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人聽到“她”的聲音。
在地圖導航裡,在智能音箱裡,在智能家居裡,在手機助手裡,在機器人裡……
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是誰。曾有人百度這個甜美聲音背後的人是誰,沒人回複,因為沒人知道。
“她”,就是給小雅智能音箱配音的人——史苡凡(喜馬拉雅ID: 眯着眼的凡小妞)。
除了小雅外,她還給寶馬、美的、錘子、小米等品牌的智能産品配過音。
前不久,我們采訪了史苡凡,聽她講述“人工智能聲音背後的故事”。
以下是她的自述——
故事主人公、自述者:眯着眼的凡小妞
錄音棚裡面是冬天沒暖氣,夏天沒空調。
我覺得最經典的就是夏天的時候,在錄音棚裡戴着耳機,空間又密閉,一點風都不透。
你知道嗎?特别慘!工作人員就會在我旁邊放一箱冰塊,用于降溫。熱得我手裡就捏一個冰塊,繼續錄。
夏天的錄音室
冬天穿着羽絨服抱着暖寶寶錄,而且有一個很讨厭的要求:不能穿化纖的衣服,因為有摩擦。
稍微動一下,摩擦的聲音很大,就會錄到話筒裡面。最好是穿純棉的,但你想,羽絨服有可能是純棉的嗎?
羽絨服一摩擦就會有嗤嗤的聲音。當有這個聲音時,我就像木頭人一樣固定在那裡。心裡想:趕緊錄吧,錄完再說。
所以,我的各種奇葩姿勢被工作人員拍下來。因為有時候真的是坐不住了,有跪着錄的、躺着錄的、趴着錄、站着錄的,就是怎麼舒服怎麼來。
冬天在錄音室
錄人工智能的語料,不像錄廣告什麼的,幾秒鐘完事兒了。錄的時間一長,又是一些很枯燥的文本,人會煩躁起來,所以有時候也有小情緒。
但我的聲音人設又是一個擁有甜美聲音的“鄰家女孩”,我又不能有明顯的情緒……所以有時錄着錄着,就錄不下去了,越錄越委屈,錄哭的時候也有。
斷斷續續錄了兩年,加起來至少一百個小時以上。不過,我對錄小雅的這段時光還是特别有感情的。
為什麼錄了兩年?也不是因為工作量有多大,是因為我要上班,我都是中午時間,快馬加鞭開着車去配音的。
我中午可能配兩個小時,下了班再繼續去,有時候配到晚上10點、11點,或者周末我可能從早晨9點配到淩晨才結束。
因為我周一到周五的本職工作時間是不能用的,我隻能見縫插針地做。所以在不正常的時間裡配了兩年,錄音師也跟着我加班加了兩年。
之所以錄那麼多,是因為人的真聲錄得越多,合成的聲音才會越自然、更有情感,不然就很機械。
比如說Siri什麼的,它的聲音就是很機械的,就因為錄得語料少,錄得多的話,它就會好一些。
而且,并不是簡單的我錄了就可以,或者是切音的人切了就可以,需要很多人,經過大量的工作,才能呈現一個完美的語音合成效果。
需要一個龐大團隊來做這個事情,可能整個公司幾百号人都在為你這個聲音而努力。
所以參與這個,我覺得是特别特别榮幸的。
寶馬是我錄的第一個人工智能品牌。
錄了一個月的時間,天天就是“向左轉”“向右轉”“在下一個紅綠燈左轉”……就這樣,很簡單。
那次要求也不高,就覺得錄人工智能好輕松,後來錄小雅的時候才發現要求好嚴格。
已經選定我,但還沒開始錄的時候,工作人員給我放《她》這個電影,讓我找那種很生活的感覺——有感情、甜美,雖然笑着說話,但還是理智的。
《她》是一部關于人與人工智能相愛的科幻電影。電影裡,化身Samantha的人工智能擁有迷人的聲線,聲音甜美。
正式開始錄的時候,監聽師會讓先錄10個樣音聽一下。給我10句話,配半天,然後他們會現場合成來聽,一聽,會說:“今天這個狀态不對,再找找。”
到後期就不用了,就很快。一兩句樣音往裡一拼,覺得挺好就繼續,于是越來越快。
但也有一些難的,比如,“hi,我是小雅”,這句話是小雅第一次出現和用戶打招呼,需要營造一種第一次見面,略帶客氣,不失親切,又稍微有點高冷,同時又有氣質的感覺。
這個是有一些難度的,可能需要錄幾十次。
最難的就是你叫“小雅小雅”時,它的那句回答聲“哎!”。隻有一個字,但可能錄了幾百遍都沒過。
這個産品還沒有問世之前,監聽師經常會讓我去“哎”幾次,看看哪個“哎”更好聽,每次都要錄到他們滿意為止。回去又要推翻,下一次再重來。
錄音結束以後,我的耳畔還是會不自覺響起我的那句“哎 哎 哎”……現在每次聽到小雅的“哎”,我自己也覺得挺好聽的。我就覺得沒有白“哎”那麼多。
而且還有罵人的語料,你要用一個很甜美的聲音來罵一句髒話,或者是誰死了,或者是誰怎麼樣了,要很甜美地說出來,不能有過分的一些情感。
類似這樣的語料:在那蒼茫美麗馬勒戈壁,有一群草泥馬,它們活潑又聰明,它們調皮又靈敏……
遇到這種的時候就笑噴了,你還不能真的笑,還得一本正經。監聽師看到我這個樣子,早就笑得前仰後合了。
其實,小雅跟我的性格,還是反差很大的,我本人是一個挺兇悍的人。
别人會覺得給小雅配音的是一個沒有結婚的小女孩、鄰家妹妹,然後發現原來我已經是兩個寶寶的媽媽了。
我老公也經常說:“你就是這個小雅,把大家給騙了。”
因為他同事很多都知道,我是小雅的發音人,然後他們問我老公:“你是怎麼娶到聲音這麼好聽的老婆,還這麼漂亮?”
生活中的凡小妞
大家都覺得我聲音特别好聽,人肯定特溫柔。他有苦說不出,感覺大家被這個小雅給“騙“了。
我周圍大多數人知道我是小雅的發音人,但我也沒有刻意宣傳過,不經意間就被大家知道了。主要是産品比較火爆,尤其是像小雅這種平台比較好的,大家就很難不發現。
比如有人會說:“小雅聲音感覺跟你特别像!”跟我關系好一些的,我就會忍不住告訴他,那就是我。
每當這時,他們就特别驚訝:“真的假的?!”然後慢慢就一傳十,十傳百,很多人就知道了。
我會發有關配音的朋友圈,同事之外的人會看到,兒子同學的媽媽們可能就發現了。有一個小同學就跑來跟我說:“阿姨,你是小雅嗎?”
要麼就在家裡沖小雅喊:“小雅小雅,你認識兜兜嗎?”兜兜是我兒子。然後小雅就回複他說“我幫不到你”這種類似的話。
那個小同學就很納悶,就說:“你兒子你還不認識?”
包括現在的萬達廣場,他們的前台機器人,也是我配的。一些多年不見的朋友,突然發一個這個機器人的視頻給我,問,“這是不是你?!”
我媽強烈要求在她家要放一個小雅,她說:“我不是為了自己聽,我是為了來人的時候給他們顯擺。”就覺得女兒還挺厲害的,誰來了她就給展示一下,她覺得還挺自豪的。
回頭想想,之所以能當上小雅的發音人,也是因為一直以來,我的内心還是喜歡這一行的。
從小學開始,我就是我們那地方電視台的小主持人,大學學的是播音主持專業,還得過一個獎,全國推廣普通話形象大使。畢業之後,在中央七台做過一段時間的外景主持人。
但是,現在的工作跟我配音的愛好,一點關系都沒有,跟我所學的專業一點關系都沒有。
沒有做播音員主持人,覺得是自己人生的一個小小的遺憾,所以我在尋求一種既能平衡工作,又能平衡家庭,還能發展愛好的這麼一個出路的時候,找到了配音這一個職業。
也是互聯網崛起嘛,有喜馬拉雅啊,配音秀啊,我就老玩,玩着玩着就覺得,我為什麼不可以把它發展一下?
所以就報名參加了一個配音學習班,後來才有了配音、配人工智能這些事情。
對于小雅來說,現在要錄的語料很少了。最近一次給小雅錄音是國慶前,在家裡完成的。我以前家裡沒有設備,後來我買了很高級的設備,給自己減輕一些跑腿量。
用這些設備也錄了一些節目放在網上,一步一步就走到了現在,就是有點閑不住,但也真的把自己逼得太累了。
每天下了班先弄孩子,孩子睡了之後,不光孩子睡了覺,家裡所有人都睡了覺,家裡才能安靜。這個時候,我才有時間去錄東西。
比如說一期節目15分鐘,我怎麼也得空出一個多小時,前面要錄,錄完了剪好。剪的時候還得再聽一遍再剪,然後再給到後期制作,有可能弄完就是晚上12點、1點了。
一星期有三個晚上,需要這一個小時的非常寶貴的時間。
現在,我有兩個節目,一個是《時光小酒館》,一個是《時光小酒館-夜貓版》。一個2000多萬點擊量,一個8000多萬點擊量,加起來過億了。我也實現了人生上億的小目标~
我一直覺得這些東西都是幸運,從來沒有覺得我的能力就一定比别人強,老天爺還是很眷顧我的。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