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于丹說的莊子的生死觀

于丹說的莊子的生死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01:13:40

于丹說的莊子的生死觀?導語:真人是人世間的過客,無拘無束地來,無拘無束地走,不以自心損害道,也不人為過度助長天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于丹說的莊子的生死觀?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于丹說的莊子的生死觀(莊子的生死觀大宗師學記2)1

于丹說的莊子的生死觀

導語:

真人是人世間的過客,無拘無束地來,無拘無束地走,不以自心損害道,也不人為過度助長天然。

接下來講的是真人對于生死的态度。

【原文】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複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真人不知道為生而欣喜,也不知道厭惡死亡。“出”就是出生,“入”是指死亡或者入土。真人對于出生或者說對于生命不是那麼地欣喜,對死亡也不那麼排斥。

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

“翛然”是無拘無束的樣子。他就是人世間的過客,無拘無束地來,無拘無束地走,僅此而已。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

不忘記自己的來源,也不追求自己的歸宿或者一定要達到某個特定目标。

受而喜之,忘而複之。

事情來了欣然接受,忘掉生死任其複歸自然。他對于生活、乃至對于生死都是一種非常達觀、自在的态度。

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是損的通假字。“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的意思差不多 ,心屬人,道是天。 “損”和“助”都是人為幹預天然的意思,不管是“損”還是“助”,都是一種執着。

不以自己的心損害道,但是也不人為過度助長天然。隻要是順應自然,順應大化,就是好的,這就是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

這樣,他的心就能夠放下一切,他的容貌甯靜安詳,他的額頭非常寬大。颡頯[sǎng kuí],颡是額頭,頯是寬大,質樸的意思。

凄然似秋,煖然似春。

他的風貌很冷,很淸寂,就像秋天一樣,但是又能給人一種春天般溫暖的感覺。

秋天是形容他的内心沒有挂礙,非常灑脫,是一種放下的狀态,如秋天般秋高氣爽,是說他冷眼看世界,能看透人間的種種的無常。但是同時他對待身邊的人又很熱情,像春天一樣溫暖。

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他的喜怒就像四季的變化一樣自然,對任何事物都适宜,而無法測知他的底蘊。

講一個《莊子•應帝王》裡的故事,列子跟他的老師學道,學成之後,他就回家了。列子回家之後,對他老婆特别好,每天燒火、煮飯、喂豬,就這麼一輩子。

他對豬的态度,就像關心人一樣;他養豬,就像伺候人一樣好。這個就叫做“與物有宜、煖然似春”,是他自然而然流露出的一種愛心,一種對身邊的人或動物的關心。

下面這一段,有人說它不一定是莊子的原文,我們簡單看一下。

【原文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

聖人用兵,雖然把對方的國家滅亡了,但是不失對方的人心,因為是人心所向。

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

利益恩澤于萬世,但是并不是他刻意要去愛惜什麼。

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這幾句話都是在講,如果你特别想要做什麼、執着于什麼,就失去了德行的本意。

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這些人都是古代的賢者 。伯夷、叔齊、箕子在商代都很有名。伯夷、叔齊因為受困于一種觀念,覺得臣不應該弑君,周朝要推翻商朝統治是很不道德的,所以就不食周黍,最後餓死在首陽山上。這樣的人都是被世間的觀念所驅使,沒有活得足夠通透。

【原文】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

這句話是說真人随事物所宜而不偏倚,沒有偏愛,好像不足(他的内心是很虛心的),但是又無所承受。(注:下面的解釋,參考陳鼓應注的《莊子》)

與乎其觚而不堅也,張乎其虛而不華也;

他介然不群而并非執着,心智開闊但不浮華。

邴邴乎其似喜也,崔崔乎其不得已也

舒暢自适好像很喜悅,一舉一動又好像是不得已的樣子。他并不是一定要刻意去做什麼,而是好像都是順應自然,順勢而為。

滀乎進我色也,與乎止我德也,廣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連乎其似好閉也,悗乎忘其言也。

他内心充實而面色可親,德行寬厚令人歸依。精神廣闊好像世界的廣大,高超不拘禮法,沉默不語好像封閉了感覺。不用心機好像忘了要說的話,這些都是對真人狀态的一個描述。

在這個地方,我覺得莊子強調的是不執着,順應包容的部分。這些部分如果和儒家講的君子的品德對比一下,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

儒家也強調要不執着,但是儒家更強調要積極入世,要做一點事情。而道家強調的是保護自己,首先注重的是自己内在的修為,對于入世做事的興趣不是很大。

【原文】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

這一段也有人說是衍文,我們也不多解釋了。簡單地講,就是說他雖然不執着于禮、天時、德等等這些,但是他在外顯上面,也會順應時勢展現出這些。他内在是不執着的,但是外在需要的時候,他會展現出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