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直都是國人比較感興趣的地方。作為世界第一強國,它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影響世界人民的生活。兔子(樓主,外号那兔,簡稱兔子)在美國生活有了較長一段時間,對美國的一些衣食住行也有一定的了解,國内很多朋友一直來問我美國這邊的旅遊和汽車的事情,同時看到網上有些自媒體人和一些中介,借着國人對了解海外的熱情,有所保留的片面的介紹美國的情況,覺得這樣并不是十分公平。打算在這裡開一個系列文章來分享一下美國這邊的生活。
我會盡力呈現最為真實的内容,但鑒于居住的時間,了解的程度和語言的隔閡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無法完全保障所有我所了解的内容都是最真實的,如有偏差,敬請諒解。
難得連着三天的大雪,難得有山路,那就測試一下奔馳的4matic怎樣,價格來說,奔馳的四驅着實不便宜。這麼貴的價格可以得到什麼?雪地開奔馳是不是安全?
第一是雪地駕駛:雪覆蓋的厚度達到以下水平基本上可以應對北方大多數的路況了(一般城市道路都有除雪,無人區不是我們讨論的範圍)
奔馳基本上通過,這種路面上達到了35mph,也就是55 km/h。初段加速,esp會介入,到22還看到介入一次。不過整體還是比較平穩,僅在初段有扭屁股or抓地力不足的現象。
刹車距離,基本上比正常情況多三倍。刹車的力度極限在一半到三分之一。換句話說,為了避免輪胎失去抓地力,隻能踩三分之一到一半。可以借助換擋撥片來靠發動機制動,從反應速度和效果來看是有用的。輪胎是四季胎,沒有換雪地胎。
轉彎時的飄逸,這個還是比較明顯的,特别是u型彎,需要把時速壓到10mph以内,否則有可能推頭or側滑。别問我怎麼知道,車頭的傷痕就是回答。(這是玩命的測試)一般的雪厚度不會陷車人,所以脫困能力還是不錯。半個輪子沒入雪裡的厚度,可以脫困。後面有圖片。
一邊突然沒有附着力(壓到路邊的草地,有一個小小的台階),在車速在25mph(40kmh)時候會有一定的失控,但是穩住油門和方向很快就平穩,整個過程也就一秒鐘。車内視野,雨刮容易結冰,并在前風擋上形成霜,後期我基本上放棄雨刷,就靠手去刮。這個是差評。
車内暖風,如果不開空調,單純靠暖風,後期會變冷,不知道什麼原因,水溫還是正常的位置。但總體車内還是和保暖。車輪後處濺起的積雪,偶爾會影響轉向。另外回到高速後,車輛有意識的會漂移,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其次進行山路測試,同時測試環境更為接近日常。雪在路面微微積起來,同時溫度降至零下2度到5度之間。因為有車輛不斷行駛通過,路面應該是雪覆蓋冰。奔馳在這種情況下四輪附着力嚴重下滑。
插一句說,BBA裡面,A比BB強。這裡不是打嘴炮,而是實際測試的結果。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Audi和BB放在一起矮了半級,但是雪地四驅駕駛,奔馳和寶馬真的不如Audi來的穩健。同樣,斯巴魯在雪地的能力也優于寶馬奔馳。這裡的結論絕不是鍵盤俠的結論,而是用白花花的銀子試出來的。同樣的路段,奔馳M-class 的4matic有時候還不如Nissan rogue(奇駿)效果好。
當然雪地駕駛除了四驅以外,輪胎也很重要,雖然這裡用的都是四季胎,但是奔馳在雪天四驅穩定性上,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強。這些測試不是一次完成,是分批好幾次完成的。歡迎網友在後面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讨論。
出發的時候秀一把溫度。
這雪厚度還算可以
可以清楚看出刹車的痕迹
背着滑雪闆上學的小哥
夜晚,看看雪的厚度
高速的路況。
暴風雪過後,夾雜大霧
然後就是悲劇發生了
啥也不說了
清楚的滑下去的痕迹
兩個小時後
四天後
第五天才來的營救
奔馳真的沉,倆輛卡車都拖不動。後面那台基本上快被拽下來
壓在身上的雪怕有上百斤
就靠樹枝支撐着車身沒有翻
傷痕累累
拖上卡車,走了~
BY 愛卡汽車卡友:THUer
想看該卡友更多用車/自駕内容,想與該卡友進行溝通交流,可點擊鍊接閱讀原文!
【精華】【美國生活】雪地測試,4matic 如何 (成本真的不低)_北京論壇_愛卡汽車移動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