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秀輝 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江蘇興化人。職業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文藝評論家。智永,王羲之七世孫,王羲之第五個兒子王徽之的後代,是王氏書法世家的最後輝煌。
郭沫若
智永本名王法極,經曆了梁、陳、隋三朝,享年近百歲。智永生活的年代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佛教又在梁武帝蕭衍手上重新繁榮起來了。當時佛寺達到了2846座,僧尼有82萬餘人。梁武帝蕭衍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曾經三次出家。舉朝上下全民信佛、供佛,并号召全國人民素食,佛教教義籠罩在整個中國大地。在這個特定曆史條件下,為智永出家做和尚創造了寬泛的社會環境。智永出生名門望族,王氏家族在當時的南朝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郭沫若作品
智永出家除了社會環境的影響,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智永的青少年,正是國家内亂外患、動蕩不安之際,政權被梁武帝蕭衍牢牢掌握了48年後,不停的更叠。政局不定,治安更差,兵匪民患,相繼而起,他們打擊的重點對象當然是名門望族,王家也就成為首當其沖的打擊對象。“王和馬,共天下”,司馬倒了,王家一直沒有倒,所以,在社會的想象力下,王家的财富是驚人的。本來就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他,在如此的現實面前,悲觀厭世的情緒與日俱增,決定遁入空門,以求心安。智永與侄子王孝賓(法号慧欣)一起出家,為了守護和拜遏祖墳的方便,他們就“合家為寺”。
蘭亭序
南梁寺院有2846座,與當時人的“合家為寺”的風氣有很大關系,他們将自己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房舍捐出來,改為寺院,以表示自己的虔誠。梁武帝蕭衍為了褒獎王氏叔侄信仰佛教,獻身佛教,為肯定他們“合家為寺”的行為,從他們的名字中各取一字,給寺院取各為“永欣寺。”
永欣寺坐落在山陰縣西南的蘭渚山下,靠近王氏祖瑩,王羲之以下,包括羲之叔父,曆代王氏族人的墳墓都集中在這裡。
智永千字文
智永在永欣寺閣樓上住了30多年,30年不下樓,一心一意精研書法。智永寫《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間,江東諸寺各施一本。現傳世的有墨迹、刻本兩種。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場影響至今的《蘭亭序》真假辨。依據就是流傳至今的《千字文》墨迹和刻本。另外,還有當時出土的東晉與王羲之同時代人的墓志。
有關智永和尚勤學苦練書法的故事流傳了很多。比如:“退筆冢”,三十年間,被他寫壞的毛筆頭就有十幾甕,每甕都有一石多(一石等于50千克等于100斤)。他将這些寫壞的毛筆頭埋在一起,給它們立了塊碑,叫“退筆冢”。想想,善琏的毛筆産業鍊怎麼起來的?就是智永們推動的。
智永千字文
智永名聲越來越大,前來求取墨迹的人絡繹不絕,像吵鬧的集市一樣,他居住的永欣寺(後改名雲門寺)的門檻因此被踏出洞來,于是,寺裡隻好用鐵皮包裹住門檻,人們稱它為“鐵門檻”。智永的書法故事有很多、很多,幾乎都深入到每個寫字的人的心裡面去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蘭亭序》真假辨中,郭沫若認為,《蘭亭序》從文到帖皆系後人僞托,其僞托者即是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一、郭沫若對其《蘭亭序》的内容進行了否認,他認為王羲之《蘭亭序》是《臨河序》增加修改文詞後的産物。二、郭沫若引用了清代李文田的觀點,《蘭亭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郭沫若認為,王羲之寫過《蘭亭序》,但是,應該是王謝墓志的風格為。三、郭沫若發現蘭亭中很多與智永所書《千字文》相同的字,筆法結構如出一轍。經反複對比,郭沫若确證《蘭亭序》是智永所寫的。從傳世的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蘭亭集序》的筆法明顯的與其他的作品不一樣。《蘭亭序》的筆法是空中來空中去,而這一點也和智永很吻合。智永的筆法也是空中來空中去。
智永千字文
我沒有想為《蘭亭序》的真假背書的意思,隻是想特别的肯定一下智永。智永之所以成為郭沫若指認《蘭亭集序》為假的重大理由之一,就是智永寫的太像王羲之,或是王羲之寫的太像智永了。後人一直在诟病智永,認為智永在守舊、在守古。他守的什麼舊,他守的是王家的舊;他守的什麼古,他守的是王羲之的古。蘇轼說:“永禅師欲存王氏典型,以為百家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态也。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雲下歐、虞,殆非至論。若複疑其臨仿者,又在此論下矣。”
書法,為什麼智永以後無王家?因為王氏筆法,再也不是你王家秘而不宣的筆法了。他已經通過他的徒弟,通過他的另外一個學生虞世南,向社會廣為公開了。王家筆法進入到了佛門禅地,王家筆法進入到了世俗手中。其實,從智永之後已經沒有嚴格的書法世家了。王謝郗庾,成了過往的故事。劉禹錫的烏衣巷詩是最好的注解:“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本文作者盧秀輝先生作品
《蘭亭序》真假辨,至少讓我們知道,中國的書法,在王羲之時代,還處于隸書、楷書、魏碑并列的時代,并不是王羲之書風一統天下的時代。
據傳,智永出家時把王羲之的真迹《蘭亭序》帶進了永欣寺,并将《蘭亭序》傳給他的弟子辯才。後來,蕭翼用計騙走了《蘭亭序》,獻給了唐太宗李世民,才有了二王書風的第二次流行。
智永筆法傳有智果、辨才、虞世南。虞世南廣其學問、書法,而傳之後世。
本文為書法網簽約作家盧秀輝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