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酸木瓜成熟了

酸木瓜成熟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2:54:01

在外地人眼裡,“酸木瓜”隻是一種水果;但在普洱人的眼裡,“酸木瓜”卻是一種小吃,甚至是一種鄉愁。而雲南墨江的新塘村更是将“酸木瓜”種出了“甜日子”。

在雲南省普洱市墨江縣新撫鎮新塘村刺竹林組的崇山峻嶺中,藏着一片規模不小的酸木瓜基地。随着雨過三丘田,秋的氛圍成了這片酸木瓜的催熟劑,一個個綠油油的酸木瓜,逐漸由生變熟,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酸木瓜成熟了(酸木瓜種出甜日子)1

圖為成熟的酸木瓜挂在枝頭(王瑞 攝)

近年來,圍繞鄉村産業振興,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産業,不斷推動業态創新、模式創新、産業創新,為鄉村振興增加了活力,為鄉村産業發展豐富了内容,為農民增收拓寬了渠道。“墨江人自古有吃酸木瓜的習慣,已經有100餘年的酸木瓜種植曆史,近年來,我們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建設,酸木瓜就是刺竹林的突破口。”墨江縣新撫鎮新塘村黨總支書記楊雪梅介紹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剛開始種植酸木瓜時,由于長期受傳統農業的影響,新塘村的酸木瓜種植難以形成規模,對此,新塘村“兩委”班子成員經過研讨後,提出了“黨建 産業 協會”的發展模式,經過廣泛征求意見、深入調查研究,2012年新塘村酸木瓜協會黨支部正式成立,同時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幹部‘雙帶’和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酸木瓜産業逐漸壯大。”新撫鎮新塘村黨總支書記楊雪梅介紹說。

“我家自1986年開始種植酸木瓜,至今已有35個年頭了,種植面積達100餘畝,每年光酸木瓜的收入就達30餘萬餘元。”新撫鎮新塘村村民葉應成介紹道。

發展一個,帶動一片。據悉,在刺竹林組的帶動下,新撫鎮新塘村、那憲村、平掌村、白沙村群衆相繼種植酸木瓜,酸木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新撫酸木瓜已具備腌制品粗加工條件,黨支部及協會正在探索開發宣傳酸木瓜入菜等,為提高果品利用價值、做強特色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而不斷努力。

酸木瓜成熟了(酸木瓜種出甜日子)2

圖為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酸木瓜(王瑞 攝)

2022年,新撫鎮酸木瓜種植面積達到了3000餘畝,可投産2500餘畝,預計産量3000餘噸,産值1000萬餘元。其實,酸木瓜産業是新撫鎮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新撫鎮近年來着重拓展農業産業融合發展視野,全方位多元化進行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目前除種植酸木瓜之外,還種植玉米、辣椒、豌豆、核桃、滇紅花等經濟作物,讓當地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3500元。(記者 鄭義 通訊員 李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