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很接地氣的家庭教育案例沖上了熱搜榜。
江蘇徐州,一位媽媽給孩子準備了一款插滿課本的生日蛋糕,孩子看見後崩潰大哭。
本來蛋糕上是皮卡丘,但想到孩子快期末考試了還天天打遊戲,就臨時将裝飾改為課本,想借此提醒孩子好好學習。
也許是母子間的一個玩笑,也許是一種真心的激勵,但是孩子确實因此很受傷。
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很常見。總有一類父母,喜歡給孩子潑冷水,美其名曰“激勵”孩子:
在這類家長的概念裡:不斷提醒=警醒激勵=好好學習
于是,很多孩子期待已久的事情,總是被父母在無限期地推遲或摧毀……
然而,這樣做,等式無法成立,實際效果不大,甚至适得其反。
“報複性懲罰”其實并無作用
将“驚喜”變成“驚吓”的事情,如果對孩子而言在可接受範圍内,那父母“報複性懲罰”的手段,怕是直接難以自愈……
一位媽媽曾在深夜發帖求助:我是混蛋嗎?
因為兒子熬夜玩遊戲導緻早上賴床不起,媽媽一怒之下删除了孩子玩了一年的遊戲,并取消了下個月玩電腦的權力。
這款遊戲叫“我的世界”,根據媽媽的叙述:
兒子在“我的世界”裡建造了一座宏偉的城堡,他非常自豪地向我展示過。
删除遊戲之後,兒子不僅食欲不振,還整天都在哭,“世界”似乎崩塌了……
本來這位媽媽發帖是想尋求慰藉,感慨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被孩子理解,評論區卻是一片譴責:
你知道這個遊戲建一座城堡有多難嗎?那可是孩子的心血!
沒有比這更混蛋的父母了,傷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想要培養一個王子,卻特意摧毀他的城堡——有些教育,披着“激勵”的外衣,實則在“報複”。
節目《少年說》中,有一個小男孩控訴爸爸半夜偷偷給自己剃了光頭。
爸爸在台下雲淡風輕地解釋:
考試沒考好,想懲罰你一下。
基于“因為你沒做好,所以希望通過這件事讓你長點記性”的邏輯,家長往往居高臨下“報複”孩子。
然而,當最親近的父母變成敵人,還能指望孩子能按照意願好好學習嗎?
更柔和的“懲罰”讓孩子更受教很多父母有意摧毀孩子的玩具、興趣和尊嚴,還是理直氣壯的:
誰讓你不聽話的。
父母以為“不過是鬧鬧情緒而已”,卻不知這種傷害帶來的陰影或者對父母的不信任能跟随一輩子。
拒絕溝通、隐藏自己的愛好、越來越叛逆……甚至形成漠視、仇恨的心理,試圖去毀掉别人的東西。
比起打罵、讓孩子期望落空、摧毀孩子心愛之物等為了宣示權威而進行的懲罰,改掉孩子小毛病的合理方法還有很多。
一男孩不寫作業,總想着打遊戲、看電視,還不聽媽媽的話學會頂嘴,爸爸特别的懲罰方式,讓孩子哭出了聲,網友卻笑着點贊。
這位爸爸針對孩子的小毛病,開展了一系列懲罰:
- 牆上貼着寫有“遊戲”字樣的紙,讓孩子打10分鐘;
- 貼着寫有“iPad”、“電視”字樣的紙,讓孩子看10分鐘……
不可否認,相比于責打和痛罵,這樣做的确更能讓孩子長記性;更重要的是,這樣懲罰孩子,心理傷害值最小。
其實,很多“懲罰”不過是為了孩子長記性,而不少家長在盛怒之下,都會“報複性懲罰”孩子,借此宣洩自己的情緒。
然而,這種方式帶給孩子的,不是改錯的決心,而是一種無形的傷害……
别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敵人”,越“報複”越煩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