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低血糖?怎樣及時識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内分泌科主任醫師黃雲鴻教您如何“戰勝”低血糖!
專家門診:星期一和星期五上午,建議提前兩周預約。
Q:
低血糖的判斷标準是什麼?
A:
根據低血糖典型表現(Whipple三聯征)可确定:①低血糖症狀;②發作時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mmol/L③供糖後低血糖的症狀迅速緩解。
Q:
怎麼樣及時識别自己可能發生了低血糖?
A:
如果能測量血糖,最直接的方法是立即測量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mmol/L就診斷為低血糖。
無法獲得血糖測量值時多根據症狀來推斷,低血糖症狀千變萬化,主要表現為:出汗、饑餓、心悸、緊張、顫抖、面色蒼白,以及頭暈、嗜睡、躁動、焦慮、易怒、行為怪異等精神症狀,嚴重者出現驚厥、甚至昏迷。低血糖呈發作性,時間和頻率随病因不同而異,而且空腹和過度運動情況下更易發生。
Q:
低血糖有哪些種類?
A:
1) 症狀性低血糖:伴有典型低血糖症狀,且血糖≤3.9mmol/L。
2) 無症狀性低血糖:是未察覺的低血糖,無明顯低血糖症狀,且血糖≤3.9mmol/L。
3) 假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報告低血糖的典型症狀,但血糖≥3.9mmol/L,多為血糖下降過快引起。
4) 可能的症狀性低血糖:具有低血糖典型症狀但沒有血糖檢測值(但推測該事件是由低血糖引起)。
5) 嚴重低血糖:需要别人幫助或急症住院,可能沒測血糖,但是有引起低血糖的誘因和神經系統變化,補充葡萄糖後症狀明顯改善。
低血糖的危害不亞于高血糖,其發生偶然、短暫,卻有較大危害:
(1) 低血糖刺激心血管系統,增加心腦血管意外如心肌梗死、腦卒中的危險性;
(2) 長期低血糖發作,會導緻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造成腦功能障礙;
(3)低血糖後會出現反跳性高血糖(蘇木傑反應),造成血糖波動。反複發生的血糖使糖尿病變得難以控制。
低血糖中出現意識朦胧,需要别人幫助,屬于嚴重低血糖,是最危險的一種低血糖,如果沒有及時救助,可能導緻昏迷甚至死亡。
Q:
發生低血糖等情況時,如何救助?
A:
低血糖是糖尿病的急症之一,出現出汗、心慌、乏力、饑餓等症狀應積極處理。糖尿病人,應該随身帶些糖果(水果糖、砂糖、冰糖等),含糖較多的餅幹或點心,神志清醒時随時吃下去,也可飲用含糖飲料或糖水。若已經吃了食物,但是症狀依然不緩解,10-15分鐘後重複服糖。巧克力不能作為解救低血糖事件的首選,因為其脂肪含量高,吸收速度慢,影響低血糖的糾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用阿卡波糖或伏格列波糖治療的病人,由于這類藥物是影響食物在小腸轉化為葡萄糖的,吃餅幹、點心、米飯、饅頭等升血糖很慢,所以發生低血糖時,不要吃這類主食,應該直接吃葡萄糖,建議立即口服15克葡萄糖。
對于神志出現障礙,但尚有吞咽能力的低血糖患者,可以把白糖或葡萄糖放入其嘴裡,等融化後咽下。
如病人已發生昏迷,應該立刻撥打120急救,盡快予50%葡萄糖40-60ml靜脈注射,更嚴重時,用10%葡萄糖液體持續靜脈滴注,有條件可肌内注射1mg胰高血糖素。
Q:
當發生低血糖,身邊沒有食物時怎麼辦?
A:
糖尿病人家中應該常備一些糖果,而且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出門時記得要帶一些速食品和含糖飲料。一旦發生低血糖,一點要盡快進食。萬一來不及在附近找到食物,建議立即就地坐下,一來節省能量,維持血糖;二來避免倒地,吓到路人,失去救助;其三可吸引熱心人,以便向其求助。
建議糖尿病患者在口袋裡放一張寫着自己姓名,疾病,家庭信息的名片,有助于突發情況下備用。而反複低血糖患者,出門時最好有人陪着。
Q:
無症狀低血糖和夜間低血糖危害更大嗎?
A:
無症狀性低血糖的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往往沒有任何感覺和先兆。由于血糖低到進入危險值時,沒有任何症狀,病人常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昏迷,如果搶救不及時,患者會因為持續的低血糖,造成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并可能因為持續的低血糖狀态變成植物人,甚至威脅生命。夜間低血糖也是如此,經常有糖尿病患者半夜中就“睡過去了”。所以無症狀性低血糖,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Q:
頻繁發生低血糖者,需要就醫治療嗎?
A:
一定要去醫院就診,不僅是要消除低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要糾正導緻低血糖症的各種潛在原因。如果排除飲食和運動不當引起,就要考慮用藥不當引起的低血糖。對于藥物性低血糖,應及時調整相關藥物。
Q:
如何預防低血糖頻繁“光顧”?
A:
1.制定适宜的個體化血糖控制目标。
2.進行糖尿病教育:包括對患者家屬的教育,識别低血糖,了解患者所用藥物的藥代動力學,自救方法等。
3.充分認識引起低血糖的危險因素:①定時定量進餐,如果進餐量減少應相應減少藥物劑量;②運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避免空腹運動;③酒精會導緻低血糖,磺脲類藥物能抑制乙醇代謝,應該避免酗酒和空腹飲酒。
4.調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島素或胰島素促分泌劑。盡量選擇不易引起低血糖的藥物。
5.定期監測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動大、環境、運動等因素改變時要密切監測血糖。
通訊員:黃雲鴻
編輯:王姝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