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二年(817年)的時候,白居易已被貶為江州司馬。仕宦生涯的打擊,使他的内心本就頗懷傷感,四月,是春歸的時候,春逝的寥落更是擊打着心牆。
但是,白居易卻在這個四月寫下了一首描寫桃花招搖盛開的七絕,詩中寫意了燦爛的春光,驚豔了已來到人間的夏天,也成就了唐人絕句中的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在白居易的《遊大林寺序》中,詳細描寫了他與其他十七友人同遊大林寺時所見的美景。清流蒼石,桃花灼灼,恍若世外。這首《大林寺桃花》便是在這一次遊玩中所寫。
“人間四月芳菲盡”,詩的開篇點出人間的四月之期,百花已是凋零。這是白居易在四月出遊的所見所感,傷春的情緒在對芳菲落盡的感歎中抒懷。
緊接着第二句就有了全詩的主題,“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山中寺院的桃花方才盛開。詩人在出遊中,本是有着些許傷春的哀感,但是峰回路轉,山中古寺竟有剛剛綻放争妍的桃花。耀眼奪目的桃花在這個季節突然出現在眼前,仿若不是人間所有,這也與前一句的“人間芳菲盡”對應,使詩人傷春的哀愁一掃而空,也使讀詩的人們豁然開朗。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許多的人對這兩句見之喜之。其實細讀之下會發現,這兩句并無高深的藝術手法和感發技巧,詩人就是平平常常地寫出事實:四月春去繁花落盡,山中古寺桃花乍現。可是,就是這樣平實的寫法,給人了一種繁花燦爛,生趣奪目的仙境之感,景妙詩也妙。
接下來詩人寫出了自己在春逝後的心緒,“長恨春歸無覓處”,春歸無處尋的時候,我經常會多有憂恨遺憾。隻有喜愛春天的人方會有恨春歸的心情,詩人也莫不如是,春天會在每一年逝去,年年這個時候,他也自然有了一份難解的怅恨。
可是今天卻不一樣,正在為春惋惜的時候,繁盛的桃花出現在了眼前,于是詩人說了:“不知轉入此中來。”我竟不知春天轉入到了這裡來,詩中因桃花所現的春光,在白居易筆下變成了富有感情的人一般,它故意頑皮躲藏起來,在他傷春怅然的時候突然出現。這樣的驚喜,竟比正當春季時漫天的春意來的驚豔,來的更富有意趣。
春逝後的春景乍現格外令人欣喜,白居易在那樣真實的心情起伏下寫下這首詩。真情實感和藝術筆力在大林寺的桃花前達到了高度的融合,成就一首絕唱,成了最自然的事。
白居易在《遊大林寺序》中對大林寺及其山景有相當精彩的描寫,人迹罕至的山中古寺,清幽怡人,古刹幽靜,山景秀麗。
序中有這樣一句:“山高地深,時節絕晚,于時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句中解釋了夏季山中為何春景正盛的原因,而那”山桃始華“ 的春景,詩人另用一首唯美的《大林寺桃花》來寫意。然後,浪漫了當年整個夏天,也驚豔了世人千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