話,無論是選哪一方,都可能把自己拖入到曠日持久的戰争中。
第二次獨立戰争,讓美國人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以它的實力是無法與歐洲列強正面對抗的,不結盟反倒更有利于自己的利益。對歐洲國家來講,美國是一個潛在的、引而不發的、可以拉攏的力量。大家面對美國盡量給予好處,避免被推到對手的那一邊去。
第二步:專注于國内經營。美國不同于其他新興工業國,他擁有遼闊的國土和豐富的資源,而伴随着歐洲移民湧入帶來了人口的迅速增長,她還擁有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和消費市場,這使得美國有條件關起門來過日子。自然也就無須像日本、德國那樣,為了那“仨瓜倆棗”的海外利益和歐洲傳統列強打得死去活來。第三步:一戰至二戰前期,美國一邊隔岸觀火,一邊向各交戰國提供軍事物資和貸款——當時大半個歐洲都在靠美國的資金和物資互相厮殺。與此同時,大量資本和技術人才為躲避戰火紛紛湧向美國,由此促成了美國一個大繁榮時代!第四步:羅斯福在孤立主義的框架下完成了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而放棄孤立主義的時候也已經到了。支持德國和日本,就等于放水養魚,魚養大了開始下網收獲——美國人收緊對德、日的資金支持,切斷了和他們的貿易渠道。關于這一點日本人感觸恐怕最深,“七七事變”時,日軍是靠美國人的資源在打仗,到1941年,日本的戰線已經全面鋪開,從東北三省一直延續到福建、廣東、海南,而其軍工機器也已經開動到了最大馬力。就在這個關鍵時期,美國宣布對日本進行戰略物資禁運,原先在狂飙的戰争機器一下被美國人踩了急刹車。對日本人來說此時隻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停止侵華戰争,日軍從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撤出來,英國在華的利益體系此時已經被徹底沖垮,唯一能接盤子的就是美國人!最終日本軍部選擇铤而走險,偷襲了珍珠港,結果則是日本戰敗。原因很簡單,全面戰争打的是國力,拼的是誰能夠經得起更大的損失,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在資源儲量和工業實力上都處于絕對劣勢,戰敗自然不是什麼奇怪的事。至此,美國擁有了名聲、财富、人才、曾經大佬的支持!成為了“衆望所歸”的班長,于是他喊出了那句經典的台詞:“還-有-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