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球打嗎?”9月的一個傍晚,東莞常平鎮人周吉柱去接孫子放學,幾個數十年前一起打球的球友見了面,又侃起當年在木棉樹下打球的日子。
泥地球場、木頭籃球架、鐵環籃筐、擠滿人的露天球場,都不用裁判,一場“村BA”随時就能開打。已經年逾七十的周吉柱還記得,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時,為了霸一個看“村BA”的好位置要有多拼——下午5時比賽,1時就有人用爛麻袋和磚頭去占位;有人爬上自行車,爬上大棵的木棉樹,甚至爬上屋頂……
細察東莞“村BA”的曆史,不難發現,其生于文化土壤,起于不斷探索。
20世紀70年代,常平鎮一場籃球比賽上有人爬上樹觀看。
“豐收杯”凱旋大振東莞“村BA”威名
“我對籃球是從骨子裡喜歡的。”回憶起過往,周吉柱總是先想到那年關于籃球的大事,然後才能想起具體年份——從初中開始學籃球,後入選惠陽地區男子籃球隊,1983年回到常平,先後擔任鎮籃球隊教練、體育館經理、體委主任,現在又做起籃協秘書長。在常平鎮體育館裡,他一待就是36年。
周吉柱見證的,是東莞“村BA”一路發展的曆史。1956年,東莞縣體委成立。1958年,縣農民籃球隊成立,農民隊員被招入縣機電廠成為臨時工,集中在工人文化宮訓練和住宿。1982年,全縣籃球協會成立,全縣鄉鎮(公社)籃球錦标賽恢複,東莞承辦了全國五省女子籃球邀請賽、廣東省第二屆農民籃球賽,全省、全縣球迷大飽眼福。
1984年,常平農民籃球隊勇奪第一屆全國農民豐收杯冠軍。
1983年,周吉柱在常平參與了鎮農民男子籃球隊的前期組隊。次年,這支僅以常平農民組成的男籃隊伍,先後獲縣、地、省三級冠軍,獨自代表廣東省遠征湖北、河南,大戰全國第一屆“豐收杯”農民籃球賽,冠軍凱旋。
1985年,周吉柱接下冠軍之棒,擔任教練組建第二屆“豐收杯”參賽隊伍。“我們當時邁進了一大步。”那幾年裡,周吉柱和同事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外地引進球員,經過無數個集中訓練的日與夜,終于在1988年捧回第二屆“豐收杯”亞軍獎杯。
兩屆“豐收杯”後,東莞、廣東男籃聲威大震,“村BA”熱潮在東莞四起,如今廣為稱贊的迎春籃球賽便是在那時開始成為東莞春節傳統。
大朗鎮舉辦的迎春籃球賽。
迎春籃球賽時,燈光球場張燈結彩,爆竹的紅色碎屑散落一地,場邊擠滿了身着紅衣服的村民,一片“紅紅火火”。有未返鄉的工人結隊看球,有人家放着年夜飯沒收拾就去看球,說是“萬人空巷”也不為過。難怪有東莞人說——“過年過節,看村賽和看春晚是同等重要的大事”“打着球就把年過了”……
籃球文化與經濟發展齊飛
九十年代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帶動了東莞鎮村經濟發展,也推動農村籃球運動闊步走上新台階。“打工潮”給東莞鎮村帶來了更多參與籃球運動的年輕人,在政府經費和企業贊助的支持之下,更多優質籃球人才被引入進東莞鎮村,農村賽事蓬勃發展,春節籃球賽開始升格為春節籃球聯賽,各村也開始辦起村級聯賽。
20世紀80年代寮步鎮男子籃球隊合照。
當時還是學生的劉偉昌至今還記得,為了看一場本村和其他村的籃球賽,很多人踩幾十公裡的自行車,有時村裡也會開動僅有的校巴,一次次往返接送,“就是想看,一車一車拉滿了人。”
2003年,在許多鎮街球員表示沒有更大平台打球之際,原東莞市體育局開始組織東莞市籃球錦标賽(後改名為東莞市籃球聯賽),首屆便要求全部鎮街參與。而這場被視為東莞“草根CBA”的民間聯賽,也因此開始了對東莞“村BA”長達20年的影響。
2022東莞市籃球聯賽(甲級)揭幕戰。
“我們當時步子邁很大。”這句和周吉柱同樣的話,這次出自東莞市籃球錦标賽的發起人——廣東省籃球協會副會長、東莞市籃球協會名譽會長方偉民之口。
這兩個朝前大邁的步伐,推動了東莞以宏遠為代表的職業籃球之外的業餘籃球發展,讓“村BA”得以延續、壯大。正因如此,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将“全國籃球城市”稱号頒給東莞,截至目前,全國僅有15個城市獲得此榮譽。
【統籌】靳延明 顧晨白
【撰文】龔名揚 馬新傑 龔菊 何绮瑩
【圖片】龔名揚 東莞市文廣旅體局
【作者】 龔名揚;馬新傑;龔菊;何绮瑩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