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劇60講第二季,我是主講人李星文。今天這一期,咱們聊聊都市情感劇的重要編劇王麗萍。
王麗萍基本上沒有偏離過都市情感劇的類型。她初涉電視劇創作,就是個性鮮明的《婆婆媳婦小姑》,之後長期保持穩定的輸出水準。
2009年,王麗萍寫出《媳婦的美好時代》,之後憑着這部劇拿到飛天獎和白玉蘭獎的最佳編劇獎。
2010年以來,在保持旺盛的劇本創作力之外,王麗萍也開始涉足影視的出品和制作工作。
在中國影視圈,“導演中心制”和“制片人中心制”較為流行,“編劇中心制”則隻有少數編劇能夠實現。王麗萍和她的制作團隊以劇作為中心,連續推出了《我家的春秋冬夏》《生活啟示錄》《大好時光》《國民大生活》等作品。
王麗萍出生于浙江杭州,青年時代從軍。1984年,她考上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後來在北京和安徽從事新聞工作。她利用業餘時間寫小說、散文,又在90年代初進軍影視行業當上編劇。
王麗萍的影視之旅從電影《青春作證》開始,随後就是成名作《婆婆媳婦小姑》。這部劇由江海洋執導,鄭毓芝、傅藝偉、楊昆、呂涼等主演,1996年播出。婆婆強勢,小姑作怪,媳婦縱然善良懂事,仍然很難做。更難做的是夾在中間的男人仇家寶,每天過着兩頭摩挲又不斷穿幫的苦日子。
《婆婆媳婦小姑》劇照
初入編劇行的王麗萍感覺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靈感源源不斷湧向劇本。而這部劇的導演江海洋和主演鄭毓芝、楊昆、呂涼都是上海本土的文藝工作者,賦予作品鮮明的海派風格。婆媳關系是每個家庭都要面臨的命題,《婆婆媳婦小姑》收獲了強烈的反響。
王麗萍(中)與導演江海洋(右一)演員楊昆(左一)、張民權(右二)、呂涼
王麗萍乘勝追擊,又寫了《女子公寓》《歲月如歌》《夫妻冤家》三部劇。她沒有生活在上海,卻連寫了四部上海戲。作為一個年輕的創作者,靈感多,顧慮少,寫起來并不吃力。
1999年,王麗萍被上影集團調到上海,從此紮根上海。但也是從這時開始,王麗萍遇到了創作瓶頸。
剛調到上海來,急于證明自己。沒學過戲劇,有點不自信。還有些不得不寫的應景之作,給她的壓力特别大。
大約有四五年時間,王麗萍每天對着屏幕“擠牙膏”。不是有感而發,不再文思泉湧。人物不對,寫起來就會很生澀。隻能逼着自己寫。這個困難的局面,直到2005年播出的《錯愛一生》才得以打破。
為了收集素材,王麗萍去上海電視台參加了《社會方圓》和《案件聚焦》兩檔法律節目,跟着編導一起采訪當事人。有一些孩子是孤兒,找親生父母一直沒找到。
王麗萍長期關注這些孩子的成長,有的還給予資助。她不一定把這些故事寫到劇裡,但從中看到了真實的人生。
她還參與一個叫《相約星期六》的相親節目,一跟就是将近12年。錄一期節目要5個小時,她帶着錄音筆采訪相親的家長、孩子和工作人員,積累的素材汗牛充棟。
王麗萍(前排右)參加《相約星期六》
還有一檔節目叫《心靈花園》,聚集的都是心裡矛盾、愁苦的人。這些節目涉及心理、婚戀、法律諸多領域,王麗萍以編輯或者策劃的身份參與其中,受益匪淺。
2003年,王麗萍到安徽農村呆了一段時間。那邊有很多下放知青,有很多故事可以了解、記錄。不管是做節目,還是去采風,沒有劇本約在身,沒有特定的目的,在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王麗萍完成了素材庫的搭建,有了新的創作沖動。
這就是《錯愛一生》。王麗萍寫到二十九集的時候,有了把握,開始聯系投資方。《錯愛一生》沒有用明星大腕,起用了韓雪和溫峥嵘,在央視播出時取得了很好的收視成績。
這是一個抱錯孩子的故事,一個農民一念之差,想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好日子,把自己孩子故意抱給别人。孩子抱走之後,她馬上後悔了,偷偷把自己的孩子換回來,引發一連串的風波。
從《錯愛一生》開始,王麗萍隻寫自己想寫的選題。這之後是《保姆》,當時同類題材有很多,基本上都是苦情戲。
王麗萍決定用喜劇的方法來寫,她說,“這種東西你要拿捏得當,現實題材不怕在同一題材上面兜兜轉轉,關鍵是你的立場和切入點。”
王麗萍大量參與節目,閱讀資料,這些功課不斷開花結果。在做《社會方圓》節目的時候,有一個案子講到夫妻兩人離婚了,“百年”以後,雙方的子女堅決不讓這兩個人葬在一起。這給她以思路上的啟迪。
《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曹心梅和楊樹結婚,楊樹卻要求去世後和已逝的前妻葬在一起。曹心梅就崩潰了,她覺得自己一心一意跟楊樹過日子,卻落得如此下場。她又去問前夫,你“百年”以後要跟誰在一起?這就是采訪得到素材,再加工發揮,注入深情,産生不一般的效果。
王麗萍說,“我不會正在寫一個戲,馬上去采訪當事人,我覺得這個來不及。就像考試一樣,你準備不足就會很怕這個考試。有很多案例在電視劇裡用不上,但可以滋生出很多東西。一部30集的電視劇,光寫男女主角兩個人的情感戲,觀衆會看膩的。多元化地反映社會狀況肯定要寫到父母、親人。這部分素材對我來說很珍貴。”
在做相親節目的十幾年中,王麗萍看到了許多的人間奇事。記者出身的她,最終還是用采訪的方式解決了創作上的問題。這些積累足夠豐富,到目前為止,王麗萍始終是在寫别人的故事,她自己的生活經曆,親人、家族的故事,還從來沒有寫進劇本裡。
《錯愛一生》《保姆》《叫一聲媽媽》,王麗萍越寫越有感覺。到《媳婦的美好時代》,她聯系北京的公司談合作。因為之前的戲大多數都在上海拍,想換一下思維。
王麗萍認為,創作的前半程主要是自己梳理,不需要過多跟人交流。如果早跟公司簽了,投資人一定會有要求,這就不好辦。所以她總是把戲磨到差不多了,才找制作公司。
《媳婦的美好時代》就是寫了28集之後,和華錄百納達成合作。他們之前拍了很多戰争戲,正準備轉向家庭戲。他們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熱情,搭建了最适合的主創陣容:導演劉江,主演黃海波、海清、柏寒,最終一炮打響。
王麗萍的劇本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劉江率領演員和制作團隊進行了二度創作,讓這部劇具有了無與倫比的生動性。劉江拍生活劇強調即興創作,扮演毛豆豆的海清和扮演餘味的黃海波都有即興創作的能力。他們經常給出三種以上的演繹方式,再由剪輯師拼接起來,達成最佳效果。
在《媳婦的美好時代》中,扮演餘味母親曹心梅的柏寒奉獻了極為精彩的表演:這是個人生多難,同時充滿小市民習氣的女人,柏寒把人物的缺點進行趣味化處理,不但不令人反感,還增加了人物的真實性和可愛感。後來,柏寒憑着這一角色拿到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柏寒獲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這部劇于2010年3月在北京和東方衛視播出,收視率很快就直上雲霄。在其後的幾年裡,《媳婦的美好時代》在亞洲和非洲多個國家播出。作為國家廣電總局“走進東非”項目的開篇之作,它被翻譯成斯瓦西裡語并配音,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媳婦的美好時代》的成功,催生了姐妹篇《媳婦的美好宣言》,仍然由王麗萍編劇,但拍攝和演員班底換了。這部劇播出時,批評的聲音較多,王麗萍也覺得和她的風格不太一樣。她領悟到:不能吃老本,不能炒冷飯,創作上玩不得投機。她給自己定下章程:不做續集,不做姐妹篇。
風格的跑偏,讓王麗萍下決心參與到電視劇創作的全流程中。從《我家的春秋冬夏》《生活啟示錄》到《大好時光》《國民大生活》,王麗萍組建了相對固定的導演和制作團隊。在做好編劇工作的同時,全面把控作品。此外,也做一些外聯工作。
《大好時光》劇本裡寫了摩天輪,但真的要拍摩天輪就遇到困難了。蘇州有一處摩天輪願意借給劇組拍,但導演夏曉昀說一定要拍錦江樂園的摩天輪才有味道。工作人員一打聽,價格是4小時5萬,拍兩天就是一筆巨款。王麗萍出面找到上海市旅遊局,得到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劇組拍了兩個通宵,呈現出來非常美。
多年以來,王麗萍在創作上的數量和質量較為穩定,這和她良好的心态分不開。一旦進入寫作階段,她就像一個長跑愛好者一樣,孤獨奔跑,享受寂寞。早前是從上午7點寫到下午3點,現在是每天堅持寫4個小時。
她的創作流程也恒定不變:每次寫戲都是先寫梗概,或長或短,寫完梗概寫人物小傳,前世今生捋清楚。然後才做劇本大綱,大綱會做到八、九萬字,跟團隊讨論哪裡對、哪裡不對。大綱之後再分集,然後才是做劇本。
王麗萍從不抱怨環境。她說,“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家常常來一些老作家,像叢維熙、李國文、張賢亮、王蒙等老師。我公公魯彥周是個好客的人,在家裡請他們喝酒談天。他們這一代人經曆過苦難和傷痛,卻依舊有熱情,敢于直面社會和人生。這對我的影響挺大的,也視寫作為高尚的精神追求。
我不抱怨是覺得沒什麼好抱怨的,有抱怨的時間不如好好工作。因為很熱愛這一行吧,就很知足。什麼事兒,先拿失望墊底,再等待希望之光。你幫過的人,你提攜的人,他在成功的時候有句感謝你的話,那你就當禮物收;如果沒有,你應該覺得很正常。凡事多靠自己,多要求自己,做好本份,你就會很開心。”
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王麗萍還談到了給年輕編劇的8個建議:
1, 要有好的身體,寫作是腦力和體力的結合,長篇電視劇像馬拉松,需要意志力和耐力。
2, 新手一定寫自己熟悉和擅長的,有感而發的東西,先打動自己再打動别人。
3,耐得住寂寞,經得了批評,剛剛開始,跌跌撞撞總是找不到北,如果有人批評你,要相信那多半是善意。
4,多學習,看碟觀影讀書旅行。要多看國産劇,我接觸過一些年輕編劇,對國産劇非常不屑一顧,說自己隻看美劇,韓劇和日劇都不放在眼裡。我覺得很不好,你寫的是國産劇,怎麼就這樣嗤之以鼻呢?你不了解國産劇的方向和政策,目前國産劇的水準和氣質,你又如何把握寫作的題材和定位呢?
5,要守信用,我認識的一個制作公司的老闆,跟我抱怨個别年輕編劇的毛病,其中有一條就是找各種借口拖延交稿。老闆說,編劇以家人“死”了為由延遲交劇本,結果死了好幾人,劇本還是沒有交。這個例子的背後,是告訴我們如何用誠信去赢得你對職業的尊重。
6,多交朋友,多積累,素材不是你今天采訪你明天就可以拿來寫成劇本的。素材的儲備是編劇必不可少的功課。
7,保持對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對人情世故的敏感和敏銳。
8,如果可能,請記得感謝幫助過你的老師和同行。
這其實就是一個資深編劇給年輕同行的金石之言了。她是這麼走過來的,她的作品印證了這麼走的可行性。如果有人願意這樣走,将省去很多黑暗中的摸索和彎路。
主講人 | 李星文
編導 | 吳勇
攝影 | 吳勇 宋新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