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07:49:01

家長在多年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親子溝通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而在多種親子溝通方式中,與孩子談心則是核心重點。懂家庭教育的家長往往能夠把握合理的時機與孩子談心交流,而不懂者則往往會随意和孩子唠叨,結果就演變成了說教。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1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說教是最容易招緻孩子反感的一種做法,哪怕是四五歲的孩子,如果家長總是唠叨或責備個沒完,孩子也很容易煩躁。而孩子到了小學之後,如果家長還不能把握好與孩子談心的技巧,則極容易失去威信。更不要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你還不會與孩子談心,到那時想教育孩子你可能也會有心無力,因為孩子已經對你的唠叨厭煩到了極點。

今天,寒石冷月老師和家長們圍繞如何與孩子談心這個話題,深入進行解析,尤其是給你6個技巧會有助于提升與孩子溝通的質量。希望有心的家長能夠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和領悟,通過對比反思真正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而後改之。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2

一、很多孩子不願意聽父母唠叨,主要原因體現在這幾方面,家長必須要清楚。

1、家長無數次重複相似的話,讓孩子已經非常厭煩。

請大家回想一下,每天從早晨開始,你是否不停地在催促孩子?或者動不動就責備孩子呢?如孩子起床磨磨蹭蹭,你提醒幾遍都不起作用,結果就氣得沖到孩子床前好一頓訓斥。如孩子寫作業時總是溜号走神錯誤不斷,你是不是總會批評孩子不認真。如孩子玩遊戲超時,你不停地責備孩子,結果孩子很惱火地轉身進了自己房間。如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小動作過多,老師多次向你反應孩子課堂紀律不好,你是不是帶着懊惱斥責孩子?凡此種種,你可能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相似的話,而這些話你是順口就說出來了,自己并沒有感覺到是在重複,但是孩子卻早已經不能再熟悉,隻要你一張嘴,就會讓孩子非常厭煩。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3

2、家長總是以父母之名說教孩子,讓孩子很反感這種溝通方式。

有一個詞可以很好地概括家長每天不斷地重複和唠叨,這個詞叫“說教”。可能家長們自打孩子出生後,就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就是父親,就是母親,孩子必須要聽我的話,以父母之名經常對孩子說教,這是很多中國家長在育兒生活中犯的最大錯誤。對孩子們來說,從心理上會有一種天然的對父母心理依賴感,而說教恰好又在不斷地傷害着家長與孩子間的親密關系。當孩子小一點時由于能力不足,隻能被迫接受你的說教,可是當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後,這時孩子自由活動空間大了,基本生活獨立技能強了,便會從心理上挑戰父母的權威,如你在說教他們時的被頂撞,是不是常常讓你感覺孩子已經聽不進你的話了呢?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4

3、以批評為主的談心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從而拒絕接受你的說教。

如果我們去觀察絕大多數家長管教孩子常用的方式,可能批評用的最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大抵是源于家長們特别反感孩子總是犯錯,在家長看來,我都給你說過多少次了,為什麼還不往心裡記呢?當家長過多用批評的方式說教孩子時,其實你每一次試圖矯正孩子犯錯的行為,都沒有達到目的。因為孩子在犯錯後,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與寬容,同時還需要教他們如何正确去做的步驟與方法,如果家長再多給一點鼓勵,會讓孩子們把犯錯後的内疚變為努力的動力。當家長清楚以批評為主的談心方式,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時,你就知道為什麼孩子拒絕接受你說教的原因了。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5

4、當孩子犯錯後,家長動不動算舊賬,讓孩子非常惱火。

要說讓孩子最惱火的受教方式,恐怕當屬在他們犯錯後,家長動不動翻舊賬了,本來孩子因為這一次犯錯,被你說教的就已經情緒不快了,結果你一股腦翻出那麼多舊賬來,反而會讓孩子更加惱火,根本聽不進你的說教。試想,有多少孩子就是在父母不停地翻舊賬斥責中成長的,也難怪當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在父母面前話很少,甚至幹脆保持沉默。因為他們已經摸索出一套對付父母喋喋不休說教的法寶——讓你吃閉門羹,當孩子在父母面前保持沉默時,此時家長即使有再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很難實施了。這就是我們常聽家長說的,道理我都懂啊,可是我根本做不到啊。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6

二、杜絕對孩子說教,掌握5種和孩子談心方法,有助于構建和諧親子關系。

技巧一:家長要把握好與孩子談心的時機。

生活每天在繼續,家長和孩子每天都要朝夕相處,自然會有很多說話的機會。但是對于聰明的家長來說,他們會格外用心去觀察孩子,隻有充分了解孩子後,才會選擇具體的事或話題與孩子談心。如孩子早晨起床磨磨蹭蹭,結果早飯隻好匆忙吃幾口,然後就得手忙腳亂離家去上學。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完全不需要和孩子談心,而是選擇在放學之後,或者晚飯後與孩子戶外散步時再談時間管理話題。

當家長把早晨情形做情景描述後,讓孩子回憶一下是不是把自己搞的很被動很匆忙時,孩子自然就會感覺特别不好意思。在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安慰孩子,其實每個人如果沒有養成好習慣的情況下,都會有類似的情形,包括爸爸媽媽當年像你這麼大時也一樣。但是對于想做一個優秀的人來說,我們不妨學會早晨管理好時間,具體怎樣做呢?接下來,家長就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列出早晨必須要做的事清單,而後排出序,鼓勵孩子去做訓練,這樣不就可以讓孩子帶着明确目标開啟每一天的清晨生活了嗎?

當然,針對具體的事,如何選擇時機,需要家長做有心人,隻要你用心去觀察孩子了,并且全部過程都記在心裡,理性地分析自己存在哪些問題,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表現,然後有針對性想好解決的策略,才能在選擇好時機後與孩子進行深入交流談心。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7

技巧二:談心要以啟發為主,共情為輔。

一般來說,談心必須要在家長和孩子心情都不錯的情形下,交流起來才彼此身心愉悅。當然,對于孩子心情不好時你去安慰孩子則另當别論。如果想讓每一次談心都能達到目的,家長一定要講究原則,那就是“談心要以啟發為主,共情為輔”,之所以堅持這個原則,是因為說教是孩子最反感之事,你必須要避開這個雷區。而啟發式談心更容易讓孩子由以往被動聽你說教,變為主動傾聽、思考和互動。

如有一位媽媽,看到女兒在寫作業時總是不願意讀題,結果每天作業中錯誤都很多。她在接女兒放學的路上選擇邊走邊和孩子談心。她問女兒,你每天感覺寫課外作業累不累啊?女兒說,我感覺很累。媽媽接着問,那我們有沒有辦法不累啊?女兒說,我沒有辦法。媽媽說,如果我們少寫一項作業,會不會減少寫作業用時啊?女兒說,哪能少寫作業,老師會批評我的。媽媽說,其實你有一項作業老師根本沒有布置,是你自己加上去的。女兒不解,媽媽說,就拿作業改錯來說,如果我們能想出辦法不犯錯,不就節約出改錯時間了?女兒問,媽媽我想不出有什麼方法不做錯題。于是媽媽便把正确答題的步驟講給女兒,并鼓勵女兒每天堅持做訓練。當女兒理解了媽媽的話,發現媽媽是為了自己好,不讓自己每天那麼累時,便愉快地接受了媽媽的建議。

從上面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這位媽媽非常睿智,她就是在用啟發式談心的技巧,讓女兒感受到媽媽對她的關心和愛。當孩子發現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寫好作業時,當然樂不得地采納媽媽的意見,繼而配合媽媽對她進行正确答題好習慣的訓練了。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8

技巧三:遇事時談心,無事時不唠叨。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唠叨可以說無處不在,反正隻要孩子在眼前,家長總能挑出孩子的問題來。當養成這種不良習慣後,在家長們的眼裡,總會把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當成大事去批評孩子。當這種不良習慣彌漫在家庭生活空間裡時,很容易造成氣氛的壓抑。

如飯桌教育,本來大家都應把重點放在吃飯上,在飯桌上可以聊一些開心的事。但是偏偏在這個時候家長去數落孩子哪不對,你想想看,孩子吃飯的心情會不會馬上變得很糟糕。有時孩子氣一上來,幹脆扔下筷子離開飯桌了。而你卻還在怪孩子不懂事,你說這種飯桌上的說教是不必須要徹底改掉啊?

遇事談心,上面提到要講究把握時機,像吃飯、寫作業、閱讀、遊戲等這些環節,都不應該和孩子談心,而應放在事前或事後,這樣才能确保孩子做事注意力不被分散,也不至于因為影響孩子的心情而讓孩子把事情做的更糟糕。

隻要家長深刻地記住,無事不唠叨,便可以讓你的孩子保持内心的清淨。事實上,家長話越少,反而會讓孩子願意主動找你聊天談心。不信你試試看,因為你話少時,必然會成為一個純粹的傾聽者,而孩子最理解的傾聽對象則是爸爸或媽媽啊。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9

技巧四:當孩子遇到挫折與困惑時與其談心。

每一個孩子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或困惑,每當他們遇到這些情形時,很容易顯露出沮喪或不快的情緒。隻要家長用心觀察孩子,就能發現與孩子談心的時機。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最可信賴的人是父母,如果你能敏銳地發現孩子渴望得到幫助的契機,則會讓孩子格外尊重和佩服你。

如有一個八歲男孩子,他在學校課間與同學發生了矛盾,本來不是他故意惹事,可是對方同學卻在老師面前說他錯在先,而老師則輕信了那個同學的話,于是就批評這個男孩子。被老師批評後,小男孩在放學後非常不開心。媽媽發現兒子不開心後,就把兒子摟在懷裡,輕輕地撫摸着兒子的頭,溫和地對兒子講,如果你感覺心裡不痛快,不妨說出來,媽媽或許能幫助你呢。兒子就把事情描述了一遍,媽媽對兒子說,這件事我認為你沒有必要苦惱,我晚上給你老師打一個電話,把具體情況和老師講一講,到時老師就會知道不是你的錯了。聽媽媽這麼說,小男孩情緒立刻好轉很多。看到兒子心情好多了,媽媽就教兒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該如何面對。再看小男孩聽的很認真,可見媽媽這次及時與孩子談心解決了孩子多大的困惑啊。

在這裡有必要提醒一下家長,孩子在遇到挫折或困惑時,有時隻需要一個傾訴者,可能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隻是需要父母的鼓勵。有時他們确實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或解決困惑,這時就需要家長及時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議,但一定要有可行性。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10

技巧五:與孩子談心靈話題,幫孩子構建健康心理。

在這個技巧裡,涉及到“心靈”這個概念詞,可能會讓家長們感覺到無從下手,其實這個詞本身并不難理解,所謂的心靈話題,主要指嫉妒、自卑、善良、自私、分享、友愛等内容。對于孩子來說,在平時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這些有關心靈方面的問題,如果家長總是喋喋不休地給孩子講大道理,很容易讓孩子更加困惑,甚至認為你說的一點道理都沒有。

如有一位初一女孩,在班上一直成績比較優秀,但是有個别女生就特别嫉妒她,動不動就在背後造她的謠,說她和某男生在談戀愛,結果這話傳到這個女生耳朵裡後,她非常生氣,可是她又沒辦法去堵住這些造謠女同學的嘴。當媽媽得知女兒遇到這個心靈困惑後,便對女兒說,嫉妒是人的劣根性,隻有技不如人時,并且又不想看到别人好時才會用這種拙劣的方式去傷害别人,你現在就是受傷害者,媽媽非常理解你現在的情緒感受。但是想想,謠言是真事嗎?女兒搖了搖頭。媽媽又說,既然不是真事,你知道消滅謠言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嗎?女兒還是搖頭,媽媽便說,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去理會,你越是自信地面對那些謠言,越不解釋,反而會讓造謠者心虛,用不了多長時間謠言便散去了。聽媽媽如此說,女孩終于放下糾結的心。

請家長們要注意,心靈話題對于兒童和青春期少年來說,經常會遇到。家長既可以在孩子遇到這方面的困惑時進行事後啟發和引導,也可以有預見性做教育。隻要讓孩子清楚人的本性,知道如何去面對那些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困擾的心靈問題時,孩子才會在真正遇到問題時如何去處理。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如此,隻要家長用心觀察孩子,并随着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段去及時教育,才會讓孩子保持身心的健康。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11

三、家長想掌握好5種技巧,必須要徹底改變育兒觀念和不愛思考的缺點。

1、如果你想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切莫總以長輩自居。

2、不要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而是允許孩子說出理由。

3、當孩子不願意說話時,家長要反思這其中的原因。

4、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嘴,說話要挑重點,切莫喋喋不休。

5、家長要學會欣賞孩子,适當給予鼓勵,才會讓孩子樂于和你分享交流。

上面這5點建議,算是補充原則,對于家長們來說,如果你想徹底改變自己,重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要當成必修課。就拿第1點來說,好的親子關系,不僅僅是長輩與子女關系,還有朋友、師生和玩伴關系,多種關系靈活應用,則容易讓你和孩子之間更親密無間。再說第2點,當孩子處于情緒消極狀态時,自然不願意做事,在這個時候,家長最應該讓孩子先靜靜地獨處,以化解他們内心的煩惱,如果這時與孩子談心或者唠叨孩子,恐怕會讓孩子更加煩上加煩。其他幾點,就不做展開分析了,相信聰明的你一定能領悟透徹。

孩子聽不進别人的話(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12

結束語:這篇文章篇幅有點長,但是由于涉及到的内容較多,如果家長們比較忙,你可以分幾次閱讀完。但有一點,必須要反複閱讀和領悟,這些内容都是寒石冷月老師在家庭教育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在給很多家長建議後的實踐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相信你也一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