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兒女是父母上輩子的小情人兒,因為緣分未盡,所以這輩子繼續做兒女,得以承歡膝下。而選擇做醫生、護士的兒女,便是與天下兒女共同分享着父母的醫者大愛,也在大疫降臨之時比其他兒女更早地體味到了父母的濟世深情......
什麼才是給子女最好的教育呢?是言傳?是身教?此時,他們雖然相隔千裡,或許答案就在這一封家書的回信、一本日記的分享,還有那一個成語的講解中吧......
“武漢加油!我把媽媽借給你了。”
這是北京醫院第二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裡,保健醫療部B6病房的王媛媛護士和她大女兒的書信往來。她家的兩位“小公舉”大的9歲,小的才3歲。視頻中,看着大女兒輕輕地撫摸着妹妹的頭,總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2019年,她去朝陽醫院進修了呼吸治療師,這次疫情,她放下家裡的一對“小情人”,報名去了前線,為了能将去年所學用于實戰,也為了更多期盼父母回家的孩子。
科裡朝夕相處的護士姐妹宋璇形象地說,“她就像是水生動物中的燈塔水母”!因為,這種“燈塔水母”是一種能不斷循環其成長期與成熟期的神奇動物,“這像極了媛媛老師的堅韌!”“不論在生命中哪個階段,她都不斷進取學習,面對困難積極應對;當我們生活遇到瓶頸,又能站出來像燈塔一樣為我們指引方向。”
這次遠行,面對大女兒的擔憂和小女兒的期盼,王媛媛說:“媽媽在這裡會注意自我防護,你們放心,媽媽是專業人士,會保護好自己,會照顧好自己,同時也會幫助别人。你們放心吧!”這份因為專業而産生的底氣,應是她給女兒們的最好安慰......
緻武漢醫護人員組詩(一)、(二)
今天一早,我收到了第二批隊員,消化内科副主任醫師劉曉的照片,那是她12歲兒子寫的兩首詩。長大的他心裡雖然一直挂念着媽媽,但男子漢嘛,最知道自己的進步,才是安慰媽媽的一劑良方。懂事的他,饒有興趣地作詩兩首,拍下來,發給了媽媽。劉曉特别高興,跟我說:“我鼓勵他寫組詩,她還真編上号了呢!”
平日的劉曉有記日記的習慣,這次去了遠方,她就把自己的日記拍下來,發給兒子,“我有時間就寫寫日記,也是跟兒子互相鼓勵!”
劉曉是科裡的“大姐姐”。“特别認真負責、也特别照顧年輕大夫,出門診時,經常留守到十二點多才去吃飯。”這次,在武漢前線,劉曉的日記裡很少有她自己,她總是記錄着身邊人遇事的勇敢,互相的幫助以及對她的關心。對于兒子,或許這份日記就是每個沒有媽媽的夜晚,伴他入夢的最美“詩集”......
兒子,這就是“衆志成城”,
城堡會建起來,我們會勝利!
鏡頭裡這位可愛的小男孩兒,今年4歲,是我院武漢前方隊員,腫瘤内科郭曉然護士的兒子。對他來說,媽媽好像就是值了個長長的夜班,稚嫩的臉上,一點都沒有擔憂。
對于這次突如其來的“悠長的假期”,兒子幼兒園的老師給家長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孩子在家學習一些四個字的詞。郭曉然說:“也就在出發的前幾天,我教他的第一個四字成語叫衆志成城。”
“這對4歲的孩子來說肯定是個難懂的詞,我告訴他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好多好多人在一起可以蓋起一座城堡。”
到了武漢,郭曉然開始寫起了自己的“戰地日記”。日記中,她記着出發前所有家人、同事、朋友對她送去的祝福。剛接到緊急通知時,她記着護士長王培第一時間給自己家裡人留下手機号,一再囑咐,家裡有事,24小時打這個電話;排隊剪頭發時,她記着醫院理發室門口走進一個穿白衣的老師,她拿着剪發的工具說:”你們誰膽子大敢讓我剪頭發?我在家也給家裡人剪。“她的頭發就是這位老師剪的。”後來我才知道,這個人是陳書雯處長。”入住武漢之後,她記着家裡人第一時間播來了視頻電話,搖晃的鏡頭裡家人給她指着護士長王培自己上門,”一閃而過“送來的大米、油和雞蛋。
“那個城堡在哪兒呀?”
“在一個離家比較遠的地方……媽媽把城堡蓋好了,好多好多人就都可以住在裡面了,你覺得行嗎?”
他鄭重的點點頭說:“嗯,行。媽媽那你快點兒蓋,早點兒回來跟我玩,行嗎?”
“行,我們拉鈎吧!”
“媽媽我愛你啊!”
孩子們,你們是媽媽的小情人兒,
你們的媽媽去武漢蓋城堡了,
為了守護那裡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
其實,她們内心堅實的依靠,
也是背後很多人在為她們蓋起城堡,
這讓她們獲得了力量,
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這城堡的一磚一瓦,
就是你一筆一劃寫的信,
就是你認認真真作的詩,
就是那些叔叔阿姨的,
一個手機号、一把理發刀、一聲對家裡的問候。
孩子們,
這就是“衆志成城”
所有的人都在關注這場戰役,
都在貢獻自己的力量,
所以,
城堡會建起來,我們會勝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