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南陽方言簡況 南陽方言是指分布在南陽轄區内的方言。在市級機關、大型工礦企業一般同時使用普通話和南陽方言。縣以下和一般單位以南陽方言為主,兼用普通話。各級學校教師以普通話為主,但農村小學除語文課外,多用南陽方言授課。總的來說,社會上仍以南陽方言為主。
南陽方言有着悠久的曆史。據史書記載,南陽屬于夏代文化,《史記·貨殖列傳》中就有“南陽,夏人之居也”的記述。近年來的考古發掘、文物普查也在南陽發現了多處夏代文化遺址。同時還證明,南陽是商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它承擔着商代文化向東轉移的橋梁作用。夏商時期,南陽作為夏文化腹地,其語言應當是占主導地位的代表性方言。西周時期,南陽分封了不少諸侯國以維護奴隸主的統治,方言分歧從此開始,但差異不會很大。春秋時期,是我國曆史急劇變革的大動蕩時期,這種變化在南陽表現得也很明顯。南陽是中原和荊楚争奪的戰略要地,南方崛起的楚國鋒芒直指中原,以圖王室。這一時期,南陽的諸侯國先後被楚所滅,南陽盡為楚地。當時列國中吳、越、楚諸國的語言同中原各國的語言差異可能很大,此時卻有了交融的機會。戰國時期,南陽是秦、楚、韓争奪之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南陽盡為秦所有,并設置南陽郡,從此南陽進入曆史上的鼎盛時期。秦統一中國,改變了長期以來紛争混亂割據稱雄的局面。秦始皇遷六國不軌之民于南陽,實際是将其餘六國的貴族遷入南陽,使南陽方言吸收了各地語言。西漢時期,南陽冶鐵業發達,漢武帝任用南陽大冶鐵商孔僅為大農丞,領冶鐵事。漢元帝任命召信臣為南陽太守,發展水利事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南陽成為全國五大都會之一。東漢時期,由于光武帝劉秀起兵南陽,他手下的廿八宿多出自南陽,南陽有“帝鄉”之稱,在全國政治、經濟地位顯赫,其語言代表性地位必然加強,它和當時的共同語之間差異不會很大。魏晉南北朝以來長期戰亂局面,南陽處于割據狀态,從而導緻了南陽方言一定的分歧。唐代以後,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斷北移,語言發展的主要趨勢,是全民族共同語的加強,方言的分化差異逐漸削弱,漢語言的主要差别是北音和南言。南陽處于中原腹地,南陽方言在北方方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與北方方言保持着較強的一緻性。
南陽方言分區 由于地理環境、政治、曆史等方面的因素,南陽方言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語音、詞彙的差别比較明顯,語法方面的差别不大。根據其表現特征,可以把南陽市的13個縣市區分為三個方言區,即東部區、西部區和中部區。東部區主要是東南部的桐柏縣,距南陽市中心城區約150公裡,山地居多,南與湖北省接壤,東與信陽市為鄰。面積約2000平方公裡,人口近40萬。西部區主要包括西峽縣、淅川縣、内鄉縣及鎮平縣、鄧州市西部。此區亦是山地居多,最遠處距南陽市中心城區約200公裡,南與湖北省接界,西與陝西省為鄰,面積約8600平方公裡,人口約270萬。中部區主要包括宛城區、卧龍區、唐河縣、方城縣、社旗縣、南召縣和新野縣及鎮平縣、鄧州市東部和桐柏縣西部。此區平原居多,面積約15000平方公裡,人口800多萬。
詞彙舉例
稱謂 伯、叔、爹、達:對父輩的稱呼。客、相公:女婿。男裡:男人。女裡:女人。娃兒:男孩。妮兒:女孩。恁:你。然:人家。邰:他。屋裡人:妻子。外頭人:丈夫。牛把兒、掌鞭的:牛把式。掌櫃的:商店主人。夥計:雇員。要飯裡:乞丐。媽:繼母。妗子:舅媽。
人品用語 光棍:單身漢、處事圓滑的人。老肯頭:過于節儉、吝啬的人。二逑、二百五、二條、二杆子:缺心眼的人。搗雞毛:愛撥弄是非的人。老婆嘴:愛說閑話的人。摳索:辦事小氣,不大方。愣頭青:魯莽的人。老雜種、老雜毛:老而壞的人。肉頭:妻子有外遇的人。扒灰頭:同直系晚輩發生性關系的人。迷瞪:不聰明、不機靈。絕戶頭:沒有後代的人家。窩囊:沒有本事,幹不成事。肮髒,不講衛生。老鼈一:小氣、不善交際。律順:服貼。焦乍:急躁、輕佻。爛破鞋:作風不正派的女人。仡甲:小氣。日冒:辦事不牢靠。溜光:頑皮。别橛頭:愛頂撞的人。疙瘩:羅嗦。拐古:心眼壞。鬼詐:嘩擺,賣弄。猴跳:心眼多,精明,不輕意受人擺布。瘋乍:不穩重。浪擺:故作風情、賣弄之态。燒、燒毛:出風頭、性急。噴:說大話。吊棒:傳情。毛篙:草率。聖、文:斯文(貶義)。肉:遲緩。鼓憋:哽咽。賓:裝得一本正經。膩:讨厭、不利索。熊包:軟弱者。老實頭:憨厚老實之人。嘴倌:光說不做,或能說會道的人。冒失:粗野、魯莽之人。半吊子:直率、倔強、愛使性子的人。菜、笨:笨拙。糠包菜:無能之人。稀屎頭:小膽子。
交際用語 吃了沒有:吃飯了沒有。臉青:不講情面。胡必棗:不講道理。肉擰頭:辦事不利索。吹、冒撂:說大話。格羅、格合:人際相處。打平夥:幾個人湊錢吃頓飯。坐桌、吃桌:赴宴。随份子:一起去送禮。沒活榫:沒餘地。
時間用語 年少、年時個:去年。過了年、過罷年:年初。在先、每先、每遭、每常、往常:過去、從前。實凍臘月:寒冷的十二月。大進:農曆三十天的月。小進:農曆二十九天的月。夜兒裡:昨天。前兒裡:前天。明兒裡:明天。後一、後兒:後天。小晌午:将近中午。一目楞兒:一覺醒來。黑了:傍晚。壓擦黑:天剛黑。抹黑眼兒:天完全黑了。将價兒、将才、随當、随當兒:剛才。一時兒、一蹦子:不太長的時間。年下:春節。白兒起:白天。言發、眼下、鎮仗兒:現在。見天:每天。早起、清早:早上。前傍、前傍晌:上午。後傍、後晌、後半晌、晚上(西區):下午。
身體、疾病 胳佬肢兒:腋窩。坷郎子:胸腔。媽兒:乳房。鴨娃兒、小雞兒:男孩生殖器。布羅蓋兒:膝蓋。不美氣、不如意:生病了。放老痫:瘧疾。羊羔風:癫痫。噎食病:食道癌。痨病:肺結核。中風不語:腦溢血。風發:感冒。富态:發胖。
天文用語 日頭、老爺兒:太陽。月奶奶、月姥姥:月亮。掃帚星:彗星。賊星:流星。龍抓了:雷擊。天狗吃日:日蝕。天狗吃月:月蝕。冷子:冰雹。罩子:霧。
食品名稱 扁食:餃子。大肉:豬肉。腥油:動物油。肚子:豬、牛、羊的胃。口條、賺頭:豬、牛、羊的舌頭。嘶氣:食物發酸。
動物 牛:公牛。犍子:骟過的公牛。使牛、殖牛:母牛。叫驢:公驢。草驢:母驢。郎豬:公豬。牙豬:骟過的公豬。羯子、圪羝:公羊。水羊:母羊。郎貓:公貓。女貓:母貓。豁子、家豁:家兔。小蟲:麻雀。長蟲:蛇。屎拱拱:屎殼郎。殼泡蟲:土元。土蠶:地老虎。放屁蟲:蟑郎。蠍虎:壁虎。蛐蛐兒:蟋蟀。礎串:蚯蚓。癞肚:蟾蜍。蛤馬:青蛙。刁木倌:啄木鳥。馬知了:蟬。老鸹:烏鴉。虼蚤:跳蚤。搬藏:田鼠。漫犢:牛配種。牽駒:驢、馬配種。跑羔:羊配種。打圈:豬、狗配種。叫春:貓發情。
植物 包谷:玉米。雞柴豆:扁豆。陶秫:高梁。米谷蓮、芝麻蓮:苋菜的一種。山裡果、秣褐梨:山楂。黃花苗:蒲公英。月月紅:月季。山裡紅:杜鵑花。葵花、轉日蓮(淅川):向日葵。棗皮:山茱萸。牛抵頭:夏枯草。
房屋、用具 上房、堂屋:正房。竈夥:廚房。後院兒:廁所。椅床、墩、坡兒:小凳子。胰子:香皂。洋堿:肥皂。門上:大門前面的地方。江擦:台階。淺、鼈蓋:小筐子。
動作 說瞎話:撒謊。說古經兒:講故事。藏老蒙兒:捉迷藏。圪蹴、曳:蹲下。拍、拍話兒:聊天。叮當:吵嘴。嚷、日厥:批評。噘人:罵人。咬個牙印:說個準确話。不依:不同意。發呓怔:說夢話。搗脊梁骨:背後說人壞話。編圈兒、日瞎:說謊。榷落:批評教育。血呼:大聲說話。嘟哝、嘟囔:背後表示不滿。蹬:關系破裂。抛撒、糟擠:浪費。認卯兒:勉強同意。拿捏:不自然、拘束。瓦:跑。榷人:捉弄人。擺治:治病或捉弄人、幹事。光肚子:裸體。不失閑兒:閑不住。搗鼓:背後搗亂。燒、燒毛:辦事張揚。不耳赤:不搭理。拉刮:指桑罵槐。訛人:趁機向人提出過分要求。搗腰磨氣:撥弄是非。擡杠:争辯。圪蔫:枝葉曬皺,人不精神。搞價:讨價還價。撅:滾開。打、杠、掄、搉:打人的動作。台起來:藏起來。招鞘:招惹是非。
生活用語 光:經常、單是。盤纏:路費。背時:運氣不好。興時:走運。囊:好得很。焦、焦毛:幽默、滑稽、好笑。枯出:①衣服或紙張折皺;②植物葉子蔫了;③臉色難看。格癔:讨厭。差闆、差了、烹了:事情壞了。不咋樣、不咋着、不咋裡:不怎麼樣。不律俗:差不多。不識厭:不知足。眼氣:眼饞、羨慕。瓷實:結實、殷實。腿粗:喻有堅實的靠山。腰粗:喻家庭财産豐厚。賣野眼:東張西望。樣門兒:正好。怯火:畏懼、膽小、害怕。沒腔:沒意思、尴尬。喃:貪婪地吃、大口吃。就窩:順便、直接、馬上。橫:使強、霸道。
俗語 南陽俗語是在人民群衆中流傳較廣的固定短語,它通俗簡練,含義深刻。如抱不哭的孩、東山日頭一大堆、豆腐盤成肉價錢、甘蔗沒有兩頭甜、不見兔子不撒鷹、緊過搭石慢過橋、沒有不透風的牆、清白不了糊塗了、人對緣分狗對毛、軟地好起土、仨倆沒趣撂不倒、少年夫妻老來伴、算處不打算處來、頭三腳難踢、掏錢難買老來瘦、彎刀對着瓢切菜、小蟲過去也有影、瞎貓碰個死老鼠、張嘴容易合嘴難、招來女婿氣走兒、這山望那山高、端着金碗讨飯吃、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拔根汗毛比腰粗、新婚不如遠别、吃不了兜着走、扶起竹杆扶不起井繩、不是冤家不聚頭、牛不喝水強按頭、牆倒衆人推、千裡姻緣一線牽、蘿蔔快了不洗泥、給你個棒槌當針(真)使、好心當成驢肝肺、搬倒樹捉老鸹、一拃沒有四指近、胳膊肘向外拐、拿自己的拳頭搗自己眼窩、活人不能叫尿憋死、一頭撞到南牆上、三棒槌打不出個屁來。俗語中還有些複句形式,如:大懶使小懶,一使一個白瞪眼;偷牛的跑了,逮個拔橛的;狗怕夾尾,人怕輸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摳我鼻子,我挖你眼睛;老娘親外甥,荞麥地裡攆溜蟲;見啥人,說啥話;瓦片雲,曬死人;一年不吸煙,省個老闆犍;狗咬提籃的(乞丐),巴結有錢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人背時了,喝涼水也塞牙,鹽罐裡也生蛆;沒有那麼大的荷葉,就包不了那麼大的粽子;等等。
慣用語 南陽還流行一些慣用語,它是人們口語中常常使用的結構比較固定,意義常有所引伸的習慣用語。如:巴結頭、白鏡子、半吊子、别橛頭、不成弦兒、不拉腳子、不識閑兒、不識厭、不咋着、不沾闆、不沾弦、不着調、趁批子、眵麻糊、出沒趣、粗糙兒、大馬哈、打圓壺、打渣子、掂涼壺、二不扯、糠包菜、老陰托、老油條、露鼻子、木疙瘩、獻眼皮、燙剩飯等。
成語 南陽方言有一些成語,口頭色彩很濃,形象色彩很強,褒貶色彩鮮明。如:指山賣磨、鞭打快牛、擰牙鐵舌、松皮塔垮、邪門歪道、委窩打鋪、正而八經、正名功得、尖酸六厘兒、急皮怪臉、假迷三邪、麻門兒不分、一來二去、一清二白、一清二楚、一刀兩斷、三番兩次、三番五次、三年五載、三天兩頭、三天兩早起、三三兩兩、隔三岔五、四鄰八舍、五時八節、四零五散、戳七搗八、亂七八糟、七長八短、橫七豎八、千真萬确、千家萬戶、千刀萬剮等。
歇後語 歇後語,南陽方言叫“坎子”。它是一種短小、風趣,形象的語句,有前後兩部分構成,有時隻說出前半部分,而省去後半部分,人們心裡已經明白。南陽流行的歇後語有:土地爺的胳膊——麻纏、土地爺的拐棍——神搗、釘鍋人的扁擔——大翹(大怒)、下大雨站到當院裡——淋(輪)到頭上了、茶壺裡裝餃子——肚裡有倒不出來、瞎子點燈——白費蠟、老鼠鑽到風箱裡——兩頭受氣、牆上挂門簾——沒門、四兩棉花——彈(談)不上、芝麻開花——節節高、竹籃打水——一場空、秋後螞蚱——蹦達不了幾天、竹筒倒豆子——一幹二淨、刮大風喃炒面——張不開嘴、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上鞋不用錐子——針(真)中、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對着窗戶吹喇叭——鳴(名)聲在外、吹鼓手下鄉——沒事找事、茅坑裡石頭——又臭又硬、大閨女坐轎——頭一回、老和尚打傘——無發(法)無天、十五個桶打水——七上八下、蠍子屁股——不敢摸、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得一家人、剃頭挑子——一頭熱、黃鼠狼生老鼠——一窩不如一窩等。
來源:南陽市情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