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不要以為池子裡一蹲就完事了,泡溫泉的“打開方式”很重要。
如果“泡錯了”,那就與 惬意養生背道而馳了。所以你在去泡溫泉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泡溫泉,以免養生不成反泡出一身病。
如:有些人泡溫泉後會出現皮膚幹燥、瘙癢、頭暈等症狀,也就是常說的“溫泉病”。“溫泉病”是指因泡溫泉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的統稱,包括皮膚瘙癢、皮炎、頭暈、心悸,甚至暈厥等。
通常來講,溫泉水溫普遍較高,但事實上超過32℃的水溫就可能對人體皮膚産生損害,因此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或過頻。原因在于當皮膚汗腺和皮脂腺收縮時,皮膚保護膜功能降低,若長時間浸泡會破壞皮膚的角質層,容易造成皮膚瘙癢、幹燥,甚至掉皮。
此外,一些溫泉中所含的堿性等刺激性物質較多,這些都可能會刺激和破壞皮膚的自我保護功能,更容易導緻冬季皮膚疾病的發生。要想享受溫泉的舒适,同時避免“溫泉病”,就要充分考慮自己的膚質、泡溫泉的水溫、時間、次數等綜合因素。
根據水中所含成分的不同,溫泉可以被分為很多種,如碳酸泉、硫磺泉等。泡不同的溫泉有不同的注意事項,我們應根據個人體質來選擇。例如,碳酸溫泉水溫比較低,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髒及血管的功能,對心髒的負擔較小,但不适合腎髒疾病及腸胃功能不好者。硫磺溫泉對皮膚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對于 皮膚過敏者則會緻病。選對溫泉很重要,會泡溫泉同樣很重要。
泡溫泉前需要先沐浴,洗去皮膚上的汗漬,從而使皮膚更容易吸收泉水中的礦物質,還可對身體進行“預熱”。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有選擇地入池浸泡。 循序漸進入池也很重要,因為溫泉的水溫比人的體溫高,在剛開始泡溫泉的時候不要一下子進入溫泉,否則會引起血壓的快速上升,造成心髒的負擔。
入池前用腳開始緩緩進入水中。等慢慢适應了水溫以後,用手撩水讓身體适應水溫,然後全身進入溫泉。在熱氣袅袅的溫泉池裡,要記得保護臉部嬌嫩的皮膚,可以一邊敷面膜一面泡溫泉,或是在臉上敷一塊冷毛巾。 泡溫泉時還應該遵循從低溫到高溫、每次不超過 15 ~ 20分鐘的原則,并在10分鐘左右時出池休息一次。這樣既利于身體的排汗排毒,也可以趁機做做舒展體操、補充水分。如果溫度過高且時間過長,會加快皮膚老化,對皮膚有破壞作用。
再有切忌酒後、空腹或吃太飽了泡溫泉,在高水溫的刺激下容易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出現低血壓、低血糖、甚至暈厥。吃太飽則會引起消化不良,也易發生意外。
還有一點需要特别說一下,泡溫泉後沖洗身體時,最好别用沐浴液之類的東西清洗。因為人在溫泉中浸泡之後,皮膚中水分會随着身體的排汗流失,水分相對減少,再用沐浴液或香皂等堿性物質清洗,容易造成皮膚的油脂流失,使皮膚出現幹燥和瘙癢,同時也讓皮膚剛吸收的礦物質和營養物質流失,有些得不償失。 也有人認為,為了能讓皮膚充分吸收營養,幹脆不沖洗,這需要因泉而已。沖不沖洗要根據所泡溫泉的性質而定,如果浸泡硫磺或鹽分較高的溫泉,不沖幹淨,待水分蒸發後,殘留在皮膚上硫磺或鹽的濃度可能很高,對皮膚的刺激較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