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号起,由四川省委宣傳部、江油市委宣傳部、四川廣播電視台聯合攝制,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四川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承制的四集大型曆史名人紀錄片《李白》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紀錄片播出後,引發又一輪的“李白熱”和多家媒體的重點關注。
12月3号出版的《四川日報》就以“夢回唐朝 與《李白》相遇”為題,整版報道了紀錄片《李白》的幕後故事,并通過多位專家學者的“原聲”解讀,為讀者梳理了很多紀錄片裡的“小彩蛋”。
李白究竟是怎樣一個人?這是紀錄片必須要正面回答的問題,但偏偏他又擁有如此浪漫、不羁、曲折的一生,文章用很大的篇幅介紹了紀錄片《李白》的創作手法,能打開詩仙一生的,自然還得是詩歌本身。
(以下為四川日報報道原文)
如何追尋李白?
以詩詞走進他的明月和花間
作為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詞,是留給後世寶貴的精神财富,也是走近這位天才巨匠最近的一道門。
在紀錄片《李白》中,将李白創作的詩歌與他重要的人生經曆融合穿插,讓詩歌成為其經曆的寫照,也以其經曆解讀詩歌更深的内涵,讓觀衆更能讀懂李白的詩,也更能讀懂李白其人。
在李白留下的詩篇中,《蜀道難》作為其代表作之一,彰顯出李白極度的浪漫主義和想象創造力。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紀錄片中,詳細講述了李白寫下這首千古名篇的背景——公元730年春夏之交,李白在安陸的幹谒之旅失敗後,決定來長安尋找機會。這是他第一次到長安,懷着滿腔熱情,卻無果而終,反而還因與當時的權貴發生沖突差點陷于劫難。“他帶着深邃熱烈的生命力,從蜀地山水迢迢地來到長安,希望傾盡才能為盛世效力,卻無力擺脫命運的捉弄。這崎岖的入世之路,與蜀道何其相似。激蕩的情緒在心中郁結已久,于是,李白寫下了千古名篇《蜀道難》。”
在蒙曼看來,這首《蜀道難》,融合着最奇特的自然山水,又融合着每個人可能感觸到的那種人生的險惡,所以成為李白最有成就的詩歌之一,把以前所有的《蜀道難》全都比下去了。
同樣,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山解釋,古人寫《蜀道難》,往往就是在自然環境下寫蜀道的險峻,但是李白卻将其放到一個曆史時空中去寫,帶有強烈力度的想象——人在大自然面前面對大山的奇、險、怪,形成了兩種力量的沖撞。“沒有任何一個詩人的力度,達到李白這種強度。”
通過這樣的層層剖析,帶領觀衆通過《蜀道難》走進當時李白的心境——詩人的失意和詩意,成就了這樣一首千古之作。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來自李白的另一首名篇《月下獨酌》,足見李白的文采風流。
紀錄片同樣用了多個維度,來解釋這首名作的由來以及深層次的内蘊。當時,李白被皇帝看中留在身邊做翰林供奉,表面光鮮,實際上被當成有才華的藝術家供奉起來,與自己所期待的參與治理民政的政治理想相去甚遠,夜晚來臨,在月色下,喧嚣的世界和靈魂都安靜了下來,他寫下了這首詩作。
“李白的獨特與珍貴,就在于他的作品與人生中流露出的率真與浪漫。”朱廣皓介紹,李白擁有最幹淨的眼睛和心靈,永遠保持着一顆赤子之心,所以才會留下如此多驚豔的詩篇。“他性格豪邁,但在人生坎坷的時候,也會落寞和悲傷。然而,他不會在低谷逗留很久,而是很快走出來,恢複成自信滿滿的李白。就算在他差點被判死刑,遭遇人生最大打擊的時候,他仍然向皇帝推薦自己,認為自己可以為國家做很重要的事情。他的天真和自信,支撐他走完了偉大的一生,也正是我們想傳達給觀衆的。”
特别的是,紀錄片中,将寫意情景再現和CG特效技術相結合,還原出充滿絢爛、奔放、自由的唐代美學氣質曆史場景,再現詩人瑰麗奇絕的浪漫想象,例如李白青年時期将大鵬作為自己精神圖騰的時刻,還有人們想象中李白逝世後詩仙歸天的景象。大唐氣韻哺育了詩人,而詩人的筆又為盛唐鮮花着錦,給予觀衆一場浸入式體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