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農夫也瘋狂
端午節過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在端午節後面緊跟着一個節氣,那就是夏至節,即24節氣中的第10個節氣,也是最早被确定的一個節氣。在古代的時候夏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更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于夏至的解釋是:五月中,夏,假也;至,極也,萬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極也。在漢代的時候就有過夏至節的習俗了,而在宋朝的時候甚至會文武百官放假三天。這個在宋代《文昌雜錄》中就有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在過去有些地方還有在夏至節氣祭祖的習俗。那今年夏至節氣是哪一天呢?農諺“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是啥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夏至和冬至是對應的,其也是反映季節變換的重要節氣,古人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節氣,據說這也是最早被确定的節氣。在夏至節氣這天,太陽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因此這一天也是北半球各地中一年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并且是越往北則白晝的時間越長。從這一天以後白晝時間就要開始縮短了,而夜晚時間逐漸增長。這也是古人所說的“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道理。
夏至節氣在公曆的時間比較固定,在每年的6月21-22日。我們都知道冬九九歌,從冬至這天開始就要開始數九了,經過九九八十一天,寒冬就結束了。其實在夏至節氣這天開始,也開始數九了,那就是《夏九九》,隻不過《夏九九》沒有《冬九九》傳播廣,因此很少被人所知道而已。随着夏至節氣的到來,也預示着盛夏已經開始了,在後面的天氣會一天比一天炎熱。這裡我們可以從夏九九歌就能明顯看出來: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着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櫃拿棉衣。
了解了這些,我們來了解一下農諺“夏至五月中,多雨又多風”。夏至是五月節,而其在農曆的時間并不是固定的。有時候夏至節氣在農曆五月的上旬,有時候在農曆五月的中旬,有些年份還會在農曆五月的下旬,波動幅度還是比較大。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在農曆五月份的中旬夏至,那當年的雨水比較多,并且風也比較大,這樣對于莊稼的生長是有點不利的。假如夏至在五月的上旬,那就是“夏至五月端,年景恐有閃”,意思是說,夏至節氣提前了,這樣對于莊稼的生長不利,當年的糧食收成可能會歉收。而夏至如果在五月份的下旬,則秋季的時候糧食會迎來大豐收,因為“夏至五月後,饅頭夾着肉”,預示着當年會五谷豐登,農民都能吃上肉夾馍!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農曆五月十九日。根據古人所總結的這句農諺來看,今年夏秋季的雨水不僅多,而且風還比較大,提醒農民要注意洪澇災害。農村的這些農諺,都是古人長期觀察之後經驗的總結,其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定的局域性的,并不是全國各都适用的。同時氣候也是變化無常的,就算是在今天依靠了高科技技術也不能準确預測。因此對于這些農諺,我們也僅僅是可以作為參考,但是也不能盲目的相信。畢竟時代不同了,氣候也發生了變化。農民朋友們還是要相信科學,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防範。今天就分享到這裡,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