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終南,怎會對雲海有期待?陰天溫柔撫媚,晴天開朗明媚,秦嶺修行,終南為冠,這就是南五台,是祈福、觀景、避暑的絕佳山脈。
南五台位于西安南長安區境内約30公裡的秦嶺北麓,海拔1688米,為秦嶺終南山中段的一個支脈。如果你能挑戰1888個台階,便能抵達白居易筆下的“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所俯覽的長安景象。不同于其他山脈,南五台一路綠樹成蔭,更像原生态森林,流浪貓、螞蟻都很自在,與98%植被覆蓋率的自然相處,身體和自然融為一體。登頂那一刻更是豁然開朗,在山頂祈福,再臨靈應台,許下心願,願我們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能順利登頂。
南五台有着“終南神秀”之美譽,由觀音、文殊、清涼、靈應、舍身五峰組成,故名五台,從山下看,五座山峰如筆架排列,一覽無餘,似乎近在咫尺;從山上向下看,青山連綿,氣勢恢弘,茫茫秦川,空曠遼闊。
從台溝進山至大台,一路上山重水複,峰回路轉,險峰秀岩,目不暇接。涓流如帛的流水石瀑布,孤峰獨秀的送燈台,屈腿靜卧的犀牛石,峻拔淩霄的觀音台,勢若天柱的靈應台,如虎長嘯的老虎岩等等,景色如畫,美不勝收,真可謂“構造地貌博物館”。
觀音台又稱大台,大頂,為終南山中段高峰之一,三面臨空,勢若刀劈斧砍,文殊台東西兩面懸崖絕壁,山頂面積約400平方米,得名源于此處供奉着文殊菩薩。清涼台位于五台之中,此處觀賞南五台,可體驗“橫看成嶺側成峰,山下仙女山上翁”的感覺。靈應台,紅牆金瓦,景色奇麗,與觀音台遙相呼應,是南五台必登頂的山峰。
登頂靈應台,北看長安秦川綿亘千裡,南望秦嶺山脈氣勢恢宏,東看旭日初升,霞光萬丈,西觀落日餘晖照耀九州,置身雲頂天宮。暢遊在雲海翻騰之中,邂逅日出和日落時所形成的彩色雲海。舍身台也稱現身台,關于此台有一段神奇的傳說,不知道您是否聽過。
南五台作為佛教聖地之一,寺院衆多,到明清時期已有大小寺院40多座。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分布在各個台上,布局有序,建造精巧,引人入勝。在衆多的寺院之中,曆史最久、面積最大的就是聖壽寺了。
聖壽寺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南五台景區塔寺溝内,始建于隋仁壽年間。這裡曾是隋文帝楊堅母親修行的地方,也是南五台最早修建的寺廟。傳說觀音大士在此顯化,救度長安民衆,于是這裡成了中國曆史上最早的觀音道場,比普陀山觀音道場要早三百多年。
聖壽寺現存建築為清代重修,寺院坐西向東,有山門三間,前殿三間,大雄寶殿一座,另有法堂、僧房、客房等建築。殿内供有彌勒佛、韋陀護法、伽藍菩薩等。寺内現存清道光二十九年所置《觀音大士伏龍賦并序》石碑,字迹清晰,詳細記述了觀音大士顯化,降伏毒龍,救護百姓,以及皇帝敕令建寺之事。
隋塔矗立在南五台景區聖壽寺大雄寶殿北側。該塔始建于隋仁壽年間,為七級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又稱應身大士舍利塔,為我國年代較為久遠的四塔之一。塔高26米,底邊長7.5米。造型古樸典雅,氣勢雄偉,是我國早期磚塔的典型代表,據傳西安大雁塔便是參照這座古塔放大修建的。
聖壽寺天王殿山門前現存有兩株塘古槐,為南五台聖壽寺之一絕,其高均在30米左右,樹圍粗達四五米,樹齡已有1100多年,相傳為李世民之母窦太後所種植。唐古槐與古樸典雅的聖壽寺交相輝映,形成古寺唐槐的别緻景觀,南五台唐槐雖曆經千年,如今依舊枝繁葉茂,生機勃勃。在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中首屈一指,在西安槐樹家族中堪稱長者。
在聖壽寺塔北約50米處,矗立着近代高僧印光法師的影堂石塔。方形石砌三層結構,通高8.41米,底邊周長3.55米,中間有兩層腰檐,塔身收分較急,頂端為石雕寶瓶式。
總要有一次秦嶺登頂經曆,留給南五台,登終南天宮,看長安美景,“站在屬于自己的高度,看自己該看的風景”。
來不及講故事多跌宕,靈應台輕柔的山風,南五台燎繞的雲海,紫竹林蒼勁的古柏,山河遠闊,人間值得,而我依舊步不履不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