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養殖業的發展,每年洪水一來,各地的江河裡總會多出些奇奇怪怪的魚來。
這不,近日廣西梧州西江段進入洪水期,一些在江邊釣魚的市民,就發現河裡出現一種“陌生魚種”來,以前垂釣時沒見過,但現在數量卻不少。
“這東西咬鈎猛的很,力氣更大,一般要發力三四次,才能提的起來....”
釣魚愛好者劉先生介紹說,他從來沒見過“力氣”這麼大的魚,感覺是同等體型鯉魚、草魚的幾倍,如果不是他使用的釣組夠結實,很可能就讓它“跑了”。
這種陌生魚有黃辣丁(黃颡魚)的外形特征,但卻有鲶魚的“體格”——三四斤一條,愛釣魚的朋友就知道,黃辣丁是不可能長這麼大的。
這到底是個什麼魚?
劉先生釣起第一條的時候,以為這隻是一種鲶魚,然而連續幾條都是這種“怪魚”,他才意識到,這是一種西江裡從來沒見過的新魚種!
長江君:這些西江出現的陌生魚種,應該是外來物種,美國斑點叉尾鮰。斑點叉尾鮰跟我國的長江鮰魚(即長江叉尾鮰)是近親,但生長發育速度快上許多,一年即可長到2-3斤。
并且斑點叉尾鮰有無細刺、肉質細嫩的特點,因此是近年來在我國魚鮮市場的迅速走紅——它的主要養殖産地,就是珠江上下遊的廣東、廣西。
(因為無鱗無刺,肉質鮮嫩,斑點叉尾鮰是烤魚的上佳食材,一些店家也叫它清江魚、鉗魚——注意區分它和江團的區别,一些無良商機會用它冒充江團)
所以,西江梧州段出現的這些“陌生怪魚”,應該就是因為洪水,而從養殖場逃逸出來的斑點叉尾鮰。
事實上,劉先生并不是唯一一位釣獲這種“陌生怪魚”的梧州釣魚愛好者。
長江君在查詢時發現,同樣在西江梧州段,最近有許多人都釣起這種“怪魚”來,其中甚至有人一天收獲十幾條這種斑點叉尾鮰!
如此看來,西江裡的斑點叉尾鮰已經很是不少了。
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梧州水域豐富,是少有的三江交彙之地(西江、浔江、桂江),加上最近因為暴雨,各大江河都水勢洶湧,連成一片,各處江河裡的野生魚群,自然就交彙遊蹿了......
西江水勢洶湧,不少地方已漫過江岸
這些新魚種是否會造成生态危害?長江君講過許多外來物種入侵,破壞本土生态的故事——這些成群出現在西江梧州段的斑點叉尾鮰,會是一種潛在的生态危害嗎?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應該不需要擔心這點。
其實,斑點叉尾鮰早就“入侵”我國各大自然水系,不僅是珠江水系上下遊有斑點叉尾鮰現身,長江中下遊的湖北、江浙段幹、支流裡,都時不時有人碰到這種“外來魚種”。
(湖北洪湖、安徽太湖、巢湖都有斑點叉尾鮰的身影)
并且,因為斑點叉尾鮰體型跟我國的許多本土魚(鲶魚、長江鮰魚等)很接近,因此除非成群出現,否則偶爾有人捕獲,常常會錯将其當成本土魚。
事實上,斑點叉尾鮰是少數能比較好融入我國江河生态系統的外來物種,雖然在局部範圍内,可能會擠占本土同類魚的生存空間(比如鲶魚、黃颡魚等),但因為這些本土魚本身數量就偏少,因此斑點叉尾鮰的出現,對整體的江河生态平衡,并沒有形成大的危害。
因此,不需要對它們的出現過分緊張....
(關注我們,随時了解長江水生物種趣聞,也可聯系我們爆料投稿,助力生态保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