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緻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确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
“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
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根據雲南省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從2020年5月至7月20日,雲南省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12人死亡。而截至目前,雲南省累計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僅為2例。
盡管數字駭人,但仍有不少尋求刺激者因好奇“以身試險”。近來,食用蘑菇中毒緻幻的新聞也屢屢刷屏,許多交流緻幻經驗的帖子引來熱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副研究員李海蛟介紹,我國毒蘑菇種類豐富,目前已發現将近500種。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的是一類牛肝菌科蘑菇。
“目前,它的毒素和緻病機理尚不清楚,但通過一些案例可以看出,這類蘑菇如果烹饪不徹底,可能會産生‘幻覺’。”
李海蛟表示,雖然在與臨床醫生溝通的過程中,沒有發現這種野生蘑菇給患者帶來嚴重的髒器損傷,但這種尋求刺激“以身試毒”的行為是必須被制止的。
“人在中毒緻幻的情況下是難以控制行為的,很容易出現傷人傷己的情況。”
目前正處于蘑菇中毒“高峰期”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急診醫學教授、知名專家鄧躍林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采訪時介紹,蘑菇中毒在臨床上分為七種類型,包括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其中比較嚴重的後果包括肝腎衰竭、意識錯亂、幻覺、抽搐昏迷、溶血症狀等。
鄧躍林介紹,食用後産生幻覺的菌菇,通常含有裸蓋菇素。目前研究發現大約有200多種蘑菇含有裸蓋菇素,包括裸蓋傘屬、斑褶菇屬、錐蓋傘屬和裸傘屬等幾個屬的很多種類。這類毒蘑菇服用後,除了精神症狀以外,通常還會引起惡心、嘔吐、血壓升高等症狀,嚴重者還會産生抽搐,并造成腦損傷。
李海蛟指出,一年中,蘑菇中毒有兩個“高峰期”。
4月至7月,是劇毒鵝膏中毒的高發時期,此類中毒極易引起肝衰竭,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死亡。
6月至8月,是劇毒的亞稀褶紅菇中毒的高發期,此類中毒可以引起橫紋肌溶解、急性血管内溶血和多器官衰竭。
蘑菇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劑
每到夏季,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南方地區,菌菇中毒的情況時有發生,在北京地區也會零星散發。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科博士生導師宋玉果介紹,近年,在北京房山地區就出現過多例誤食菌菇中毒,并導緻死亡的案例。
宋玉果表示,根據對以往蘑菇中毒事件分析,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死亡率在20%左右,在食源性中毒性疾病中算是較高的。而這類中毒也是缺乏特效治療辦法的。
“缺乏特效治療辦法并不是說到了醫院不能治療,而是指它沒有特效的解毒劑。”宋玉果說,吃蘑菇中毒後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而患者到了醫院,首先要做的就是阻止毒素繼續吸收,并促進它的代謝和排出,如:洗胃、導洩等等。“在治療上,我們會根據不同情況進行生命支持,幫助患者度過危險期,恢複身體髒器功能。”
宋玉果介紹,蘑菇中毒大多發生在家庭,偶爾也出現在飯店、食堂,它與藥物中毒不同,往往有一個相對較長的潛伏期。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發生不适,及時就醫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沒經驗不要嘗試采食野生蘑菇
兩位醫生都提到,在臨床上,大多數患者都是誤食有毒蘑菇造成中毒送醫,“往往是常常采食蘑菇的人更容易放松警惕。”
事實上,蘑菇種類衆多,大多數人對它缺乏專業性識别知識,對有無毒性常常是通過形态、色澤、表面分泌物等表觀特征進行判斷,這種鑒别方式往往會出現誤差。要想減少中毒發生,預防是最根本的,要做到不确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
“今年,截至目前,中國疾控中心已經處理了近300起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毒人數超過800人。”李海蛟指出,目前,我國已是食用菌栽培的世界第一大國,栽培種類繁多。人們常食用的菌菇種類,如香菇、平菇、木耳、金針菇等,都已實現大規模栽培,安全性有保障。他強烈建議,沒有采摘經驗者不要采食野生蘑菇。
(原标題:緻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樂琪
圖片來源:北晚新視覺
流程編輯:TF02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