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很多人就會想到瓷器。中國的瓷器曾一度風靡世界,人們稱它為China,由此(CHINA)也成為了中國的英文名字。
中國的瓷器發展時間久遠,早在商代和西周遺址中就發現了“青釉器”。
那時的青釉器已經具有明顯的瓷器基本特征。它們質地較陶器細膩堅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燒結溫度高達1100-1200°C,胎質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器表面施有一層石灰釉。但是它們與瓷器還不完全相同。被人稱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中國古陶瓷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璀燦明珠,但因年代久遠,許多古陶瓷在曆史長河中遭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壞,這時古陶瓷修複技藝就應運而生了。文物修複是高難度的手工技藝,而古瓷器修複又是文物修複中難度極大,品質要求極高的一門技藝。
『 古陶瓷修複介紹 』
古陶瓷修複技藝是一項綜合造型、雕塑、色彩、書法、繪畫、化工等的特殊藝術創作。古陶瓷修複必須一件一件精雕細琢,一條看似簡單的青花線條,在修複過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整個修複過程包括拆卸、清洗、補缺、打磨、打底、上色、上釉、做舊等多個步驟。
修複古瓷除了要做到“修舊如舊、最小幹預”,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可逆修複。目前使用的黏合劑、補缺材料未必經得起時間考驗,未來如果有更純熟的材料出現,還可以拆了重修。“就是給後人留一條路子。”
『 古陶瓷修複方法 』
古陶瓷修複有三種:研究修複、展覽修複、商品修複。
商品修複可上訴到清中期,宮裡太監把破損的偷拿出宮,修好了高價賣出,所用材料有蛋清,蟲膠,糯米湯等等,漸漸的就有了這種行業。
清末,古陶瓷修複技藝已在社會上初步形成,當時主要用蟲膠、樹膠和魚膠作為黏合劑,也有采用鋸釘的辦法,走街串巷來修補民間一些殘破瓷器。開埠後,這裡更是古董商雲集,古陶瓷極易破損的特性催生了一批專業修複人才,饒鴻發算是這項技藝的鼻祖。
解放前後又提高了一步,材料有漆片,醇酸瓷漆,硝基瓷漆,丙希酸熱固漆,前幾年上海博物館研發了專利仿釉樹脂,把商品修複又提高了一步,全國以商品修複古瓷為職業的也就十人左右,所用的方法大同小異,隻是所用材料的不同。
『 古陶瓷修複技藝傳承人 』
蔣道銀:中國古陶瓷修複專家蔣道銀 1966年畢業于上海戲校舞美設計專業,調入上海博物館後,師從前輩藝人學習古陶瓷修複工作,作為陶瓷修複專家,他成功修複的陶瓷器多達500餘件。
蔣道銀修複瓷器欣賞
明成化年間素三彩鴨熏
元代青花鳳首扁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