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唐詩第四關怎麼過

唐詩第四關怎麼過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7 19:14:37

唐詩第四關怎麼過?世間有些事情,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看,層次境界往往也會截然不同,此所謂眼界決定境界是也本篇所要介紹的這位進士詩人,身上就發生過這樣的有趣故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唐詩第四關怎麼過?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唐詩第四關怎麼過(唐詩與考試52送客不能過橋頭)1

唐詩第四關怎麼過

世間有些事情,如果從不同的角度看,層次境界往往也會截然不同,此所謂眼界決定境界是也。本篇所要介紹的這位進士詩人,身上就發生過這樣的有趣故事。

雍陶,乃四川成都人氏,大和八年(834年)進士。雍陶出身貧寒,青少年時期在颠沛流離中度過。雖然經常為生計所困,但是勤奮向上的雍陶,始終沒有放松學習。付出總會有回報,經過不懈努力之後,雍陶終于金榜題名。據有關文獻記載,雍陶金榜題名之時,已是年過四十的中年人。由此看來,雍陶想必也是個屢試不第、久困科場之人。

雍陶原本就是個有才的人,金榜題名前之前就有了一定知名度。借進士及第之東風,他的才學文章更是廣為人知,深為名流推重,一時間聲名鵲起。這說明在古代,科舉及第對于一個人的成名,推動力還是很大的。出名之後,雍陶跟賈島、姚合等當時的著名詩人多有交往,互有唱酬之作。

雍陶曾擔任過殿中侍禦史、國子監博士、簡州(今四川簡陽市)刺史、雅州(今四川雅安市)刺史等官職。雍陶生性豁達不羁,大約是受不了官場的諸多限制,又或者是因為看不慣晚唐官場的烏煙瘴氣、爾虞我詐,做了一段時間的地方大員後,雍陶便挂冠而去,歸隐田園了。

雍陶那段眼界決定境界的故事,便是發生在擔任雅州刺史期間。到任後不久,雍陶有一回到城外送客。當來到一座橋頭時,屬下一本正經地對他說,“大人,您送客至此可以止步,不能再往前走了。”不明就裡的雍陶,就問所為何故。屬下告訴他,這座橋名為“情盡橋”,按當地風俗,主人送客,到此必須止步。如果過了橋,就意味着情分已盡,從此拜拜了。

有才自負的雍陶,自然不信這個邪。他對衆人說,“人世間最貴是情誼,哪裡有感情窮盡之說呢?再者說,分分離離實乃人生之常态,每一次分手,都是下一次相聚的開始,沒必要為之過于傷情,更何談‘情盡’!”頗有急智的雍陶,當即取古樂府《折楊柳》之意,将此橋更名為“折柳橋”。

這還不算,雍陶随即賦詩一首,詩雲:“從來隻有情難盡,何事呼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回到衙門之後,雍陶又自掏腰包,讓手下在橋頭立起一塊石碑,将這首詩刻在了碑上。這座衆人眼中傷情的情盡之橋,搖身一變,成了一座文化之橋、詩意之橋。雍陶的眼界胸襟确實不一般,同是一座橋,經他這番别樣的解讀,境界和層次立馬就提升上去了。

雍陶的這首詩,很快不胫而走,成為人們争相傳誦的名篇。到後來不隻是在雅州,其他地方的不少人,在與親友分别之際,都也會吟誦雍陶的這首詩,以表達離别之際的難盡之情、以及期待再度相會的美好願望。這件事說明,一些名篇佳作,往往産生于不經意之間。唐詩的世界,真是令人歎為觀止。一座普普通通的橋,都能生發出這麼有内涵、有境界的詩意來。

恃才傲物,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成語。意思是,有才的人往往比較容易輕視慢待别人,比如雍陶。在京城做官期間,不僅對别人,即使對自己的至親,雍陶也多有不恭。有一年,他的舅舅李敬之(另一說叫做李欽之)進京趕考落第。在這期間,李敬之自然會去找外甥雍陶幫忙。對這位舅舅,雍陶很是輕慢不恭。

返鄉途中,心有不忿的李敬之,就寫了一首詩捎給了雍陶,其中有這樣的句子:“山近衡陽雖少雁,水連巴蜀豈無魚”,意思是說人生在世,誰用不着誰,暗指雍陶不夠意思、失了情分。在古代,因為名氣大、官職高而瞧不起窮親戚的行為,很為人所不齒。雍陶倒也是個知羞恥、明事理的人,收到舅舅的詩後,他深為自己的行為而羞愧後悔,趕緊寫信向舅舅賠禮道歉。此後,他與親戚們的關系也好了很多。

雍陶是個很有故事的人。他在擔任簡州刺史期間,由于官職高、名氣大,又自感才氣過人,因此一般人求見,他都懶得理睬。當地有個姓馮的書生,以機智善辯著稱。有一天,馮書生到雍陶官邸求見。門衛問他,跟太守大人是何關系,求見可有事前約定。馮書生說,自己跟太守是多年故交,隻管通報就是。

門衛通報之後,不知就裡的雍陶同意見面。一見之下,雍陶很生氣,就責問馮書生道:“我根本就不認識你,你怎麼能信口開河,謊稱是我的故交呢?”馮書生不慌不忙地說,“大人您不認識我,但是我可認識您呀。我讀了很多您的大作,感覺咱們之間是心靈相通的。不是有神交已久這樣的說法麼?我是你大作的知音,咱倆可不就應當算是故交嘛。”說完,又有闆有眼地朗讀起雍陶的一些詩作來。

這個馮書生有些小聰明,很會利用人性的弱點。他這番詭辯術一上、這頂大高帽一戴,當即使雍陶轉嗔為喜。接下來,兩人不僅交談甚歡,臨别時雍陶還贈送了馮書生不少禮品。可見,給人戴高帽有多種戴法。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落入别人的套中。

《題君山》,是雍陶的名作:“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君山,又稱洞庭山,位于洞庭湖中。這首詩側重描寫君山倒影,視角别出新裁,營造出了一種如夢如幻的仙界意境。如今的洞庭湖,可還好麼?詩人筆下的君山,可曾還有昔日之嬌容?

雍陶的《孤桐》,也是一首借物詠懷的佳作:“疏桐餘一幹,風雨日蕭條。歲晚琴材老,天寒桂葉凋。已悲根半死,複恐尾全焦。幸在龍門下,知音肯寂寥。”世間之所以知音難覓,隻因環境與機緣。

壹點号谷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