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初中必讀文言文閱讀題

初中必讀文言文閱讀題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5 22:56:32
小石潭記

初中必讀文言文閱讀題(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内默寫篇目)1

原文

作者: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初中必讀文言文閱讀題(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内默寫篇目)2

(一)文學常識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作者在被貶永州期間寫下了《小石潭記》等八篇山水遊記,合稱“永州八記”。

文學體裁:散文

作 者: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字子厚

初中必讀文言文閱讀題(初中語文文言文課内默寫篇目)3

(二)字詞解釋
  1. 從:自,由 。
  2.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東邊)。
  3. 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4. 行:走。
  5.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 如鳴佩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鳴,使……發出聲音。佩與環都是玉質裝飾物。
  7. 樂:以……為樂,對……感到快樂(意動用法)。
  8. 伐:砍伐。
  9. 取:這裡指開辟。
  10. 下見小潭:向下看就看見一個小潭。見,看見。下,向下。
  11.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涼。尤,格外,特别。冽,涼。清冽,清涼。
  12. 全石以為底:即以全石為底(潭)把整塊石頭當作底部。以,把。為,當作。
  13.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邊。卷,彎曲。以,相當于“而”,表修飾,不譯。
  14. 為坻(chí),為嶼,為嵁(kān),為岩:成為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岩,懸崖。
  15. 翠蔓:翠綠的藤蔓。
  16.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覆蓋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随風飄動。
  17. 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文中指小潭裡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可,大約。許,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
  18. 皆若空遊無所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托也沒有。空:在空中,名詞作狀語。皆:全,都。
  19.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徹”。
  20. 佁然不動:(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佁(yǐ)然,呆呆的樣子。
  21. 俶(chù)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遊去了。俶爾,忽然。
  22. 往來翕(xī)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翕:迅疾。
  23. 鬥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鬥折,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明滅可見,若隐若現。滅,暗,看不見。
  24.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互相交錯。
  25.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着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 ,使……感到寒冷。悄怆,憂傷的樣子。邃:深。
  26. 以其境過清:因為那種環境太過凄清。以,因為。其,那。清,凄清。
  27.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記下小石潭的情況就離開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遊小石潭這件事。去,離開。
(三)内容理解

第一段共四句話,寫作者如何發現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換景”的寫法,寫發現小石潭之經過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很象一部山水風光影片,具有極強的動态畫面感。

第二段采用 “定點特寫”的方法,直接把鏡頭對準潭中的魚,描寫其動靜狀态,間接突現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現一種遊賞的樂趣。以靜襯動,寫潭中小魚。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筆。

第三段用變焦的手法,把鏡頭推向遠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寫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先寫外景環境,後寫内心感受,寫得情景交融,構成一種特異的境界。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個“靜”字,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凄苦孤寂的心境。

第五段記下與作者同遊小石潭的人。

(四)主旨理解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遊記,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凄之情。

(五)寫作特色

構思新巧,結構嚴謹。作者以遊蹤為序,采用移步換形、依序寫景的手法組織材料。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

抓住特征,細緻描繪。這篇遊記描繪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傳其神,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如臨其境。例如寫潭西南邊的小溪,作者連用了“鬥折”“蛇行”“犬牙差互”三個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現出來,非常真切。

(六)名家點評

沈德潛:記潭中魚數語,動定俱妙。後全在不盡,故意境彌深。(《唐宋八大家文讀本》)

陳衍:《小石潭記》極短篇,不過百許字,亦無特别風景可以出色,始終寫水竹凄清之景而已。而前言“心樂”,中言潭中魚與遊者相樂,後“凄神寒骨”,理似相反,然樂而生悲,遊者常情。大而汾水,小而蘭亭,此物此志也。其寫魚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傲爾遠逝,往來翕忽。”工于寫魚,工于寫水之情也。(《石遺室論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