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白為何被譽為詩仙

李白為何被譽為詩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1:00:51

李白是我國唐代乃至整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人譽為“詩仙”。之所以有此美譽,是因為李白為人、作詩都像傳說中的仙人一樣超凡脫俗、卓爾不群。在其三十卷詩文集《李太白集》中,共收錄詩歌九百多首,文賦碑銘約六十餘篇,所收詩歌題材豐富、形式多樣且想象超絕,可以說達到了唐詩的頂峰。詩人以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以及狂放的獨立人格作詩,使其詩作處處充滿了灑脫的氣度和浪漫的情懷,是對盛唐時期昂揚奮發的時代風貌的放聲歌吟。

李白為何被譽為詩仙(為什麼李白被稱為)1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 (今甘肅秦安)。其家世和出生地至今無定論,最普遍的說法是李白出生于綿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他成長于道教文化氛圍極為濃厚的蜀中大地,道教的神仙觀念對他的思想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于他那崇尚獨立自由、灑脫豪放性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他在25歲的時候離開蜀地,開始了他那豐富多彩的詩意之旅:既有遍訪名山的灑脫,也有受寵長安的得意,更有賜金放還的滑稽 (長安呆了一年就受到朝中勢力的讒毀和排擠,于是以“賜金放還”的名義将他趕出了長安);有英雄相惜的佳話 (洛陽遇杜甫),也有流放夜郎的痛楚 (安史之亂時,永王李璘敗于肅宗,作為李璘幕僚的李白被流放夜郎,但中途被赦),更有當塗捉月的傳說 (晚年流寓當塗縣令李陽冰處,有“捉月升仙”的傳說)。關于李白的死,頗富傳奇色彩:傳說李白晚年在當塗縣的江上飲酒,酒酣之時看見水中月亮,于是就起身跳入水中去捉,此後有人便看見李白騎在一條大鲸的背上化為神仙,此即李白“捉月升仙之謎”。雖然這隻是一個民間傳說,但這種極富浪漫色彩和傳奇性質的死法,倒是與詩人“谪仙人”的身份以及性格特點高度吻合。

李白為何被譽為詩仙(為什麼李白被稱為)2

李白的詩,多以描寫山水自然之美和吟詠自己内心情感為主,也有日常生活的歌詠,一般分為政治抒情詩、山水紀遊詩和歌詠日常生活三類。政治抒情詩往往是作者的性情之作,常常表現出對權貴的蔑視、對自由的向往等,這類詩的代表作有《行路難》等,此外《夢遊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在蔑視權貴的同時,也體現了詩人獨立高傲的個性;山水紀遊詩通過對大好河山的贊美,充分體現了詩人滿腔的熱情,如《蜀道難》就是運用誇張的筆觸,全方位、多視角地詠歎了蜀道的艱險和壯觀,最後得出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千古絕論;歌詠日常生活的詩主要有《靜夜思》、《贈汪倫》、《山中問答》等。李白詩按體裁可以分為古風、樂府、歌行和絕句等類,尤其是歌行體詩作更是與“裴旻劍舞”、“張旭草書”合稱“盛唐三絕”。李白的絕句爐火純青,脍炙人口的名篇有《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李白的詩歌,常常帶有濃烈的主觀色彩,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變化莫測,意象壯偉雄奇而又清新明麗,有“清水芙蓉”之感。另外,大膽的誇張也是李白浪漫主義詩作的一大特點,如《秋浦歌》中“白發三千丈”, 《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北風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 《橫江詞》中“一風三日吹倒山”等等,不勝枚舉。李白是屈原以後中國文學史上最浪漫的詩人,他把中國詩歌的浪漫主義推向了頂峰。李白的詩,猶如其人一樣,豪放灑脫,自負而又自信。

李白為何被譽為詩仙(為什麼李白被稱為)3

李白的一生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許多優秀的詩篇都是酒後之作,“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是其嗜酒的真實寫照。另外,月亮也寄托了詩人太多的情感,不少詩歌都是在月下所作:思念故鄉,他仰望明月而吟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功業難就,他帶着憤怒感慨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借酒消愁,他高唱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将進酒》);寂寥之時,他沉吟道“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漫遊天下,他憧憬着“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夢遊天姥吟留别》);飽覽山水,他陶醉于“且就洞庭賒月色,将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等等。

真可謂:月下酒穿腸,佳作應聲唱。是人亦是仙,光芒高萬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